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诞生记

2019-02-20 04:53茅菲菲
上海商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松江蚕宝宝电车

文/茅菲菲

刚入大学那年,曾有朋友让我以不同颜色来形容上海不同的区。提及松江,我的第一反应是绿色。当时,我并没有去过松江,完全是直觉在作用。2006年,距离毕业还有两年光景,远在老家的父母坐不住了,张罗着给我在上海买房。我那会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压根儿没想过“买房”这么现实的事。没想到,父母的观念挺时尚,他们说,女孩子若能买套房,工作后不必为租房奔波,将来嫁人也有底气。他们寻到了久居松江的亲戚,很快便入手了一套90平方米的二手房,地点在松江老城区。就这样,我和直觉中“绿色”的松江结下了缘分。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松江真的是“绿色”的。在上海所有区中,松江的绿植覆盖率颇高。老城区的行道树年代久远,根深叶茂。有些路上,机动车道和步行道都栽有高大植株,在非机动车道骑行便是一种享受,如在绿伞下穿梭;有的街巷,梧桐枝连枝、手握手,盛夏行在其间根本不怕晒。松江的大小公园、绿地更是数不胜数,家门口就有风景,走走看看,便可实现“散心吸氧”种种旅人梦想。

就在我爱上松江的“绿色”时,家门口起了变化。一日,我下班回家,一下公交车,就见很多工人在绿化带忙碌。有的在枝头锯树,有的在树下刨土。几辆大卡车停靠路边,发动机嗡嗡作响,车上“躺”着很多连根带泥的树干。这是要把树移走的节奏啊!为什么要移走它们?我心头有些不安。

没过两天,答案就在街坊们的议论声中浮出水面。原来,松江区要造有轨电车,家门前的这条路就在规划之列。未来将在原有四车道基础上,增加两条有轨电车专用通道,移树是为了拓宽路面。

很快,权威性文件和规划图被张贴在沿线各住宅小区公示栏,消息变得确凿。一时间,有轨电车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那会儿,我们并不知道有轨电车为何物,说到它,脑海出现的是老式电车模样。对于这素未谋面的新生事物,母亲表示不屑,我微微有些抵触,父亲则满怀期待。

不过,不论我们意见如何,有轨电车已经“闯”进我们的生活。炎炎夏日,走在毫无遮拦的大街上,曾经的绿树如荫成了记忆中的一抹香风。无数个日夜,各种工程车来来往往,奋力作业,轰隆声不断。路面尘土飞扬,交通路线则根据工程进展时时发生变化。我所钟爱的“绿色”家园,一时间黯然失色。

猴年伊始,母亲又在家抱怨了:真不知道修这有轨电车派什么用场?自打从老家搬到松江之后,母亲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即担任“生活委员”。菜场和超市是她每日必去的地方。她是极会过日子的“精明妈妈”,很清楚什么菜在哪里买又新鲜又实惠,她也会为此多跑几处地方。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未来的出行轨迹与有轨电车不会有太大交集。

听到母亲在“数落”有轨电车,父亲立马站出来,替有轨电车打抱不平。他拿出手机,打开一则新闻给我们看。该新闻称,松江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正在马不停蹄进行中。T 2线文汇路至梅家浜路段正线已进入路基土方开挖与管桩施工阶段。松江区有轨电车T 1、T 2示范线将于当年进入全面施工期,预计次年投入运行,车辆外观也已确定,将采用明黄色的蚕宝宝造型。“十三五”期间,松江区将构筑“成点、成环、成网、成线”的交通路网体系,在上海郊区中率先步入“公交城区”行列……父亲说,他很看好有轨电车的前景,劝母亲目光要放长远。我呆在一旁,没有帮腔。我的心思霎时被“蚕宝宝”一词填满。我默默地希冀这个可爱的“宝宝”能给“灰蒙蒙”的生活带来一丝生气。

忽一日,挡板被拆除,这项工程褪去神秘面纱,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置于我们眼前的是整洁的路面,长长的轨道,黑色怀旧风的电线杆。踩着斑马线路过轨道时,清新感扑面而来。尽管“蚕宝宝”还没到来,但那向着远方延伸的车轨已引发我无限遐想。我仿佛看见一列明黄色的电车,穿过如烟似雾的暮光或晨蔼,缓缓驶来。

不久,家门口交通最为繁忙的十字路口,又见工程队踪影。路两旁、路中间,三部轿式电梯立了起来。慢慢地,电梯之间的廊道、两侧的楼梯也现雏形。这是一座天桥,用于有轨电车通行。建设期的天桥并不好看,而且大有挡住天际线的感觉。我是很喜欢松江的天空的。因为这个区楼层总体不高,以天为幕,各色云霞都能演绎出动人画卷。可偏偏来了一座天桥,如同给开阔视野设了一道屏障。

