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依托型村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策略SWOT分析

2019-02-20 13:56丹/文
市场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村落景区旅游

李 丹/文

引言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该文件为景区依托型村落乡村旅游发展优化提质提供了理论、政策保障。2018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此,柯佑鹏教授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简而言之,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另外四个目标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景区依托型乡村”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邹开敏(2017)根据景区的客观需要和景区周边乡村自身发展的主观需求对“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进行阐释:是指以著名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为依托,以景区游客为主要客源,开发与景区业务相辅相成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一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胡振华等(2019)认为: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是以发展成熟景区为中心,在其周边乡村旅游开发中以景区客源和乡村独有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乡村旅游活动。另外,不少学者根据村落与景区的位置关系对景区依托型村落进行定义,“景区依托型村落”又被称为“景中村”或“景边村”。“景中村”概念,官方提出最早是在200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管理办法》中,将其定义为“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托管的,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特定景区融为一体的具有较好的自然风貌,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龚一红(2012)在对杭州景中村改造的5个案例进行整理、综述中提出,以“项目带动”为主的村落发展、优化发展思路是有机更新理论在杭州景区依托型村落改造过程中的集中体现。赖峰(2015)认为“景中村”是指因为历史和区位等各方面的原因受风景区的影响较大的介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之间的村庄。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景区依托型村落与景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村落性能构成的调整上和村落环境升级改造上,本文试图为错高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优化路径献言献策。

一、错高村概况

错高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国家5A级景区巴松措内,距林芝市150公里,拉萨市380公里,距离巴松措景区入口约25公里。错高村是巴松措景区的重要节点,位于扎拉沟与仲措沟的交汇处,是巴松措东北端扎拉河入湖口位置,背靠海拔6300余米的杰青那拉噶布雪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平均海拔3400米,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

错高村是一个原始自然村落,是西藏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工布藏族传统村落,其村落布局、房屋建筑风格、习俗、文化和信仰都原汁原味地得以保存,已有四五百年的传承历史。错高村村落规模大,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所有建筑集中分布于巴松措东北侧湖岸台地上,建筑物大小不一,疏密无序,整个村落大体呈东西走向分布;该村共67户272人,村民全部为藏族。2013年错高村成功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2014年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错高村在列。目前,错高村已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所以,错高村村民不得随意改建、翻修该村落的传统房屋。由于错高村中的房屋房龄均超100年,经过岁月的侵蚀,稳固性、安全性都存在隐患;房屋漏风漏雨,防寒等级低;无排污系统,对村民的基本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地方党委政府着力推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多方筹措资金9250万元,在古村落的旁边建造错高村新村。这次集体搬迁改善了错高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2018年,工行西藏分行结合西藏特色旅游发展与金融精准扶贫需要,设计研发了专门针对旅游发展的创新融资产品“藏宿贷”,旨在支持旅游景区家庭旅馆、民宿的改扩建及装修升级。“藏宿贷”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松错5A级自然景区落地,向景区内错高村的4户藏式家庭旅馆放贷300万元。

错高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特色藏香猪养殖、林下资源、农副产品及旅游相关收入。2016年政府扶持资金40万帮助错高村建立了原种藏香猪繁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业模式,鼓励贫困户和村民将能繁育的母猪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2017年又增资700万扶贫资金以帮助合作社发展藏猪产业。2016年,乡里67户贫困户兑现分红27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2017年户均增收600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7329元,较工布江达其他地区相对富裕,民风淳朴、生活自在。2018年政府投入扶贫资金720万元。

二、错高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错高村是巴松措景区的重要节点,位于是扎拉沟与仲措沟的交汇处,是巴松措湖东北端扎拉河入口位置。错高在藏语中意思为湖的头部,表明错高村与错高湖、景区的位置关系具有优越性。错高村平均海拔3400米,背靠杰青那拉噶布雪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气候温润多雨;沟内大片原始森林,物种丰富,高原自然风光独特;在村内,每家每户的藏式民居推开窗户即可看到清澈的湖水和远山,视线十分开阔,这也就意味着错高村家家户户都是错高湖岸边重要的观景台;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被誉为西藏氧吧。

