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中文计算机类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研究

2019-02-20 09:30蒋鸿标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著者类图书书目

蒋鸿标

计算机类图书属于应用技术类图书,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编程等方面,在学科分类上包括“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TP2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6 射流技术(流控技术)”“TP7遥感技术”“TP8 远动技术”等8 个一级类目。我国每年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品种繁多,如2015、2016、2017 年分别为5825、5251、4878种,合计15954 种(数据来源于北京人天和广东新华两家书商提供的征订书目,不代表实际出版数量,其中“著”或“编著”类合计8187 种;“编”或“主编”类合计7767 种,结果表明原创性图书居多。这是因为国内出版了大量国外原著的中文版),分别占科技类图书(3 年合计135184 种)的11.8%。相应地,高校图书馆每年入藏的计算机类图书品种也不少,如广东海洋大学和海南大学图书馆2015—2017 年入藏的计算机类图书分别为7745 种和10330 种,分别占2015—2017 年出版量的48.5%和64.7%。计算机类图书具有时效性强、品种繁多、同质化严重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访控制,是每个采访员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但目前关于计算机类图书采访控制的研究,基本上是理论性探讨,可操作性不强。有鉴于此,本研究从影响计算机类图书质量的内容因素、形式因素和同质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关于计算机类图书采访控制研究现状

笔者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以篇名为检索途径,以“计算机类图书”为检索词,获得相关文献(题名含有关键词“采访”或“采购”或“采选”或“选订”或“选购”或“选书”等)26 篇。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同小异,同质化较为严重(多数文章从计算机类图书的特点和采购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而且提出的质量控制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因而难以有效指导采访工作。

(一)将“核心出版社”作为选购计算机类图书的唯一依据

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核心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质量比较高,继而提出对“核心出版社”计算机类图书采取“网罗式”采购[1]林雅萍,刘惠敏,蔡迎春,等.从出版统计和馆藏分析看图书采购策略——以2002 ~2005 年国内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09(2):117-121.,或者实行“纲目采购”[2]袁艳. 高校计算机类图书的选购与管理[J].情报探索,2006(2):96-98.[3]方晓娟. 论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策略[J].图书情报导刊,2005(10):47-48.等观点。

然而,这种“以貌取人”的观点并不可取。第一,确定“核心出版社”的方法多种多样,结果也就千差万别,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图书质量的高低与出版社无关,仅与作者的专业水平有关,就像“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不代表都是高质量论文一样。第三,确定“核心出版社”的主要依据是图书的被引用次数或被借阅次数,这都是基于已出版或已收藏的旧书为统计对象,而图书采访主要是从待出版的新书目中进行筛选,某种已出版的图书被引用或被借阅,不代表未出版的新书都会被引用或借阅,因而两者缺乏可比性,也就不能指导采访工作。第四,目前图书订购主要是从书商提供的电子版征订书目中进行筛选,如果以“核心出版社”为采访依据,必然导致片面性而影响馆藏质量[4]蒋鸿标.我国“核心出版社”图书质量与采访控制研究——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7(4):27-34.。

(二)未能把握图书质量的构成要素

有作者将图书的“著者身份、年龄、所属机构、所属地域”等因素作为好书的要素[5]陆怡洲,吴志荣.当前藏书建设中存在的高比例误选黑洞及对策——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7):19-22.。显然,这些要素并不是影响图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图书采访过程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图书供应商提供的征订书目,基本上按照MARC(机读目录)格式著录,项目主要包括ISBN、正题名、副题名、分卷名、分卷次、丛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开本、价格、主题词、一般附注、读者对象、内容简介、分类号、正文语种、装帧形式、版本项等。部分出版社提供的征订书目,虽有关于著者的简介,但对采访工作意义不大,购书过程中将著者分为三六九等是不切实际的。在机读目录的著录项目中,既有内容因素,也有形式因素,这才是构成图书质量的因素。

