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组织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研究
——以浙江奉化为例

2019-02-20 20:28裘曙洁汪斐卿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婆媳妇女流动

裘曙洁, 汪斐卿

(1.中共宁波市奉化区委党校, 浙江 宁波 315500; 2.宁波市奉化区广播电视中心, 浙江 宁波 315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凝聚当前多元状态下的思想指明了方向[1]。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根据不同层面、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分层培育,分类践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分析妇联组织的角色定位与优势,展示了基层妇联组织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培育流动妇女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一、妇联组织角色定位中的优势分析

(一)妇联组织角色定位中的亮点

妇联组织是以女性为服务对象的群团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非政府组织的一些特点,在组织角色定位中体现出这种双重角色的特点。

一是政府财政稳定支持,体现了政策的倾斜优待——政府组织的优势。妇联组织具有官方背景,领导层也是由政府官员担任,其不仅借助行政力量成立,而且以行政资源为生存保障[2]。政府的行政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拨款的稳定性,相对于普通的非政府组织而言,妇联组织拥有政府提供的制度性资金保障,减少了后顾之忧。另外,它可以合理利用自身的人民团体身份,更广泛地接触相关政府部门,与政府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利用行政力量推动工作的开展,推动相关有利于妇女政策的制定。

二是调动组织灵活性,体现了非政府组织思维特点——NGO的优势。相对于官方体系,非政府组织比较灵活,面对突发问题时,其应变能力、活动效率相对较高。非政府组织(NGO)在某些公共领域的事件处理中较政府更加高效、低成本,能够尽可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和利益,是最为和谐的民众—政府沟通枢纽。妇联组织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定位,使其具有自身作为社会群众团体的组织优势,一方面可以在法律法规政策限定的范围内自主灵活地开展针对服务对象的特定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灵活增减工作人员的数量,例如招募志愿者,对其进行分类,依情况确定数量和分工等。

(二)妇联组织工作领域的优势分析

一是拓展了工作领域。妇联组织具有组织延伸广泛、公众认可度高的优势。长期以来,妇女组织结构主要以“纵向层级式”为主,讲究的是“纵向到底”,工作重点在农村,工作对象主要是农村妇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妇联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在“纵向层级式”的基础上侧重发展“横向扁平式”,即把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机关、社区和新经济领域,不断扩容妇联团体会员。通过层级式的妇联工作网络和各种女性联谊组织,发挥团结妇女、凝聚人心的作用,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使妇联组织网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并且使妇女的人力与人才资源更加丰富。同时,运用这些妇女人力人才资源履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基本职责。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因为妇联工作面广线长,仅仅依靠传统的线状组织体系,很难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各种民间妇女组织以及关心妇女发展的专家学者,都是妇联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时可以整合的社会资源。因此,妇联组织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互通互联,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人、调动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和支持妇联组织维护女性权益。如利用各种有利时机,通过联合或协调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公检法等职能部门,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承担起妇女权益保障的责任;通过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妇女发展和妇女权益保障。

总之,妇联是党和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群众团体,与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交流联系密切,因而在获得政府支持和其他部门配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制度化的参与渠道[4]。妇联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取得妇女群众认同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在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比较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妇女群众的认同。因此,妇联组织在促进流动妇女权益保障、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践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妇联组织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的奉化实践

浙江宁波市奉化区有流动人口18.7万,占奉化户籍人口的38.28%[注]数据来自宁波市奉化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近年来,奉化妇联面对近9万流动妇女,做好、做活“联”字文章,注重以“联网”“联姻”“联心”的方式培育流动妇女的核心价值观,既拓展了妇联自身的工作空间,又创新了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

(一)注重“联网”,搭建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平台

一是组建了奉化民族妇女之家。在奉化的外来少数民族妇女有650多人,分属22个少数民族。为了联结这些民族妇女,培育她们的核心价值观,奉化妇联组建了浙江省第一个“民族妇女之家”。这一联结民族妇女的网络由“三个服务中心”“一个援助站”“四条服务热线”组成。“三个服务中心”即民族妇女创业培训中心、民族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巾帼家政服务中心;“一个援助站”即维护民族妇女权益法律援助联络站;“四条服务热线”即民族妇女就业创业咨询热线、民族妇女儿童健康咨询热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咨询电话、民族妇女法律援助咨询热线。奉化的民族妇女之家每年定期举办“同根同源、情依心连”民族妇女联谊会、妇女健康保健知识系列讲座等活动,开展为民族妇女免费健康检查和为贫困的民族妇女捐款献爱心等,加快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奉化融入。

