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实验小学
孙中山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特征。中山市实验小学是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直属小学,目前有42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130余名教师。学校创建于1957年,历经60年风雨,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与鲜明的办学特色。本文通过对该校办学实践的观察与分析,从四个方面阐述孙中山教育思想对当代学校教育的影响与启迪。
首先,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坚持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政治立场。孙中山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事业,他把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的重要手段,提倡教育为革命培养人才。他强调教育的政治性,他说,“教育家当为政治的教育家”“提倡谈政治,引导人民理政治,同心协办改造中国。”他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反复告诫学子“立志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
中山市实验小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融入各类活动,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理想教育、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机制,开发了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的系列课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共进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的办学要求。
其次,孙中山教育思想的时代性——体现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孙中山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了封建教育的不公平性质,提出“不论男女与贫富,每个人都应受到教育”的普及教育主张。他所创立的以国民教育为主体的新式教育体系,包括了普及教育、女子和儿童教育、师范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少数民族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之途径的、富有鲜明时代性的革命实践。
中山市实验小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不断深化课程建设,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多样化开发两个层面上,都坚持把面向全体学生、满足更广泛学生成长需求作为基本的立场。近年来,学校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性别平等教育,以摒弃性别刻板印象,保障男女平等权益为基本理念,开发了一批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育内容。
其三,孙中山教育思想的科学性——确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孙中山认为,“诵读四书五经及其笺注文学的科举教育”目的在于养成“盲从之性”,把人培养成驯服的封建奴才,而新式教育则是要培养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一代新人。因此,孙中山反复论述新式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变革,他说,“必须要全国的人民都有体育、智育、德育的人格才好”。孙中山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思想观念,符合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彰显了其鲜明的科学性。
中山市实验小学“实验为本,整体育人”的校风,就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处着眼的。学校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以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为关键,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为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学习素养、艺术素养、健康素养和劳动素养,构建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发展目标体系。
学校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分学段设计“知、情、意、行”目标,开发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系列课程,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整体规划学校体育课程,把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四个项目列为必修项目,全员学习;把轮滑、攀岩、击剑、射箭等六个项目列为选修项目,拓展兴趣。
其四,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实践性——提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孙中山指出中国封建教育存在“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的弊病,导致“国势所以衰,而民势所以不进”。他坚决反对“述而不作”“坐而论道”“死读死记”。他把其“知难行易”的哲学观应用于教育,提倡“实行”“实验”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强调学习一定要参加实践,一定要实地考察、调查研究。
中山市实验小学引导各学科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角度进行改革探索,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活动机会。从2016年开始,学校每学期策划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研学旅行活动,以“小眼睛看大中山”“小眼睛看大广东”为主题,带领孩子们走进高新技术工厂和现代化农庄,走进博物馆、科学馆、规划馆和美术馆,走进大学、科研所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中心。2017年,学校研学旅行项目被评为教育部中小学德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