有此感受的居民,不在少数。然而,时间再度证明,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那既是天桥在建,亦是一场蝶变。当天桥落成的那一刻,我的眼眸再度莹亮。以钢为架,以玻璃为墙,通透大气。两侧护栏是菱形外凸结构,视觉上不显单调。顶部布设素雅,可遮阳可蔽雨。天桥有一头连着地铁站,由中间的电梯或楼梯下行,可至电车站台,方便又安全。这样的设计,也意味着有轨电车和轨道交通之间实现了衔接。晚饭后,我和父母经常去天桥散散步,凭栏而立,可以望见车辆川流、车灯闪烁的街景和那美丽的天际线。

“铛!铛!铛!铛!”随着清脆的铃声,一列通体橙黄、明亮时尚的电车,由远及近,萌动而来。在十字路口,它缓缓停下,静静等候绿灯。来来往往的路人,都会忍不住看它两眼——“蚕宝宝”来了,我和父亲渴盼了多年的“蚕宝宝”诞生了。

行文这一刻,它尚在试运行期,总是一趟趟空车通过,让我们只得干饱眼福。家门口的这条线是T 1线,松江还有一条已开通半年的T 2线,在松江新城穿梭。

一个周末,母亲破天荒提议,想去坐坐T 2线,体验一下有轨电车。我和父亲对此深表怀疑。母亲笑着说,好几个邻居大妈都搭乘过,说这方式用于区内出游很便捷。建议她不要成天窝在家里买菜烧饭干家务,趁着腿脚灵便出去多走走,多玩玩。我们带上交通卡和手机,便出门了。由松江大学城地铁站出来,直达T 2线。这个站点位于整条线路当中,线路的一端是中辰路站,另一端是仓华路站。大学城站距离中辰路站较近。于是,我们选择先向中辰路站行进。

在站台稍候片刻,我们便等来一列可爱的“蚕宝宝”。跨进车门,崭新的车厢令人愉悦。该车由5节车厢组成,乘客不算多,我们没有马上入座,而是带着旅游的心境,由车尾向车头走去。

我们发现,车厢在座位设置上很有讲究,其中一、三、五节车厢均设四排16个座位;二、四节车厢为站立区,只含8个折叠位,单节车厢设有4个爱心专座。父亲说,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第二、第四节空间宽敞,可以满足残疾人上下车,同时空置车厢可保障满载300人的运行效能。

“能满载300人?”父亲见我一脸狐疑,又“科普”道,松江有轨电车的运力有多强,只需要对比上海地铁6号线就可以得知。上海地铁6号线的运力是松江有轨电车的2倍,也就是说,松江有轨电车的运力,相当于上海的半条地铁。而上海地铁6号线的总运力是880人左右,此有轨电车总运力为300人是有据可依的。此车,车头车尾各设一驾驶室,也就是说车子能双向开动。母亲在驾驶室外撕了一张“贰元”的车票,说要留作纪念。

很快,车子就到达中辰路站,此站周围多为绿地,人烟稀疏。我们没有下车,临窗而坐,等待返程。不多时,车子启动,目的地仓华路站。沿途经过了几个热闹的商业区,比如万达广场、开元地中海、泰晤士小镇等,这些站点上下客较多。但更多的风景,不是繁华与喧嚣,而是静谧的“绿色”。随着电车的飞驰,道旁浓密的植株,瞬间如丹青大师泼墨,幻成“一抹翠”。透过翠色,可见一幢幢别墅掩映其中。新城区道路宽敞,当地居民出行多用私家车,路上亦有零零星星的骑行者。有个小伙子看到我们的“蚕宝宝”驶过,还加足马力,把车轮踩到“飞转”,欲与电车试比快。

母亲一路上欢喜得像个小姑娘,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我则忙着给她和父亲拍微视频。我要记录下这珍贵的时刻。来松江这么多年,我还没见过他们这般开心,尤其是母亲。她总是以家庭为圆心,把爱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我们。每每我要带他们出游,母亲总是摆摆手说“没意思”,其实是在为我省钱。父亲喜欢“看新鲜”,但他也处处为我着想,总是推说,他有自己的安排,让我别操心。一趟家门口的短途出行,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童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子女的真得耐下心,读懂身边父母心!

猜你喜欢
松江蚕宝宝电车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最早的电车用马来牵引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蚕宝宝流浪记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
由电车引出的故事
骑马到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