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研究

2019-02-20 18:11汤晓燕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汤晓燕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研究

汤晓燕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针对“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了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主要含义,在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依据上述途径,给出了在特定专业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际案例,对同类院校的教学实施有借鉴意义。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教学途径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更应引导高职学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工匠精神”成长成才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与要求,即“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正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

1 高职院校生源现状

近几年,随着全国大学生生源数量减少及本科院校扩招,同时高职院校面临同应用型本科的层次区分,高职院校的生源从纯粹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转变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等多种层次,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正在逐年下滑。如何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具体生源情况,将弘扬“工匠精神”的主线贯穿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让高职生能主动向身边人传播“工匠精神”,从而使其成为弘扬当代“工匠精神”的主力军,是我们每一个高职教职员工都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3]

2 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主要含义

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应该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在职业技能层面,可以理解为专业技艺高超、操作熟练精准;在职业素质层面,可以理解为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持续专注。

在职业技能层面,“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追求。是在一整套高品质、高标准的技术制度规范下的,对某项技能的精确把握、娴熟运用。简单地说,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对职业追求精益求精,对工作追求极致。因此,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应该是以专业技术的真实职业技术规范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融入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地阐述引导,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所需的技术技能。

在职业素质层面,“工匠精神”应该是一种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是把职业视为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的一种人生态度,在工作中表现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不断创新、持续专注。这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此,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所完成工作的精益求精和持续完善的“工匠精神”的人生态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职专业课程中,让“工匠精神”成为每一个高职学生终生努力的目标。

3 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对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教育存在重技术课、轻思政课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相对较弱,思想政治课、人文课、心理素质课处于弱势地位,教师和学生相对不够重视,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缺少人文底蕴、心理素质不稳定、基本职业素养缺失。

3.2 专业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脱节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熏陶,真正达到育人立德与掌握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市场的需求未完全对接,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在教学中未融入严格的职业标准,从而影响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3.3 “工匠精神”培育尚未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丰富师生生活、调和人际关系、塑造师生人格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缺少全面规划,各项活动的开展相对独立,每项活动都有单一的主题,在活动的策划、实施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尚未有“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系统考虑。

3.4 高职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有待与时俱进

当下,高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比较重,部分教师缺乏持续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信念。在生源质量不尽人意的情况下,部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有所降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不能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并发挥他们的特长。

4 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研究

4.1 加强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建设和舆论引导

首先,国家建立并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能够提升“工匠”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利于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其次,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保护知识产权,让有重大创新的“工匠”在精神和物质上真正获益,从而鼓励广大高职学生积极投身于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再次,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利用多种媒体形式,正面宣传职业教育为国家提供的“工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高职教育鼓励学生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做出成绩,倡导劳动无差别,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续创新的“工匠精神”择业就业观,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同感。

4.2 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

“工匠精神”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的有机统一。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正在逐步转变教育理念。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的目标应是在原有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明确专业特定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的必备要素,将“工匠精神”与专业知识体系相互渗透,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途径。“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因此,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协同工作。

4.3 构建培育“工匠精神”的高职课程体系

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校园文化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为载体的“四位一体”的培育机制。在课程体系中,将课程划分为以下几类: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思想政治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心理素质课程。在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各类课程中相应融入“工匠精神”素质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将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和行业规范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2)思想政治课程。改变传统思政课程的角色定位,将价值引领与知识技能讲授相结合,探索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使职业素养的培育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配合,重新制定和调整思政课、专业课的授课内容,教学中穿插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案例分析、讲座交流等,宣传国内外著名“工匠”的典型事迹。(3)职业素质课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明确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目标,提高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追求。借助创新创业课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亲身体会“工匠精神”的实际意义,在身边“工匠精神”实例人物的感召下,积极自主内化“工匠精神”。(4)心理素质课程。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心理素质,养成持续专注的职业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意志品质。

4.4 实施“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教学过程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重中之重是要具体实施到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首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专业教师本身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素质的培养,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在理论讲授、实验、作业、考试等不同形式,在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各环节,都严格要求学生,养成学生严谨的学风。其次,在技能操作中体验“工匠精神”。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断重复发现问题、修改方法、修正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反复琢磨的同时,慢慢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和培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作风。再次,在企业实习中深化“工匠精神”。在实习中,学生身处在企业的各种操作规范和管理规定中,由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担任师傅;学生在实习中表现优异则会得到企业的认可或奖励,在实习中出现问题也会受到批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会更加主动养成“工匠”的行为模式。

4.5 结合“工匠精神”培育的现代学徒制

“工匠精神”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基石,工匠文化与经济效益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现代学徒制是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接受学校的教育,还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接受师傅的实践指导。由于很多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企业师傅自身就是“工匠精神”的执行者,在师傅的技能传帮带过程中,“工匠精神”也同时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目前,在政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力推动下,现代学徒制正在成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4.6 践行“工匠精神”的高职师资队伍

高职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主要从事专业教学、班主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作为高职教师,其“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体现为传道授业解惑、严谨治学、推陈出新、持续探索。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满足于熟能生巧,坚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新技能。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把自己逐步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作为高职教师,其“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体现为爱岗敬业、乐业奉献、爱护学生。对职业岗位充满热情,时刻保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对教学和学生工作有责任感,能够积极关注和鼓励学生,为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学生做出最大的努力。

4.7 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是一种隐性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培养为主题的辩论、演讲、社团活动;聘请劳模、优秀毕业生举办“工匠精神”讲座;校园展板、标语宣传;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对获奖师生给予表彰。以立体的、多样的形式,以“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仰为主要内容,将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渗透到校风、教风和学风中,形成良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工匠”责任感、奉献精神和职业态度。

5 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案例

通过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研究,在学院、系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沙洲职业工学院电信系的电子专业中已尝试具体实施。

例如,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案例:华灿学院。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与电子专业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实行1+0.5+1+0.5教学模式。在大一学年结束后让学生进入企业完成认识实习;在大二学年结束后再次让学生进入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强化“工匠精神”对学生的影响。部分专业课程依据企业生产实际设定,课程内容由企业主导,课程教学由校企教师共同完成。产教融合,共建校内实训室。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建设校内实训室,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实训室布局体现“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实训操作遵循真实的企业规范。产教融合,共享校企师资。企业精选师傅全程参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宣传企业文化,并给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就业机会,以身作则地示范企业“工匠精神”。

目前,已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电子信息专业群实训平台(实训平台案例)、“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建设(专业课程案例)、融合“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师资队伍建设、职业素质培养案例)、创立沙工电信系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案例)等“工匠精神”培育的各类案例,实施效果初见成效。

[1] 李克强. 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25-26.

[3] 汤晓燕.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建设探讨[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7 (3): 46-49.

Research on the Approach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ang Xiaoyan

(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215600, Jiangsu, China )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clining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approaches of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f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eaching staff and campus culture. Based on the above approaches, this paper presnets the practical cases of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specific majors, which is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teaching approach

G715

A

1009-8429(2019)01-0030-04

2018-11-25

2016年沙洲职业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6SGJK101)

汤晓燕(1971-),女,沙洲职业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