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婷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弱化的困境作出了重要指示。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主体,有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向度,话语是实现主体间有效交往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佳效果的重要工具。因此,从话语创新视角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课题。
“话语的界限意味着思想的界限,话语的贫困意味着思想的贫困。”[2](P25)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十分重要且有特殊难度的课程,它的政治性鲜明、思想性凸出、理论性强烈,它不仅要传播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阐释实践发展中不断催生出的新理论成果,并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现实问题,这十分考验教师的思想理论素养,要求教师的话语必须具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解决学生“不信”的话语难题。话语自信与话语他信辩证统一,自信是前提和基础,而话语要他信,必然要先解决自信的问题,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信,才能说服学生,赢得他信。因此,要将这样一门具有特殊难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使其应然价值得到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具有高度的话语自信,以话语自信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增强话语的思想穿透力。那么话语自信从何而来?它主要依赖于教师高度的理论自信、鲜明的学科自信以及强烈的职业自信。
1.增强理论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话语自信是话语主体对话语内容的自我认同,是对话语内容的坚定信念,话语自信是话语影响力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持续的内在精神动力。”[3](P190)因而增强理论自信也就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P9)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增强理论自信,用理论的魅力去说服学生,进而掌握学生。而要增强理论自信,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强烈的学术担当肩负起学术研究的重任,深入挖掘研究理论资源,增强自己的学术积淀,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要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提问及时予以回应,要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理直气壮的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服人,而不是照本宣科,要以自己的话语权威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怀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话语带有人的主观倾向性,反映着人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如果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怀疑态度,就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动摇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而影响教学实效。
2.增强学科自信。增强学科自信,即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指导下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坚定对自己所属学科的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学科要有充分的自信,能高度认可并肯定其作用、价值、意义,并且在实践中真正践行,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绝不能因为自己缺乏学科自信的心理支撑而去误导学生,扭曲教学话语。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信,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以宽广的视野展望世界,又要坚定中国立场。要以史为鉴,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充分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扬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优势,弘扬并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良传统,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以高度的理论自信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自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扎根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弱化的困境严重冲击着教师学科自信的确立,甚至有的教师开始否定并质疑自己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求真务实,直面困境,从困境中寻规律、找突破,提升自我的学术担当和学术能力,不断增强学科实践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增强自我和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学科自信。
3.增强职业自信。增强职业自信,即增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其职业自信严重影响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兼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为一体的立德树人的“灵魂课程”,其功能的发挥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自信。
职业自信,一方面来自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之价值、前景等的高度认可和笃定信念。教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对自我价值有准确的定位,增强自我身份的认同,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使自我价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彰显,从而增强职业自信。另一方面源自国家、社会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价值的认可和肯定。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肯定,并不断基于时代语境的变化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底气得以增强的重要保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置身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发展过程中,承担好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
有效的对话交流与沟通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的真正所在之处。话语作为教育主体间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且学生也“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5]因此,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话语创新能力、话语思维能力以及话语表达能力。
1.话语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殊性,其突出的意识形态性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欠缺,迫切需要教师以不同的话语方式使话语内容变得有吸引力,也就是提升话语创新。话语创新不是刻意的标新立意,玩弄文字游戏,而是要把握住时代脉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话语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提升话语创新能力,在当下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区分开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教材话语涉及“说什么”的问题,是相对固定的,教学话语涉及“怎么说”的问题,是十分灵活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话语,培养自己话语转换的能力。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政治性强、理论性凸出,如果表达时只是按照教材话语进行宣讲,不加转换,长期使用这种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陈词滥调,不关心和消极回应学生思想深处的困惑,长此以往,就会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陷入思想僵化的状态,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学会将教材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教学话语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对接,要善于提炼和总结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话语,用轻松幽默、生动活泼的话语表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追求话语句句直击心底,字字发人深省。
2.话语思维能力。马克思指出:“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即语言。”[6](P129)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工具。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是语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应用。人的大脑若长期重复使用固定的话语,不仅会固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固化教师本身的思维,使得教师的思想保守僵化、话语“言之无物”“词不达意”,从而严重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彻底扭转思维固化的症结,提高话语思维能力。
