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2019-02-20 19:38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责任感德育生命

文/博罗县泰美中心小学

感恩教育是指通过对情绪方面的感化以及理性层面的教化,使学生产生知恩、感恩的认同感与责任感的一种教育。如今,部分孩子在溺爱中长大,知恩与感恩的意识非常匮乏。因此,从小学教育出发,推行感恩教育显得极为迫切。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基础地位

1.责任感的培养

懂得感恩才是回报和付出的前提条件,心怀感恩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才会去回馈社会、为他人奉献。感恩教育是对孩子进行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路径。感恩教育的开展可使学生更能体会父母老师的艰辛,领悟到自己肩负着的期望以及收获到的关爱,进而更加具有责任感。责任感的形成以及增强需要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感恩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人格的塑造

感恩代表着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的心态。如今,许多父母在教育方面过多干涉孩子且对孩子过分呵护,导致其缺乏独立的一面,缺乏应对负面信息的能力,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无法应对人际交往。而感恩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们正视负面的情境,更加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懂得心存感激和尊敬,进而形成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性格。

3.生命教育

对生命教育的忽视,致使学生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与思考。现实的经验告诫大家,德育工作应当让学生懂得善待人生、敬畏生命,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生命教育的开展应当与感恩教育相结合,通过感知认识父母给予生命的恩情,感激社会给予生命的呵护,使得学生更加容易领悟生命的意义,感知生命的可贵。同时,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之间懂得互敬互爱、和谐共处。所以,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同时生命教育最终也会转化成为对生命的感恩和生活的感恩,最终起到深化感恩教育的作用。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施

1.营造氛围,认识感恩

通常学校将工作重心致力于应试教育上,而缺少对德育的重视。为了扫除应试教育的阻碍,实施感恩教育,首先应当营造关于感恩的情感氛围,将感恩教育渗透进学校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拒绝将感恩教育碎片化和模式化。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巧妙穿插多种类型的教育素材,通过制作名人轶事的画报及包含感恩典故的课外读本等途径,使得学生们对感恩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奠定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

2.深入理解,懂得感恩

在营造感恩氛围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着手深入推进感恩教育活动,活动要避免功利性、强制性。以班级开展各类课外主题项目为主,如阅读会、朗诵和写作比赛、感恩节活动、电影展播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3.结合实践,适当引导

如果强制灌输相关的德育知识,通常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选择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才会有效提升道德教育的质量。例如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布置相关任务,尽量鼓励他们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完成;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当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里体会、感悟德育知识,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4.升华价值,回馈恩情

在学生己具备基本的感恩意识和一定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以活动促进认识,以行为促成习惯。学校及班级可组织同学们参加多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向山区捐赠衣物等,或者是小范围的感恩活动,如给父母洗脚、向老师道谢等,表达感恩之情即可。为此,校方可制定相关标准,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及赞许,从而使同学们养成优良的品德。也可以将相应的评定结果纳入到学生的成绩或档案中,以此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德育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任重而道远。老师和学校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将感恩教育与丰富的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将大大增强德育教学效果,最终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责任感德育生命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