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2019-02-20 13:56丁一玮
市场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股权利益

丁一玮/文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在深市中小板块和创业板中占比超过八成,规模在不断扩大。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得到一定的人才保证,股权激励便是企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民营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影响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民营企业股权激励现状

20世纪90年代,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不成熟的管理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在科技变革的环境下,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人才对于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往陈旧的激励方式例如奖金和惩罚等措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民营企业需要寻求新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股权激励便是其突破点。民营企业使用的股权激励主要对象为管理层,包括绩效激励股票、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延期支付计划、虚拟股票等。

民营企业很多为家族企业,以血缘亲疏远近作为股权分配的依据,管理模式为家族式管理,经常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权责利益没有明确的界限,利益一旦出现分歧,股权分配就会产生较大的纷争。在多数股东不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下,企业真正的经营者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股票,不仅不利于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积极性,这种裙带关系也会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由于缺乏相对系统的股权激励机制,许多努力工作创造业绩的员工无法得到相应的股权,缺乏主人翁意识,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逐渐下降,人才的流动也会越来越频繁,在吸引人才方面也会遇到困难。此外,员工与企业的目标很难统一起来,员工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短期利益,而对于企业来说,注重的是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益不对称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

二、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1.配套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股权激励有效实施的前提是企业拥有合理的内部管理体系,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尤为重要,这影响着企业对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的股利分配政策,许多民营企业模仿国外企业的方法,按照企业股票的价格来考核被激励对象的业绩,但是中国资本市场有低效性的特点,并且股票市场发展不成熟,公司股价往往并不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业绩情况,有时两者还会呈现负相关的状态,股票期权的所有者也不能对其自身所拥有的预期收益进行正确的预计,因此用股价来评价被激励对象的绩效的做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以此作为依据来分配的股权激励机制可能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民营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侧重于对传统的财务指标的评价,如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而对其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考量相对缺乏,这种考核标准无法全面对相关员工的绩效和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做出客观的评估,以此作为股权激基础,很难对相关员工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在少数民营企业中,有些企业的高管的股权激励考核者是自身,从而出现利益驱使的动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或者达到考核标准,采取一些不正当的交易行为,出现企业股价在短期内上涨或者调整报表金额,虽然使企业在短期内拥有良好的业绩,但是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综上所述,配套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会影响股权激励的作用。

2.员工对股权激励认知度不高

股权激励最主要的作用是给予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一部分股东权益,让他们同时具有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身份,使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被激励对象与企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激励管理者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而竭力工作,最终实现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但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期的计划,股权激励设置的时间较短,其并没有匹配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无法为被激励对象提供长期激励。有些民营企业在实施计划的初期就耗尽了可用于股权激励的额度,没有设置相应的退出机制,对于后来入职的新员工以及晋升的老员工没有办法再对其进行股权激励。而且有一部分民营企业认为股权激励是一种简单的奖励手段,只要被激励对象可以达到相应的绩效水准便很容易取得行权资格,这种做法也很难让股权激励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企业的基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对股权激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他们将股权激励看作一种简单的奖励方式,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股权激励收益与风险并存的特点。此外,在涉及一些约束条件时,如强制实行股票期权的命令,大多员工并不愿意接受这种激励方式。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时难度增加,并且无法实现预期的激励效果。

3.外部监管不健全

国家在股权激励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会影响到股权激励发挥的效果。许多企业急于实施股权激励,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机制,而是在效仿别的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框架并且只适用于国有企业,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管理的模式、战略目标的设计和社会责任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适合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可能并不合适于民营企业。

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同时也缺乏对民营企业股权激励的引导和监管,并且民营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较低,从而导致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了各种不正当的行为,例如虚构绩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民营企业却没有因此受到惩罚,导致股权激励的环境受到恶化,导致股权激励被滥用以及违法行为时常发生的状况。因此,外部监管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推行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三、提升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效果具体措施

1.设置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民营企业应正确认知股权激励,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其他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需结合自身特点,转变家族经营模式带来的弊端,将企业核心人员纳入股权激励计划中,从而凸显出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提升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贡献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人才对于企业的贡献,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在建立考核体系时,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指标的考核,应该考虑公司的战略目标,选择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使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效合理的结合,使各个指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短期长期的综合业绩来进行评估。

2.采取多种股权激励形式

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限制性股权或者股权期权的方式进行激励,股权激励的形式若只采取一种,那么其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深入了解股权激励计划的模式,充分提升股权激励计划的水平,采取多种激励模式相结合以对股权激励的结构进行优化。也可以与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行融合,找到适合此阶段的激励方法,同时对高管的服务期限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模式。总之,企业应将各种模式进行灵活运用,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这种形式,持续不断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利益共同体,增强员工对股权激励的认知

现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企业应该寻找合理有效地监督、奖惩机制,将两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数的被激励对象在企业员工总人数中占比较少,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企业没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还不足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在留住人才方面的效果不太明显。企业可以将员工的流失率作为评估机制设计到股权激励计划中去,让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提高民营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此外,民营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学习关于股权激励制度的内容,使员工意识到股权激励是一种收益和风险共存的制度,在获得收益时可能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应有效利用股权激励机制,让企业得到有效持续的运行,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和激励核心员工的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股权利益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
利益链与新垄断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如何有效开展国有文化企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