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守初心 新闻出版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新闻出版业成就及数字化发展回顾

2019-02-20 03:52赵剑平
数字传媒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蒙古文自治区内蒙古

赵剑平

内蒙古新闻出版行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出版领域的领导地位,推进主流媒体传播方式创新,积极学习、引进、消化和创新以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网络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努力促进传统新闻出版业与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融合发展,以满足新闻业的发展要求和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经过几代新闻出版人不懈的努力,已形成编辑、印刷、发行较完备的新闻出版业体系,并积极推动向数字化、网络化出版转型和发展。

一、图书出版稳步推进

1974年出版内蒙古作家张长弓的《青春》和阿·敖德斯尔的《骑兵之歌》,标志着自治区结束了没有出版汉文中长篇小说的历史。1976年后,针对读者的迫切需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青年自学丛书”并发行200 多万套,成为全国图书市场一个响亮的品牌。1978年2月,自治区制订《1978-1985年自治区出版事业发展规划》,改变了书刊品种少、出版周期长、印刷技术落后的状况。规划出版231 种重点图书,投资1563.5 万元,用于印刷机械、书店营业楼建设。按照规划出版了蒙古文版《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纲》等蒙古族珍贵古籍,出版《红楼梦》和绣像本《三国演义》等大批中外文学名著,以及《蒙汉词典》《二十八卷本辞典》等蒙古文工具书,出版周清澍《内蒙古历史地理》《亦邻真蒙古学文集》,郝维民《大青山抗日斗争史》《内蒙古革命史》等专著。出版畅销上百万册马国凡的《熟语丛书》以及《薛刚反唐》《实用电工技术1000 题》等图书。

1980年3月,成立《蒙古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制定《1982—1986年古籍整理规划》,涵盖尚未出版的蒙古学方面的主要典籍。1982年6月,召开蒙古文图书选题协调论证会。1986年,邀请民族出版社(北京)、辽宁民族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和自治区蒙古文高等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自治区语委古籍整理办公室代表参加论证。1991年,按照国务院批转《关于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工作的报告》精神,自治区确定“把蒙古文图书放在首位,蒙汉两种文字图书共同发展繁荣的出书方针”,并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治区制订“七五”出书规划,体现“以民族特色取胜,以质量取胜”思想。“八五”期间将工作重心放在繁荣出版、多出好书上。1996—2010年,自治区先后实施“九五”到“十一五”出版规划。《内蒙古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自治区政府批准执行。期间,图书品种均有大幅增加,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自治区党委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自治区着力发展文化建设,走出一条事业与产业并举,特色与品牌双赢的发展之路。至2008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组织出版列入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规划“九个一批”21 种图书和音像制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让世界近看内蒙古》(12册),内蒙古科技出版社《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物质卷》(2 卷)《清格尔泰文集》(8 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草原文化大词典》(4 册),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内蒙古民族艺术精品系列》(CD/VCD,20 盘)等精品出版物。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与内蒙古社科院合作,出版了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蒙古文大藏经》(蒙古文,400 卷)。该书分《甘珠尔》(109 卷)《丹珠尔》(225 卷)《伏藏经》(66 卷)三部分。《蒙古文大藏经》原稿已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目录,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历经600 多年翻译、编辑、刻印得以存世。其内容涵盖佛教经律、论辩、文学、美术、医学、历算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是蒙古民族和全人类的历史文化经典巨著。历经15年时间扫描、刻录、校勘和印制,201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对于继承弘扬蒙古族和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外宣传均有重要的学术、科研、文化价值。《蒙古文大藏经》已扫描修版刻录电子光盘11 万多盘,为出版电子书和网络版打下坚实的基础。《绥远通志稿》(12卷)。1930年起由绥远通志馆编纂,1937年初稿编修完成。新中国成立后,曾四次整理出版这部志书。2005—2007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重新整理编辑《绥远通志稿》,使其面世。《绥远通志稿》是原绥远省大型地方志,100 卷,400 余万字,该书内容极为丰富,记述公元前307年至1935年间内蒙古西部地区社会变迁,是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基础史料。《草原文化研究丛书》(11 册,500 万字),2007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十一五”图书出版重点项目、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点文化研究项目,由110 多位学者,历时三年探索研究,编撰出版。丛书对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历史与影响、现代发展等基本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论述,是草原文化研究集大成的社科成果。丛书的问世,推动了草原文化研究与探索。从多方位证实草原文化是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并举的中华文明的主源文化之一。《费孝通全集》(20 卷,700万字),200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作者1924—2004年间全部著作,内容极其丰富。分为学术论文、译著、书信、诗词。完整记录和反映了作者的重要思想和学术理念。将费孝通学术研究,以及从实求知的思想遗产完整地保留下来,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阳光草原》(3 册)分为诗歌卷、小说卷、散文卷,200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用蒙古文、汉文同时出版。该文学丛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讴歌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创作的文学精品。作品满怀深情,讴歌共产党人和革命前辈反封建、反侵略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歌颂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的奉献精神;展现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作品既有历史厚重性,又有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心声。内蒙古的文学作品像草原上的鲜花,多姿多彩,灿烂绽放。《蒙古学百科全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编撰从1998年开始,包括20 个学科卷,用蒙古文、汉文出版两种版本,共计40 卷。现已完成全部稿件,出版发行28 卷,其余12 卷正在编辑中。百科全书包括历史、宗教、医学、军事、法律、地理、风俗、艺术、哲学思想史、科技、教育、经济、风俗和体育卷等多个学科,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各方面的内容。从事《蒙古学百科全书》编纂的有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专家学者近千人。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是一个民族文化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和标志。