仲措以及斯木岗峰的冰川融水以及化拉沟内常年流动的河水为错高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必需的优质水源,因而有利于发展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

2.便捷的交通。巴松措景区交通方便,拉林高速公路从附近通过,距林芝市约120公里,拉萨市350公里,在林芝市太昭宾馆门口有公交车至巴松错,票价60元,车程2—2.5小时,方便散客前往。另外,巴河镇的乡镇交通运输也在不断建设完善过程中;巴松错风景区内部道路交通也十分便捷,景区内开设有公交车式的观光车,滚动发车方便游客出入;错高湖配有各种大小的游船便于游客观光及出入错高村。

3.丰富的旅游资源。①文化资源。错高村拥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美称。错高村的历史遗产价值尤为宝贵,其历史影响、建筑古迹、衔巷文化、空间布局、民俗及生活方式传承等方面表现出工布民族风格的典型性。村容方面,错高村修建在湿地旁、雪峰脚下,体现了“顺应地势、自然有机”的民居建筑理念,传承了完整的工布藏族原始村落风貌。建筑方面,错高村的房屋建筑具有典型的工布地区特点,传统建筑分为整体石砌、上木下石、整体木制三大类,这三类建筑风格在村中展现了建筑顺应当地气候、功能需要的演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错高村继承了“竖经幡”“梗舞”等工布藏族传统的宗教和民俗活动,还传承了“工布藏刀”锻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布藏族铁匠师以技艺超群的手法和优良的矿产资源锻造出一把把形象霸气、奇特,内敛锋利的工布藏刀,为藏刀文化增强了浑厚的文化色彩。村内,每家住户室内都挂了数把藏刀。②自然资源。错高村的野生动植物、森林、草场、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如青冈菌、松茸、木耳等各种野生食用菌类资源丰富,同时这里也是藏香猪等动物生长的天堂。

(二)劣势分析

1.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不健全。目前西藏很多景区依托型传统村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政策条件还不够完善,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投入有限,制约着错高村的发展。

2.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传统古村落乡村旅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资金不足,错高村的乡村旅游功能开发还不完善,例如交通的通达性,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功能建设还很欠缺。目前,从错高湖湖边停车场至错高村的道路仍然为原始土路,对车辆通过性有限制;且村内能接待的民宿、旅游餐厅很少;因而前来观光的游客也相应不足,抑制了错高村与巴松错景区之间的和谐发展。

3.人才队伍建设缺失。一方面,西藏景区依托型村落旅游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既懂旅游又懂规划的本地专业人才匮乏,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另一方面,错高村正面临乡村旅游开发参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都是驻村干部和当地的居民,产品服务水平和创新质量不高。这也势必会对错高村的保护与发展带来影响。

4.旅游淡季时间长。西藏的旅游淡季从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西藏的冬天高寒缺氧,多数景区景点因大雪和严寒要暂时封闭,对巴松措景区“淡季不淡”提出挑战,严重影响旅游客流均衡发展。

(三)机遇分析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2017年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明确提出,古村落不仅承载着该民族的兴衰起伏,而且也记录着民族发展的珍贵记忆、地域文化等,同时也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情况。这为错高村的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乡村振兴越来越受国家层面重视,其支持力度、优惠政策也越来越明晰;乡村旅游在此背景下愈显生机活力,蓬勃发展。

3.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围绕落实建设“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以世界顶级自然生态和藏文化资源富集地为基础,结合西藏当前旅游业发展实际和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科学构建“12345”旅游空间布局。同时,提出了把林芝地区建设成为西藏第二大旅游集散中心和西藏生态旅游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

4.“冬游西藏”启动以来,各项旅游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为西藏带来更多游客,也为景区依托型村落——错高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丰富的客源。

5.地方“援藏”长期化。广东的“援藏”工作为工布江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和先进的开发理念的进入,为林芝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充实了动力。

(四)威胁分析

1.同类市场竞争激烈。从错高村地理位置看,同为巴松错景区依托型村落的还有结巴村,旅游资源中存在着同质化旅游产品,例如民宿、客栈、藏香猪产品、菌类土特产等。错高村旅游产品缺乏新意性和稀缺性,一些休闲旅游的产品和项目与景区周边其他村落相比存在重叠和雷同,这将对错高村乡村旅游开发提出又一挑战。