二是建立了宁波市首个外来妇女组织。奉化力邦社区是流动人口的一个集中地,居住着3000多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其中女性近2000名,占外来人口总数的60%以上。社区里每天都有人口流动,每年人口流动率为20%左右。为有效实现对这些外来妇女的管理和服务,奉化妇联于2005年10月在力邦社区建立了联结外来妇女的妇联组织——宁波市首个外来妇女组织。奉化妇联在明确力邦社区妇联职责、提高妇联干部素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来妇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模式。2007年3月,奉化妇联指导力邦社区妇联组建了宁波市首个外来务工女性维权站。维权站设“社区维权岗”“知心姐妹信箱”“法制你我她女子心声队”“女子权益维护队”。力邦社区的女子维权站构筑了以妇联、社区保安和社区调解员为主体的调解网。奉化妇联又指导力邦社区妇联设立外来妇女开展活动的场所,完善具体的工作制度,以“教育、服务、维权”为抓手,先后推出了“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巾帼新市民”创业、学习、维权、展示等行动。奉化妇联引导力邦社区妇联对流动妇女实行“市民化管理、人性化维权、亲情化服务”,无疑是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这一工作理念曾得到宁波市妇联、浙江省妇联、全国妇联领导的肯定。

三是构建流动妇女网格责任区。奉化妇联在积极推进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置了流动妇女网格管理服务责任区。如溪口各社区通过建立以行业片区经理人、流动妇女党员代表为责任人的妇女小组,做到分片包干,无缝对接。奉化妇联与溪口镇妇联干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中的网格责任区进行走访,为流动妇女提供计划生育、就业指导、法律维权以及解决矛盾纠纷等多方位的服务,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妇女组织活动,以消除流动妇女工作的盲点,培育她们的核心价值观。奉化妇联还通过动员组织本地志愿者与流动妇女开展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城镇社区中本地妇女与流动妇女共同参与、共同服务、相互融合的社会组织建设。

(二)注重“联姻”,架起两岸婆媳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桥梁

奉化与台湾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习俗相同、经济相融。近年来,随着两岸基层民众交流的日趋频繁,涉台婚姻不断增多。涉台婚姻家庭和谐是海峡两岸基层民众和谐的重要基础,涉台婚姻中的婆媳关系牵涉到大陆与台湾两地,正确处理好婆媳关系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自2011年起,奉化妇联联合奉化台办、台湾高雄市妇女会,协助奉化市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等单位成功举办八届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婆媳文化节”以评选典型婆媳关系案例、开展婆媳互动、举办婆媳论坛等形式,架起两岸婆媳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桥梁。首届“婆媳文化节”的“十佳婆媳”评选活动曾吸引两岸5000多对婆媳报名参与评选。自2014年以来,连续五届“婆媳文化节”主要是组织两岸婆媳代表以“一家两岸,两岸一家亲”为主题,以“家风”切题,畅谈和谐婆媳经,探讨“小家庭里的大家风”。奉化妇联还以“家和万事兴、婆媳一家亲、写一封家书、传一份真情”为主题,向海内外婆媳开展800字以内的传统家书、300字以内的微家书有奖征集活动。这一“最美婆媳家书”活动,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家庭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台湾、浙江、山东、湖北等地的家书1200余封。相距千里之遥的两岸家书透出一幕幕婆媳间和美生活、互敬互爱的画面。2016年7月,奉化妇联在奉化林家村——“天下第一桃园”里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婆媳活动,来自海峡两岸的32位获奖最美婆媳汇聚桃园,诵读家书。2018年以“一诗·一家·一生情”为主题,以反映“婆媳情”的原创诗歌征集为载体,海峡两岸100多对婆媳相聚一堂,共念和谐婆媳经、共话两岸婆媳情。两岸婆媳通过讲述双方心中凝聚的那份亲情,诠释了婆媳关系意蕴,进一步加强了两岸基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

八届“海峡两岸婆媳文化节”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台湾岛内的影响更大。“婆媳文化节”使海峡两岸婆媳以及各类妇女群体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吸引和促进了海峡两岸基层妇女的交往和交流。

(三)注重“联心”,破解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难题

奉化妇联通过实地走访奉化20多家非公企业,对246名在职流动人员女职工和165名下岗待岗流动女性开展有关心理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有50%左右的流动妇女在心理上有消极悲观、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心情烦躁、心理困惑而引发工作失误、家庭婚变的有20%。为了缓解这些流动女性的压力,提高她们在激烈竞争中的应对能力和调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奉化妇联全面启动了“舒缓心情,做快乐女人”系列活动,破解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难题。

