梅丽莎·黑基拉(Melissa Heikkil)
語言消失时,蕴含其中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也随之而逝。许多方言已时日无多。专家估计,目前世界各地使用的6700种语言中,到本世纪末可能消失40%。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本土语言年”,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危机。各国也逐渐为解决该问题投入更多资源。
加拿大的目标是2019年10月大选之前通过《土著语言法》。根据该法案,第一民族(即印第安人——译者注)、因纽特人和梅蒂人使用的超过65种语言将获得国家认可和教学资源。从19世纪80年代到1996年,如果土著儿童在公立寄宿制学校里说母语被发现,会遭体罚或电击。“加拿大曾花多大力气消灭土著语言,现在我们就花多大力气振兴土著语言。”第一民族大会全国主席佩里·贝勒格德说。
法律上认可语言是让土著文化摆脱边缘化地位的第一步。毛利语是成功案例之一。1987年新西兰规定毛利语为官方语言之一,当时只有不到20%的毛利人能流利使用毛利语并被认定为是母语人士。如今毛利语已不再是濒临灭绝的语种。
第二步是培养新一代母语人士。技术的作用非常大。流行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多邻国”(Duolingo)上,最近增加了夏威夷语和纳瓦霍语的课程。巴厘语版的维基网站basabali用脸书让农村地区的该语言使用者了解其宗旨。在线词典“用萨米语说”可将现代语言翻译成北欧萨米人的语言。
拯救稀有语言需要人们的支持。现在巴厘岛要求官员每周四必须使用巴厘语。联合国“国际本土语言年”将迅速启动项目拯救数千种语言。2019年稀有语言的挑战是,让更多人听起来,也开始说起来。
7月,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开始修复伦勃朗的杰作《夜巡》。参观博物馆的游客可以看修复人员现场工作,通过网络直播也可围观历时多年的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