2.产品结构单一,难以形成产业化。目前,错高村主要经济产业就是藏香猪养殖业,因而也建立起了藏香猪养殖合作社。但由于藏香猪必须散养的特殊养殖方法,使得藏香猪养殖数量受限而难以形成养殖规模化、规范化;如果采用圈养,又必然会降低藏香猪的肉质品质;规模化散养也会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错高村的藏刀很有名,但工艺传承方式目前限于子承父业或家族传承,现代年轻人很多不愿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因而藏刀工艺规模化也将难以实现。只有对错高村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引入客源,产生新的旅游消费增长极,以填补香猪养殖数量有限、藏刀产业规模小,才能带动错高村的经济发展。

三、促进巴松措景区与错高村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景区与村落的互利共赢

重新梳理巴松措景区与错高村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旅游服务功能,构建良好的互利共赢发展关系。错高村在旅游观光功能上,应肩负起衔接、补充、完善巴松措景区旅游观光资源的作用;在旅游服务功能上,应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进入交通畅通,住宿方便,构建“进得来,留得住”的健康发展局面;在产品开发上,做到创新性、多样化发展,例如在藏刀制作工艺上融合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设计出既传承工布藏刀文化又有现代时尚元素的新产品。同时,巴松措景区应积极配合,宣传错高村的旅游价值,为错高村输入更多的游客,提高错高村旅游收入,实现村民经济收入多元化。双方和谐共赢发展有利于促进该地旅游接待整体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村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确保错高村村民都可以参与到村旅游开发中来并能从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首先,完善并提升村内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行”“住”“游”“厕”四个方面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增添并优化错高村旅游标识,美化错高村内部街巷交通,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品质及服务水准。例如,在“住”方面,建立医疗站、救助站等,提升错高村医疗卫生条件;修建摆渡电瓶车停靠车站、马匹及山地车租赁站以缓解目前村内停车困难的情况,同时也可供给村民生活使用,提升村民居住条件的优化升级。

其他配套方面,一是搭建产业生态链。乡村旅游产业生态链的搭建应该立足本土化,以实现旅游扶贫带动效应及减少产业漏损。因此,以巴松措景区为龙头,优化配置相关产业,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包括本土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各要素在产业链上的科学合理分工,既可以实现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又可提高景区依托型乡村的旅游产业开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二是设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一方面,需要将文创产品功能根植于景区旅游中,为乡村旅游产品增添更多的文化气息,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和“美食文化+旅游”等双向融合模式的实践,扶持乡村精品民宿、客栈等乡村住宿产业高品质业态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村民可以通过以藏刀为核心的工艺品制作、以梗舞为代表的文艺表演等与景区文艺演出联合实现互利双赢。三是展现乡村生活怡然自得的特质。努力探寻旅游景区和传统村落的协同发展模式,让游客在传统村落中体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趣,呼吸乡村洗肺般的清新的空气,感受乡村的宁静纯朴、敦厚的工布民风。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问题,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努力保护、传承错高村原始的社会秩序,增强村民生活、文化自豪感。坚持保护为主利用为辅,不破坏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不影响原住民的传统生活的利用原则。强化错高村“精神家园”的作用,梳理错高村重要佛事活动的时间、路线、场所,并在开发中突出相关活动节点和路线的设计及宣传,突显工布文化传承。

(四)加强宣教力度,鼓励群众参与管理

教育和引导居民积极关心村内景区的环境生态建设,普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鼓励人人成为乡村生态环境维护和治理的守护者,成为旅游开发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的捍卫者。为打造传统古村落的和谐优美生态闲适的乡村环境奠定本土人才基础。

三、结语

景区依托型村落开发是乡村发展中较为独特的一种,也是如今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巴松措景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风光资源独特,景区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又拥有“景”“村”结合资源组合优势。但在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要求我们要注重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发展与安全并存;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游客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提升文化内涵深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注重品牌打造,增强竞争实力,做到“景村融合”,以实现错高村绿色生态发展。

猜你喜欢
村落景区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