事实上,影响采访质量的因素是指文献本身的学科属性不符合学校专业设置和读者需要,或形式特征不符合管理要求,从而影响其价值的发挥或造成浪费[6]蒋鸿标. 中文图书采访标准的制定与采访质量控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0):23-27,39.。就计算机类图书而言,内容主要有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编程等应用技术;读者对象有大学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高专院校专科生、中专生、中小学师生、中老年人等;就文献类型而言,主要有专著、教材,论文集、教学参考书、工具书等;就著者类型而言,有个人著者、合作著者、机构著者(包括专门以编书为主业的编书机构、以“本书编写组”署名或以“《×××》编写组”署名的著者等);就著作方式而言,主要有著、编著、编、主编等。这些因素对馆藏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并具有可操作性,故宜从这些因素入手控制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质量。

(三)质控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有作者提出的计算机类图书选订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根据馆藏发展目标与读者需要从图书内容与结构层次上进行质量控制;通过了解出版市场及书目信息控制选订质量;分析把握热点题材”[7]戴莹珊. 计算机类图书选订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52-54.。这些“措施”并没有涉及到图书本身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因而在采访工作中不具备可操作性。该作者虽然提及到“图书内容”和“结构层次”,但未能对应征订书目的相关著录项目,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图书内容”是指图书所论述的主题,即征订书目中的“内容简介”,但在处理书目过程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逐个了解其研究内容,我们可以从分类号或书名上了解其学科属性或内容特征,如专著、论文集或资料汇编等,而这些内容特征又与其著作方式密切相关。

二、计算机类图书在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现状

依据“核心出版社”采购图书的作者普遍认为,“核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质量高,利用率也高。然而,在图书馆实际流通的图书中,学术性专著虽然质量较高,但利用率却极低,甚至为0,利用率高的基本上是一些文学名著(借阅者主要是学生)。就计算机类图书而言,也不存在“核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利用率高的事实。如某作者统计其馆计算机类图书的利用程度,2007、2008 年的利用率分别为38.83%和 38.89%(采用借阅种数与馆藏种数之比,结果较为准确),意味着超过61%的图书处于零借阅状态。其中被认为是核心出版社的清华大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008 年的利用率也仅分别为41.33%、41.16%和36.87%、35.12%[8]何旋. 基于图书利用率统计的中文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0(3):45-48.。显然,“核心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并不是每一种都有其读者,因而认为“核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质量高,利用率也高”的说法脱离现实。相反,一些非核心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利用率却高于“核心出版社”。某作者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等非核心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2002—2005 年其馆分别收藏55 种和23 种,分别被借阅52 种和18 种,利用率为94.5%和78.3%[1],故以“核心出版社”论质量的做法欠妥。

再从岭南师范学院和韶关学院图书馆入藏的计算机类图书种数与借阅种数来看,也未能得出“核心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质量高、利用率也高的结论。两所高校图书馆入藏的计算机类图书,截至2018 年10 月底分别为65898 种和42521 种(其中教材分别为19156种和11941 种),在总借阅排行前200 名的图书中,总借阅量分别为35179 册次和33514 册次,平均每种借阅量分别为175.9 册次和167.6册次。其中最高借阅量分别为515 册次和564册次,最低借阅量分别为134 册次和127 册次,由此可见有大量图书无人借阅,特别是教材类图书,两馆的利用率几乎为0;从复本量来看,借阅量居首位的图书分别是2002 年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和2000 年出版的《C 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复本量分别为13 册和58 册(其他复本也普遍在10 册以上)。按照借书期限30 天计算,1 册书一年当中理论上可流通12 册次。那么,两种书的流通量截至目前,应分别产生12×13×16=2496册次和12×58×18=12528 册次,但实际上产生的借阅量仅仅占理论值的20.6%和4.5%;再从图书的属性来看,两种书都属于计算机基本常识的考试用书,著作方式分别为“编”和“主编”,表明其缺乏创新性,虽然由所谓“核心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但称不上是质量高的图书。事实上,读者借阅图书,主要是从内容的适用性而不是从出版社入手,故依据“核心出版社”购买图书的做法不妥。