一是建立女性心情舒缓中心。奉化妇联将宁波大盛时装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由公司腾出三间约45平方米的办公室,投入5万余元,配备了专用视听工具和专业图书,并按规范装修布置,开辟了宁波市第一个正规的心理咨询室——女性心情舒缓中心。中心内设置了“音乐角”“阅览厅”“谈心屋”“宣泄室”,致力于倾听女性的情绪宣泄,安抚女性的困惑心灵,为女职工提供一个排遣压力、放松心情的场所。

二是开通“18957853838”女工心情舒缓热线。2009年,奉化妇联开通了宁波市首条女工心情舒缓热线,向社会公开招募了7位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且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证书和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担任心情舒缓师,每晚7点至9点接听心情舒缓热线,每周六下午1点至3点在心情舒缓中心值班,为有需要的女性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她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帮助思想不稳定的女性消除不满情绪,端正她们的思想。目前已有千余位流动妇女通过热线或当面咨询得到帮助。奉化妇联通过对女性心情舒缓中心来访、来电案例的分析发现,许多流动妇女主要存在子女教育、家庭关系、情感纠纷、社会人际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因此与宁波大学女子学院共同举办了奉化婚姻家庭咨询师培训班,以便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对奉化流动妇女开展有关家庭关系处理、亲子教育、女性自身情感管理与控制、社会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指导。

三是设立兰馨服务中心。奉化妇联于2014年设立兰馨公益服务中心,招募不同类型的志愿者457名,面向广大妇女群体不同需求组建功能多样化的爱心公益团队,项目化推进公益活动,并以“打造24小时妇联”为目标,探索“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地做好服务流动妇女的工作。截至目前,平台已经入住兰馨亲子阅读营、“奉城馨语”主播团、滴水公益、锋之社、巾帼创业创新联谊会、兰馨公益服务队、女法官工作室等12个志愿队伍,设立线下“奉化女性粉丝实践基地”13个;组织开展活动298次,包括流动妇女在内的受益妇女儿童10万余人。近年来,奉化妇联还通过线上宣传、线下推进,开展“兰馨关爱基金”募捐活动,累计募集资金387833元;举办“亚德客集团牵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组织心理咨询师为51位莼湖镇流动妇女家庭的留守儿童进行专项心理咨询[注]此节数据来自宁波市奉化区妇联。。

综上所述,奉化妇联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手段,以“联网”“联姻”“联心”的方式,着力于服务流动妇女,维护流动妇女权益,破解流动妇女难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娘家人”的温暖送到流动妇女心中,在培育引导流动妇女的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各地的基层妇联组织提供了现实借鉴。

一是促进了流动妇女的社会融入。流动妇女在融入城市社会和生活的过程中大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如少数民族妇女的内源式发展和政治参与度存在族际差距、地域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和性别差距的多维度差距[5]。为弥补这些差距,奉化民族妇女之家给在奉化的少数民族妇女搭建了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培育她们性别平等、社会参与、减贫发展、技能提高等价值理念,较好地促进了这些少数民族妇女自我意识、自我期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在职业岗位、家庭角色、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众所周知,流动妇女真正融入异地,最重要的标志是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内化,进而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在情感上找到归宿。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相互理解不够和没有互相参与的意识,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较难与掌握道德秩序的人士协调一致。因此,奉化妇联通过建立女性心情舒缓中心、“18957853838”女工心情舒缓热线和设立兰馨服务中心等方式,充分调动绝大多数流动妇女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思想、价值观、道德意识上努力克服自我封闭性,积极融入社会,不断提升在异地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地位。

二是维护流动妇女合法权益。当前大多数流动妇女来自于经济社会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在城镇务工中面临着职业、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和适应。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一体化的建设中,奉化妇联在力邦社区建立女子维权站,引导流动妇女参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在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中依法化解她们在就业、医疗、交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在流动妇女群体中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了流动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好地维护了流动妇女的合法权益,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务工人员聚居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引导流动妇女价值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多元化的转变,流动妇女身临其境地接受异地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洗礼,价值观也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化,甚至出现价值目标模糊、价值认知偏差、价值信念缺失等问题[6]。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的渗透,流动妇女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也受到消极负面的价值观冲击。奉化妇联通过组织举办“海峡两岸(奉台)婆媳文化节”,既构建了“尊重、理解、包容”的和谐新婆媳文化,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友善、民主文明”的和谐之风吹遍海峡两岸,又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构建流动妇女网格责任区,吸收流动妇女中的骨干代表加入价值观培育团队,激发这些骨干的主体性,使其之间协助开展流动妇女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引导流动妇女正确面对多元态势和多元文化的挑战、经济利益的诱惑。

