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吴一
现如今一位“老师”不把项目制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挂在嘴边,可能就算不上一位“创新教育”热血青年。课堂要体验式,学习要场景化,课程要跨学科,教学要游戏化……大概念接踵而至,斜杠青年神出鬼没,创新学校层出不穷,教育市场一片蒸蒸日上之象。
前不久学校要招聘一位小学科学老师,简历筛到一位挺不错的应届毕业生。华北某省师范大学生物学本科,现在在全国最好的某家师范大学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简历里也是各种项目、课题、研讨会。背景很好,看得出来是一心想做教育的人,马上联系电话面试!
基本情况介绍完,我们开始互相交流。以下姑且把人家叫做帆君。
我:我看到您自己做过PBL课程研发及教学,还在学校发起了职前教师公益PBL培训计划,您可以举一个具体PBL教学案例么?
帆君:哦,我们之前带过学生去贵州做项目制课程,主要是探访一个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自然条件……
我:哦,那您今天是应聘小学科学老师,这次活动有哪些和科学相关的元素呢?
帆君:当地产盐,我们探访了当地的古代盐场,了解了制盐过程,盐业的销售、经济社会发展……
我:制盐?这里面科学的东西不少吧,你们都做了什么?(我在四川自贡生活过10年,听到制盐,顿时提起了兴趣)
帆君:我们了解了制盐的过程,然后研究讨论盐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又开始把科学课扯向文综卷)
我:打断一下哈。您看,这个制盐本身就是一个物理化学变化,里面除杂、提纯、蒸馏等等还是有很多科学的东西吧(原谅我当时忘了粗盐提纯这个词儿)。作为科学老师,这些还是本哦。
帆君:可能和学生也有关吧。我们学生主体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九年级才有化学课,他们都不知道化学反应。
我:这个没关系啊,我们老师的工作本来就是要对知识加工,再传递给学生。科学课,也许就是种下一颗种子嘛。
帆君:嗯……
这场面试到这儿,我就有点小失落。这位老师背景很好,可惜有点走偏了。作为科学老师,对科学本身的内容钻研不深,反而言必称经济、社会、人类、文化,把理综搞成文综,觉得这样包装一下我们科学或者数学课,就高大上了。这几年这样的课堂着实不少。化学课上还没有讲明白二氧化碳的结构,就开始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北极熊,拯救地球;洋流和潮汐的原理都不知道,就要求学生提出治理海洋垃圾问题的决策;数学课有效数字都不懂,就开始为欧洲难民分配比例忧心忡忡……不管是数学还是科学课,包罗万象,什么都涉及了——除了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课堂设计思路就是跨学科学习,加小组汇报,拍几张好照片给家长看看。
没事,招聘嘛,鼓起勇气,勇于发掘应聘者的闪光点,万一人家学习能力强呢?马上展开下一个话题!
我:我看到您本科毕业论文是关于生物课堂剧的,能谈一谈这个课程的想法么?
帆君:我主要是想用更生动的方式讲授生物课,所以要求学生自己写剧本、排练、设计,最后以人格化的方式呈现比如“细胞的分裂”等等的过程……
我:学生还要自己写剧本??那挺花时间的哦。
帆君:我会给学生指导……我:好吧,那这课您在您实习的学校上过么?或者给其他一线老师交流过么?
帆君: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真正实践过这课。但是……
我:我不懂生物教学,我说说对课程形式的想法。高中生物课演戏,你演细胞壁,我演高尔基体,学生不会觉得尬么?我是老师都觉得有点小尬。
帆君沉默。
哎,挺好一个名牌大学师范生,可惜过分追求形式,而没有注意内容的重要性。哪怕一学期只玩一次课堂剧展演,但是这些什么写剧本、化妆、舞台布景,都不是我们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生物课程的课时完全难以招架这种规模的PBL。这课如果在小学科学课里出现,小学生可能会非常喜欢。但在高中课堂上,很可能某一组学生在表演,坐在台下的同学并不关注台词里那些什么细胞壁什么通透性的问题,他们会看看A君是不是对C君有点意思,接着又笑笑D君浮夸的表演和段子:一堂课下来,老师以为自己在教学,学生也以为自己在学习。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但是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若干年前,我学着开发苹果iOS程序的时候,读到了苹果介绍自己设计原则的手册《iOS User Interface Guidelines》,然后就被乔帮主的想法震撼到了。
对苹果而言,形式是为内容的传达服务的。美丽的界面帮助人理解并与内容互动,而不是和内容抗衡。我想教学还是一样,按照我对刘慈欣著作的理解,老师的宇观任务在于在代际之间传递知识。教学形式,千变万化,至少应当为传递知识和好奇心服务。
最后,送上刘慈欣《乡村教师》的一段对话。
其中,P为总人口数,Pi为各教育程度的人口数,而各教育程度的系数取值则依据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具体为:拥有小学学历的受教育年限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为12年,大学及以上为16年以上,在此我们取最低年限16年。
“他们基本特征是什么?”舰队统帅问。
“您想知道哪些方面?”蓝84210号上的值勤军官问。
“比如,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这种器官在这个行星以氧氮为主的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
“什么?!”旗舰上听到这话的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们开始也不相信,但反复核实过。”
“上尉,你是个白痴吗?!”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像神话。”
“想起来了。”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