三、基于征订书目的图书质量分析

征订书目是对图书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客观揭示,通过控制书目自然可控制图书质量。随着电子表格的应用,征订书目所揭示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为采访人员对各著录项目进行排序、筛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就计算机类图书而言,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对题名、文献类型、读者对象、正文语种等的揭示,形式特征主要包括对著作方式、著者类型、页码、开本、装帧等的揭示。这些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可直接反映图书的质量(用适用性、原创性和方便管理性来衡量)。如在2015—2017 年出版的15954 种计算机类图书中,论文集有21 种;教材(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有5963 种;中老年人和中小学生用书有38 种;正文语种为英语的有250 种;著作方式为“著”或“编著”的有8187 种,“编”或“主编”的有7767 种;以编书机构如“华天印象”“龙马高新教育”“前沿文化”“文杰书院”“一线文化”“智云科技”等署名的有1503种;不规范著者如“老男孩”“小楼一夜听春语”“淘VR”等有17 种;页码少于100 页的有147 种;横装本(规格一般标识为书脊高度×宽度,如14×21cm)有38 种;套(袋)装本有6 种;超过大16 开的有21 种;小于32 开的有28 种。这些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直接影响图书的采访质量,故只有从征订书目著录项目入手,才能控制采访质量。

四、采访质量控制措施

(一)文献类型的控制

计算机类图书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包括教材辅导、习题、试题等)、论文集、工具书等。

计算机类图书的订购宜以专著为主。专著有两个特征,一是书名含有“研究”一词或主题较为专一,如《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研究》《数据可视化应用与实践》等;二是著作方式以“著”或“编著”者居多。因此,通过对著者项进行文本筛选,选择文本包含“著”,可以得到著作方式为“著”或“编著”的书目。

教材是指供教学用的资料,俗称“课本”或“教科书”。教材与普通图书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在每章节后附有思考题或习题,后者则没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章节由不同的人撰写,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逻辑混乱、前后表述不一致等问题;二是合作著者居多;三是著作方式以“编”或“主编”者居多。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学生皆有专用教材的情况下再订购相关教材不合适,一方面没有读者借阅,另一方面会造成更大的浪费。控制的方法是从题名或一般附注项入手,利用文本筛选功能,选择文本包含“教材”,可以得到文献类型为教材的书目,然后全部删除或保留著作方式为“著”或“编著”的教材,从而可避免教材的盲目订购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品种。

教学参考书是教材的配套用书,起到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学习内容的作用,因而教学参考书既有教师用书也有学生用书;习题是为学生或读者提供的一门课程或者一部教材的可供练习并提供答案的教学资料;试题是用于课程考试的题目,以考查学习者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辅导》《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习题集》《软件评测师2009 至2015 年试题分析与解答》等。其最大特征在于著作方式几乎为“编”或“主编”或“编写”。这类图书在计算机类图书中的利用率较高,是采访工作不可忽视的资源。控制的方法是从著作方式入手,在著者项中利用文本筛选功能,选择文本不包含“著”,然后在结果中逐条浏览,保留所需要的教学参考书。

论文集主要包括个人论文集、专题论文集和会议论文集等(被收入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基本上都会再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就计算机类图书而言,主要是会议论文集,如《2015年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交流论文集》《2016 西门子工业专家会议论文集》等。论文集(会议论文集除外)基本上是从已发表的期刊论文中整理出来再编辑出版的文摘类文献,与《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同属二次出版物,利用率几乎为0,如海南大学图书馆订购的计算机类论文集有38 种,但没有一种被借阅过。在图书馆既订购纸本期刊,又订购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情况下,再订购论文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控制的方法是从题名或分类号入手,利用文本筛选功能,选择题名包含“论文集”或分类号包含“-53”,然后将结果删除。

