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县区扶外小学
每每在放学期间,总会看到不少孩子手里拿着零食在前面走着,父母或爷爷奶奶则拿着书包跟在后面。
班里一位女生不慎摔倒,周围的同学不但不扶反倒在旁边哈哈大笑。
有家长跟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回家后什么也不干,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问他几句也一脸的不耐烦。
有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道:“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但父母老是唠唠叨叨的,真烦,特别不想回家,我如果不是他们的孩子就好了……”
在学校,也常看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说教时却大声顶撞老师……
看到他们这些冷漠、自私的行为,不禁让人痛心,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去哪里了?“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能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造成孩子们自私、冷漠、不感恩的行为,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祖辈太过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为他们包办,不让他们吃一丁点苦头。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更好地念书而拒绝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劳动。这种忽略对孩子思想道德引导和教育的行为,最终造就了他们产生只会一味索取而不懂珍惜的思想。在这些孩子的意识里,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根本不理解父母祖辈的良苦用心,又怎能让他们学会感恩?其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很多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诸如沉迷于网络、电视、卡通等公共媒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孩子感恩之心的缺失。再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育人方面的重要性,使孩子只关注成绩而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孩子们不懂感恩,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因为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道德思想的完善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挽救丢失的感恩之心,重新补上我们教育中忽视了的感恩教育,去培植孩子心中的感恩之花。
让孩子知恩,用心铭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所遇之人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的,并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和自信心来对待这一切。在班会课上,我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伟大的父母之爱的事例和孝敬父母的名人事迹,让他们知恩,知道是父母给予他们生命并养育他们,是父母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为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让他们理解父母的爱和给予,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把自己受感动的事情记下来并用心去体会亲人和人间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
开展感恩父母之爱的活动,让学生为父母做做家务,给父母过生日,动手制作感恩卡片,为父母分忧,体会并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如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为爸爸妈妈制作感恩卡,感谢他们给予自己生命并创造了安逸的生活;在爷爷奶奶生日时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感谢爷爷奶奶的关怀爱护;在教师节时为老师送上鲜花或为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老师对自己无私的教育和关怀;让孩子们对学校的清洁工阿姨说声谢谢,感谢他们创造了洁净的环境,等等。让孩子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为他人着想,培养互助、分享、谦让和感恩的行为。让孩子明白,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或关怀要及时感恩。有位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我父母是做生意的,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很少有时间和我交流,为此我还经常和他们闹脾气,怨他们不重视我,直到有一天我到爸妈店里帮忙了一天,我才深切体会到他们挣钱的不易,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有空就去爸妈的店里帮忙,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活动之后,很多学生开始主动和父母交流,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会主动帮忙做做家务等,由此可见,这样的感恩活动的确行之有效。另外,学校还多次举办有关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感恩生活中的一切,让心中的感恩之树茁壮成长。
感恩,不仅要感恩亲人和他人给予的关怀和帮助,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社会。我经常鼓励学生给孤儿院的孩子送温暖,为福利院的老爷爷老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给贫困灾区的人寄去自己不需要的衣物,扶老人过马路,等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其实很简单,我们要让学生常存感恩之心:感谢挫折,让我们学到了更多东西;感谢失败,让我们获得教训;感谢朋友,让我们拥有分享友谊的欢乐;感谢亲人,让我们在充满爱的温室里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