三、妇联组织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妇联组织培育流动妇女的核心价值观,须在流动妇女的素质能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内生动力激发等方面多努力。

(一)依托社会资源,提升流动妇女的素质能力

妇联组织自身几乎没有可支配的有形资源,但有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奉化妇联组织正是通过依托社会资源,借助各方力量,延伸工作手臂等,来提升流动妇女的素质能力,增强妇联组织自身的感召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是依托“工会”组织督促企业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减少流动妇女异地就业的盲目性;要求企业公正平等地对待流动妇女,为她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其形成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针对流动务工女性年龄小、文化低、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等优势资源,开展关爱女工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行动,体现真切的人文关怀,为她们提升综合素质创造条件,让她们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面貌,并使她们更多地知晓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及保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三是依托社区学校、业余党校等阵地,对流动妇女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课程,开设内容灵活多样,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生活常识为主,同时围绕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主题开展政治理论、爱国情怀、道德修养、法律法规等内容的系列讲座,从文化水平、法制观念和精神素质等方面加深流动妇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为增强教育的穿透力,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努力做到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便于流动妇女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构建维权网络,化解流动妇女的矛盾纠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安身立命的价值归宿[7]。近年来流动人口群体出现从个人流动到家庭迁移的巨变,由此产生的流动妇女家庭矛盾纠纷增多,为流动妇女构建体现公平正义的维权网络成为迫切需要。

一是在构建调解网络中化解流动妇女家庭矛盾纠纷,促进流动妇女家庭和谐。各镇街道妇联组织建立健全以“化解邻里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维护妇女权益”为宗旨的村、社区妇女维权站,在促进本地妇女维权的同时方便流动妇女在最近网点找到组织,反应诉求,化解矛盾。

二是运用公益性社会组织构建流动妇女权益维护的网络。如奉化妇联充分运用“女法官工作室”“正雅律师事务所”“婚姻调解所”等公益性社会组织,为流动妇女及时解决困难,成功调解家庭纠纷。奉化妇联的做法值得借鉴,培育流动妇女的核心价值观需要这些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三是在加强“妇女儿童之家”建设中为流动妇女提供综合维权服务。如普及法律法规政策,引导流动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经常了解流动妇女维权意愿和诉求,为她们提供心理调适、情绪疏导、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同时做好预防和制止流动妇女家庭暴力工作,让“妇女儿童之家”成为畅通流动妇女诉求,化解流动妇女矛盾纠纷的温馨“娘家”,在培育流动妇女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开展各项活动,激发流动妇女的内生动力

在人生旅途中,曾经参加过的温情活动会让人难以忘怀。如上所述,奉化妇联正是通过开展温情的、诠释婆媳文化内涵的、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活动,激发两岸婆媳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动力。在培育流动妇女践行核心价值观中还须注重以下几方面活动的开展。

一是在开展荣誉评选活动中推出流动妇女模范。妇联组织引导流动妇女积极参与各级荣誉评选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流动妇女通过这类活动的参与,可提升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如通过在流动妇女群体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孝老爱亲、尊老爱幼模范,让流动妇女从榜样身上汲取精神能量,做到敬老、教子、相夫、善邻,以良好家风引领流动妇女群体的文明新风[8]。

二是在开展基层普法活动中促进流动妇女的道德养成。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妇联组织通过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及《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里面有关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条款,一方面促使基层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充分体现公平公正,消除性别歧视,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使流动妇女内心诚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在组织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中弘扬美德。志愿服务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是培育助人为乐、团结友善文明风尚的有效途径[9]。妇联组织在推进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中动员流动妇女参与,让流动妇女在关爱邻里中崇尚友善,在服务社会中承担责任,努力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她们实际生活环境的无缝对接,激励流动妇女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而言之,妇联组织可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维权网络的构建、各类活动的开展,来提高流动妇女的素质能力,化解流动妇女的矛盾和纠纷,激发流动妇女的内生动力,并最终形成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婆媳妇女流动
流动的光
论民国时期婆媳矛盾的解决方法
当代妇女的工作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合理调解婆媳矛盾 聪明男人有妙招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