工具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相关知识或数据,以作查考之用。计算机类工具书主要包括报告、手册、辞典、年鉴等,如《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Linux 常用命令手册》《Excel 公式与函数大辞典》《英汉多媒体技术简明词典》《中国智能机器人年鉴》等,因为它们属于工具书,在管理上一般不外借,故只需订购1 册。控制的方法是对题名项进行文本筛选,选择文本包含“报告”或“手册”或“辞典(词典)”或“年鉴”,然后根据采访标准进行取舍。

(二)读者对象的控制

计算机类图书存在着不同的读者层次,主要包括青少年(中小学生)、高职高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中老年人等,如《乐高创意机器人教程(初级 》(ISBN9787302412793),适合6—12 岁青少年使用;《智能监控技术》(ISBN9787561168493),适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生使用;《MATLAB 及Mathematica 软件应用》(ISBN9787115411457),适合大学本科生使用;《中老年人学电脑》《中老年人学视频编辑》等仅适合社会上的中老年人使用。就本科院校图书馆而言,只能订购适合本科生、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使用的图书。控制的方法是从题名项或读者对象项入手,利用文本筛选功能,选择文本包含“青少年(中小学生)”“高职高专”“中老年”等,然后将结果删除。

(三)正文语种的控制

在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布局中,主要分为中文书库和外文书库(皆按同一分类体系组织文献),中文书库存放国内出版的中文版图书,外文书库存放外文版图书(包括原版引进本和原版影印本),以适应读者对不同语种的选择。如果在中文书库的非语言类图书中混入正文为英语等外国语的图书,特别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计算机类图书,显然不适合国内读者的借阅,从而造成浪费。控制的方法是从语种项入手,利用文本筛选功能,选择文本不包含“chi”,然后将结果删除或订购具有双语教学性质的少量书目。

(四)著者类型的控制

著者主要有个人著者、合作著者和机构著者3 种类型,宜以规范的个人著者和合作著者为主。机构著者包括以单位署名、以编书机构署名、以“本书编写组”署名、以“《×××》编写组”署名等类型。不少高校图书馆采用著者号排列同类书,显然,机构著者没有检索的意义,对其编制的著者号也就失去实用性(不规范著者如“老男孩”“小楼一夜听春语”“淘VR”等亦是如此)。控制的方法对著者项进行自动排序,然后从头到尾逐条比较题名与著者,对于以机构名义署名的非教学参考书和工具书,即使著作方式标识为“编著”,也改变不了其缺乏原创的事实,故不宜订购;对于以机构名义署名的教学参考书或工具书,可根据专业设置和读者需要订购;对于署名不规范的各类型图书,也不宜订购(专业知识是严肃的,以网名等不规范名称署名缺乏严肃性)。

(五)著作方式的控制

图书的著作方式主要有著、编著、编和主编4 种类型,这4 种著作方式揭示了图书原创程度的高低。就专著类图书而言,著的原创程度高于编著,而著和编著高于编和主编。故宜以“著”或“编著”类图书为主。控制的方法是对著者项进行文本筛选,选择文本不包含“著”,即可得到著作方式为“编”或“主编”或“编写”等缺乏原创的书目,然后逐条浏览,将专著类书目删除,保留相关教学参考书或工具书。

(六)页码的控制

图书馆的藏书是竖立排架的,书脊面向读者。对于少于100 页的图书来说,一方面贴上的索取号无法显示在书脊上,给读者查找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无法直立排架,常常被隐藏在大开本图书中,造成管理上的不便。故少于100 页的图书原则上不宜订购(具有研究价值的专著除外)。控制的方法是对页码项进行自动排序,从头到尾逐条浏览后将少于100 页的书目删除。同时,对于没有标识页码而是标识“1 册”或“1 套”的套(袋)装书目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纸化模拟试卷》(ISBN9787562055891)、《计算机考研考前冲刺8 套卷》(ISBN9787568215213)等也不便于贴书标和排架,故宜将其删除。