首先,话语思维要具有系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上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的系统性很强,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既有区别又有重叠,需要多方努力形成协同效应。但实际上,在具体的上课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般都带好几个班级,经常重复上一门课,教材重复、教案重复、话语重复,教师重复传递着相同的信息,从而使其传递信息的激情逐渐消退,传递效果也大打折扣。同时,教授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会导致其在传递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课程中将重复的主流话语内容输送给学生,这不仅是对教学时间、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容易造成视听疲劳,使得课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运用系统性思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程相联合,坚持“课程思政”理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它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其次,话语思维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发展思维,积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自觉主动的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使之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即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将其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实践过程,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理论、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话语表达能力。言之有效的话语表达是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也是赢得话语权的关键。话语表达既包括语言表达也包括非语言表达,即人的眼神、动作等体态语。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困境无外乎“主体说不清”“说了没人听”“说了没听懂”或者是“听了没记住”等,这些都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的话语表达能力,让表达的话语内容直击学生心灵深处,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话语的力量来自对思想的确切表达、来自对学生需求的准确把握、来自对社会实践和时代语境的深刻理解。首先,思想的高度决定表达的高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对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这六个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自己的话语表达能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表达能力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链接,充分照顾学生主体的话语需求和期待。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好时代发展大势,话语表达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弥合与时代发展的差距,彰显时代特色,要对学生关注的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聚焦问题积极做出回应。
“文化自信,不仅是内容的自信,更是话语的自信。”[7]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红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教师必须要借助这一深厚力量,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涵养作用,从这三种话语资源中汲取文化智慧,增强文化底气,以文化自信为支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文化吸引力。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家底。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是历史的、具体的,它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源头活水。但在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效衔接,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式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文化根基,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伦理价值、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它熔铸于我们的灵魂深处,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财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萃取精华,从中寻找和提炼最能深入灵魂的话语,学习传统文化中“国家一统、天下为公”的政治抱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道德风尚,“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等,改变在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很好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效对接的现状,即教师要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话语转译,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话语资源为起点,提升自我能力,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2.革命文化资源。革命文化根植于革命实践的沃土里,是在特殊时期建构的优质文化,它承前启后,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革命事业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革命文化经历了革命实践的淬炼和累积,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亟待深入挖掘。
革命文化中富含党领导人民在浴血奋战中锤炼而成的革命精神,蕴含革命烈士用鲜血铸就的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红色基因,内含青年学生最欠缺的精神食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阐释好革命文化资源,让革命精神春风化雨,培育学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定信念,“军令如山、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英勇牺牲、无私忘我”的牺牲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气吞山河、凌云壮志”的英雄气概,“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等。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革命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等散发出的革命气息,触碰历史,感受真谛。要用最具有感召力的革命话语说服学生,赢得学生,增强学生内在的革命认同,让新时代的青年在革命先烈事迹的感召下自觉自信地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让革命文化永不褪色,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青年的血脉,从而代代相传。
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是中国现代转型的文化结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新中国成长的历史性语境中不断建构起来的,这种新的文化形态为新时代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引擎。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改革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不断吸纳着新的话语内容,因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话语资源,积极向学生阐释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文化的优越性,汲取先进文化中的精髓,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价值、思想、精神方面的引领作用。要以鲜活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史料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先进文化的思想来源、实践基础、历史经验等,深入学习“以改革开放为核心、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为突出特征的时代精神……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矢志攻坚的创新精神、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等”。[8]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发挥其立心铸魂的强大话语力量,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触及学生心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所在,是这一课程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将话语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的系统内部是一个必然问题。充分审视复杂多变的社会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式微的困境,教师必须抓住话语创新这一契机,以话语创新为重要载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提升迈向更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