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明永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并被国家确定为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境内草原广阔,平均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下辖合作市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县,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人,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其中人口藏族占54.2%。甘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甘南也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建筑作为“凝固的历史”,承载着本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沧桑,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他所透露的是民族个性,创作思想,观念意识,格局气势和精神风貌,由此形成一个地区建筑的地域特色。就甘南的建筑文化和他所表现的地域特色归结如下几点拙见。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平均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建筑要融入自然气候环境,建筑从功能上要以保温、散热、采光为要,建筑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临潭、卓尼、碌曲、夏河、合作海拔在2400米到3200米的洮河,大夏河流域地区内,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内不见土,外不见木的夯土或石砌平顶房。以迭部、舟曲海拔在2400以下的白龙江流域地区的踏板房、木楼、一字两坡楼房等。以玛曲、碌曲、夏河、合作海拔在3200以上的高原地区以牛毛帐篷为其的点。
地理环境不同,建筑方式和建筑风格各异,但在同一类建筑风格中,民族和生活习惯各异,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利用,建筑装饰等各有不同。比如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夯土平方中,汉族布局上讲求中轴对称,风水朝向,主次有别,最为典型的是这一类型内的衫子房,主房以七开间布局,中为堂屋,两侧对称,东西厢房各为三间,南方倒座,大门居中但坐向与整个院落坐向有别。门、房形成两个风水坐向,相互互补,成完整独家体系,层数上有一层,二层之别。而藏族建筑平面布局以外房内厅为特点,院落布局上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侧为大门,柴草房,婚房,闺房等,内侧为客厅,连锅炕,佛堂,杂物房等。内厅空间宽大,以四开间布置。还有一类型为二层建筑,不分内外,但有上下,一层多为畜圈、柴草,二层为人居,建筑四或六为开间,以双数成形。另有迭部搭板房,空间布局多为四开间,平顶房,但其周围环境多为山林,降雨偏多,气温温和,因此在平顶房基础上加坡面木板屋架,其屋架面层是用木板搭接而成,所以名为“搭板房”。而在舟曲,民居建筑多为二层,成一字布置,一层多用砖石砌墙,木结构搭建,生活起居都在一层。二层多为坡面木结构,四周围墙用木条编制而成,重量轻巧,通风凉爽,用于晾晒、储物和手工制作等生产空间。在草原深处的玛曲,最具特点的就是牦牛帐篷,即是客厅,也是卧室、工作室,一个空间多种用途,冬暖夏凉。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在甘南州的这片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聚落空间——村庄。每个村庄自成一体,与自然相融合,从空间上来说有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宗教场所空间等,不论民族、信仰都能相互和谐共处,共同享用,共同发展。
这些村落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单一宗族类,多民族融合类,宗教文化类,商贸市场类。
单一宗族类,这一类型村子建筑风格大同,宗教信仰一至,民情风俗相同,如合作地区的海克尔村、德吾村,卓尼的大族村,博裕村,临潭的俞家庄、宋家庄等。
多民族融合类,本类型在甘南地区多见,有藏汉村落,藏回村落,回汉村落,土汉村落,还有一村多民族的。在建筑文化上有各自的特点,其一是宗教建筑保持本教的建筑样式,其二是建筑装饰及内部功能不一,各自已习惯自居,其三是民居建筑和院落布局基本一致,其四是公共场所公用,如打谷场,村公房,文化广场等。
宗教文化类,该村落主要以宗教而居,多半生产生活服务于宗教,寺院和居民基本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如迭部的扎尕那村,夏河的漉哈尔村等。
商贸市场类,村落发展以商贸为基础,建筑形式与所在地区的建筑样式相同,但整体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空间构成及人口规模有其自身特点。一是整体布局上以道路为线,领路布置。二是结构上多采用大跨度的框架,二三层不一,进深较大。三是功能要满足商品成列,客流流向。空间构成上有买卖空间,储藏空间,交通空间等。四是人口规模上的不确定性较大,集市当天人口量较大。建筑和道路承载高,建筑文化内涵明显。如临潭的新城镇每月逢一为“营”,王旗镇的赶集等。现今各个县城,乡镇也都是商贸文化的中心,建筑缺不了文化的承载,既有现代的建筑元素又有地区的传统风貌样式,从而表达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如合作市城区以传统的安多藏式建筑为主调,运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和元素,突破传统安多藏式宗教建筑的凝重格调,突出打造高原商贸新城。建筑色彩以白色,褐色为主。临潭县城市建筑风貌以明清建筑风格和徽派建筑风格相结合,打造高原上的江淮风情,寄托洮州人的寻根梦,体现高原边城的边关风情。
甘南州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占人数最多的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在宗教成所上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神龙供奉等。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宗教场所及总教建筑各有不同,藏族宗教场所从选址上注重风水造势,自成一体,与居民村落互不影响,佛殿、厅、堂、塔等建筑样式宗教色彩浓郁,浑厚凝重,高大雄伟。僧舍建筑朴实无华,崇尚简洁清新。如夏河拉卜楞寺院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大夏河自西乡东环绕,形成“金盆养鱼”之势,寺院布局和建筑布置有金鱼之相,身、眼、嘴、肺、尾栩栩如生。伊斯兰教、基督教宗教场所与居民共生,相互影响,重早晚信徒礼拜和祈祷,并且所有伊斯兰教寺院坐东朝西,以为向西朝拜伊斯兰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甘南民族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区域,多地一城两寺,一城多寺,最为代表的是临潭的南门清真寺和大庙,一路相隔,两门相对。建筑风格各异,文化内涵不同,但这也充分说明了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谐共存。汉族寺庙重精修论道,求精神能通上天,因此在选址上多立于名山高台,远离尘世凡俗的喧嚣世界,建筑布局地形而建,取佛道众仙为名。亭台堂殿以中国古建风格表现,建筑文化在地域上并无差别。
神龙供奉的洮州地区是甘南州的一个特殊区域,其区域内包括临潭全进及卓尼部分地区,以农耕为主,文化多传承与明清两代,最为特点的就是明代时期形成的以一墙、两河、多城、多堡、门、关口、烽火台为体系的洮州防御建筑体系。以新城为中心,将洮州分为东南西北四路,四路民俗文化不同,建筑各有特点,北路包括现今羊沙乡、冶力关镇。建筑以坡屋面为多,布局有三、五开间之分,房屋进深较浅,主房室内堂屋和卧室无明显隔断。东路包括现今石门乡,王旗镇。建筑以瓦房居多,三开间为主,五开间为次,配两侧偏方,三开间主房无堂屋和卧室之分,厨房在东或西偏房。南路包括今三岔乡、洮滨乡、店子乡、术布乡和原扁都乡,建筑以平房为主,布局以五、七开间居多,堂屋单独居中,客卧部分。西路包括今流顺乡,羊永镇、长川乡、城关镇、古战镇,建筑同于南路。这一地区城堡文化明显,信仰以供奉明代将军为佛,有遗留江淮地区的风俗。
总体而论,甘南地域内建筑文化所表现的是以宗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融合的样式,藏族建筑中有其他民族的影子,其他民族建筑中有藏族建筑的做法。所表现的地域特征是同一下的多样性,融于自然,营地建造,就地取材等等都是他的同一性。而建筑布局,内部平面,装饰特点都有其地区、民族的不同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