(七)出版规格和装订形式的控制

图书馆每层书架的高度一般是预先固定好的(标准书架为每面七层,每层高30cm,宽22cm),可以正常排架的图书规格在正32 开(B5)至大32 开(A5)之间和正16 开(B4)至大16 开(A4)之间,开本过小或过大的图书皆不便于排架和管理,故在书目处理过程中需加以重视。目前书商提供的征订书目,对规格的揭示既有用“开本”,也有用“cm”。开本与“cm”对应的规格分别为:32 开 对 应19cm, 大32 开 对 应21cm,16 开对应26cm,大16 开对应29cm。正常情况下,仅标识开本或cm 的书目,表示图书为竖装(正装)本;标识两个数字相乘的一般为横装本,前一个数字表示高度,后一个数字表示宽度,如《学校没教的软件工程课》(ISBN9787122275370,14×21cm)、《CAD习题集》(ISBN9787040463958,19×26cm)等,这类书在排架时会突出架面,影响美观。按照ISO9000 的管理规范,图书排架需整齐有序,故这类书需要控制。控制的方法是对规格(开本)项进行自动排序,将小于32 开或19cm(如《Excel 效率手册》[14cm]、《网页设计创意书》[14cm])、超过大16 开或30cm 及以上(如《C#Windows 应用开发项目教程》[38cm]、《计算机类高频考点及冲刺预测试卷》[36cm])、两个数字相乘的书目删除。

(八)同质化图书的控制

同质化图书是指同类书中书名相同或相近的图书[9]蒋鸿标, 吴为民. 中文图书出版同质化采访控制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2):59-63.。计算机类图书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如在2015—2017 年出版的15954 种图书中,书名完全相同的非常多(包括普通图书、专著和教材),如《C 语言程序设计》有147 种,《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有45 种;《大学计算机》有53 种,《大学计算机基础》有152 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有28 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有29 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有14 种;《计算机应用基础》有258 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有47 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有25 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有18 种,等等。著者类型既有个人著者,也有合作著者和机构著者;著作方式则有著或编著或编或主编等。通过对著者类型和著作方式的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同质化图书的收藏。如在258 种《计算机应用基础》图书中,通过对著作方式的控制,就可以将属于“主编”类的250 种图书拒之门外,其余著作方式为“编著”且著者署名规范的8 种图书可以订购。

通过对以上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的控制,一方面可以提高购书质量,避免盲目订购;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同质化图书的收藏,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可扩大适用品种的收藏,有利于提高文献保障率。目前的采访工作主要根据书商提供的电子书目进行筛选,著录项目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书目质量。书目的收集整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些书目著录项目与实物不符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在图书验收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对图书开本和装订形式要严格审核,对于开本过小或过大的图书、套装或横装的图书要作退书处理。此外,近年来出现了不少裸脊图书(即书脊上没有印上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对图书的分编加工、流通管理和架上找书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但这种情况在书目著录项目中未能加以揭示。因此,在图书验收过程中,也要关注这种情况,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图书馆。

五、结 语

在采访实践中,采购人员必须逐条对采访书目进行审核,然后判断是否需要订购[10]蔡迎春. 影响当前纸质藏书质量的深层次因素分析与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5):65-72.,而判断是否订购需要依据采访标准,而不是凭主观臆测。本研究所阐述的图书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是标准的具体表现,是可操作的规范。因此,根据征订书目中揭示的计算机类图书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对每种书进行取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提高采访质量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影响图书采访质量的瓶颈在于制度因素,一方面在高校图书馆评估体系中以藏书册数作为达标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在图书招标工作中以低折扣作为中标的重要条件。计算机类图书属于科技类图书,我国每年出版的科技类图书仅占出版总量的30%~40%(社科类图书占出版总量的60%~70%)[4],在低折扣中标的严峻现实面前,书商不可能提供出版社批发折扣高于中标折扣的计算机类图书,故高质量的图书难以买到,多数图书馆为了完成年度采购任务不得不乱采滥采。因此,要提高图书尤其是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访质量,除了严格根据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进行筛选外,亟待改变以藏书册数评估图书馆和以低折扣中标的不合理做法,以促进藏书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著者类图书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