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48200)
良好的开端等同于成功的跳板.每个合理的新课题都极其需要一个特别的情境设定.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带动课堂氛围,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情景教学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高中数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学生个人发展融入社会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所谓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求知欲的渴望,从而获得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要想合理地带入情景,就先得设计适合的问题.老师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景?首先就要结合教学要点内容,巧妙地设计出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以及问题逐层破解,总结提炼问题,抽象出数学本质.情景教学法开展时,要注意两大方面:
1.全面合理分析教材内容,再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对难点知识点尤其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解答.
2.分析解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掌握的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对较深的连锁问题,目的是让从学生能够加入到解答问题的情景当中不觉得呆板,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只有心有疑惑才会选择思考,只有不断思考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问题情景这一教学新模式就是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求知欲,这种感觉往往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切入口.老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新旧知识点,整体与部分的不同区别,用差异带来求知欲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平衡改变学生原有认知,达到延伸拓展学生有效思维,变动思维,多重思维,让学生逐渐养成三种思维结合体下的批判型思维意识.情境教学本就具备鲜活的形象感,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它独有魅力.
一般来说问题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并符合特定课堂才是重点.问题情景可分为:1.情境;2.问题;3.反思;4.应用.这些都是情境教学的基础环节.老师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掌握情况、内容以及目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择优选择具备可行性的教育问题情境.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种条件:
1.选择有针对性的情境素材.老师需要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进行多个面的全面解析.重点解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点中蕴涵的能力情感价值,有效利用知识点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趣味性.
2.方向性的情境问题设定.老师要以引导的方式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引导学生认知冲突的出现,激发学生趣味性探究.问题解决学生自然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自我成就感自信心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加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3.问题情境的设定要难易相结合.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兴趣的重要条件.问题设置太过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设置太难,则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产生无力感、挫败感,导致学生失去探究学习的激情.
4.问题情境的设定是否经得起推敲.问题情境首先要具备启发性,让学生沉浸在疑心和思考的状态中,启迪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猜想类比.再者,要有开放性提问,或结论不确定不唯一的解题思路,引发学生用多种观察角度,多方位解答思路;另外要有竞技式的挑战性,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和探究.
5.情境的生活趣味化不等同于情境创设.老师在情境创设中,有目的性地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题材,具备现实的教育意蕴.随着当下学生身心快速发展以及教材抽象性不断增多,老师创设的情景应分情况合理运用,以及涉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加以利用.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兴趣性增加教学质量为目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当下教学的重要任务.
2.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具备可思考性.问题情境要有必要的数学信息,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不要一味地寻求一时热闹和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于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总之,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开发学科思维意识.主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从而有效快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