2001年1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多媒体光盘《辉煌50·内蒙古》荣获国家电子出版物荣誉奖。2003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成立信息中心。职责是规划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搭建信息化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为出版社由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化出版业转型提供技术手段和先进平台。中心先后完成“编辑手段现代化、办公自动化”“编辑、排版、输出一体化”“蒙古文、汉文综合内容数据库”等工程,建成跨介质出版平台。实现“数据一次存储,多次利用”“内容一次制作,多次发布”目标。2006年6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蒙汉文网站开通,大型蒙汉文“综合内容数据库”投入使用,标志着自治区数字出版的诞生。2008年,全区出版选题论证会上邀请北大方正公司专家讲解数字化出版技术知识,同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获得互联网出版资质。2014年,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电子出版物113 种,复制65 万盘(其中电子出版物10种,0.5 万盘)。

2014年,内蒙古出版集团结合建设蒙古文数字出版基地、蒙古文数字教育基地发展规划,遵循“信息管理一体化、出版活动数字化、网络平台规范化”主线,进一步优化编务管理系统、安全出版系统、内部办公网、蒙汉文网站及综合内容数据库,建设蒙古文数字校园网、蒙古文教学资源网等数字化转型平台,启动了世界性数字化出版项目《蒙古学文献大系》等中长期出版规划。9月,为推进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工作,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制定转型方案并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17 家出版单位为自治区传统出版单位转型示范单位,其中图书、音像单位4 家,期刊出版单位5 家,报纸出版单位8 家。2017年2月,内蒙古出版集团“蒙古文数字资源标准化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出版集团大e 洋蒙汉文电子商务平台,被评为“第十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优秀互联网创新项目。2017年,内蒙古科技出版社“青少年科普作品蒙古语有声资源库的构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2017年,自治区2 家出版单位获得互联网出版资质,3 家出版单位获得电子出版资质。2018年1月,内蒙古科技出版社“蒙古族少年儿童民间经典故事有声资源库项目”获得全国第十一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优秀知识资源”荣誉。

2014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制定《内蒙古历史文化经典文库项目管理办法》,确定项目名称和统一标识,推动122 种优秀蒙古文图书入库项目出版工作。重点扶持《成吉思汗研究丛书》等5 种。首批确定《蒙古族历史文化精品文库》项目13 种、《内蒙古历史文化丛书》项目11 种。入选23 种图书37 册,1400 万字;音像制品270小时,约130张DVD和90张CD光盘。2015年,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启动“纳荷芽中蒙出版交流工程”,用基里尔蒙古文、蒙古文、汉文对照出版绘画版《蒙古族通史》《蒙古族民间文学精品文库——江格尔传奇》《蒙古族动物寓言故事》3 种16 册少儿读物,11月27日在蒙古国儿童图书馆举行“纳荷芽”中蒙出版交流启动暨《蒙古族动物寓言故事》捐赠仪式。2015年,为丰富牧区文化生活,切实解决广大牧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自治区组织“百部实用精品蒙古文图书进牧户”工程,作为“新闻出版广电固边工程”子项目,将40 万册图书全部免费发送到边境旗县和边防哨卡。2017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布优秀民文出版项目征集活动评选结果,经申报、评审、公示,确定《土默特左旗档案馆藏土默特历史档案》(清代部分)等37 种蒙古文图书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民文出版项目库。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将工程实施对象延伸到边境和贫困旗县。2018年10月8日,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再次举办“纳荷芽”中蒙出版交流工程少儿图书展暨图书捐赠活动,向蒙古国国家儿童图书馆及儿童赠送《中国当代动物故事·沈石溪动物绘本(1—10,蒙古文、基里尔蒙古文对照)》1500 套。

二、报刊出版改革发展

1981—1989年,自治区对全区期刊进行整顿,改变报纸期刊散乱现象。1994年,贯彻新闻出版“阶段性转移”发展方针,从严审核期刊创办条件,有效抑制期刊数量过快增长势头。自治区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精神开展期刊治理,使期刊质量得到提高,结构不断优化。1999年,开展限制厅局办期刊的整顿工作,停办1 种,调整7 种,转化105 种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001—2003年,对小报小刊、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党政部门报刊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党政部门报刊总数减少59.02%,党委系统报刊减少47.22%,政府部门报刊减少76%。2007年起,积极探索报刊科学有效评价和退出机制,对报刊内容导向、经营业绩、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估,实现报刊出版市场有进有退,使报刊出版从“办不了”的单位有序转移到“办得好”的单位,盘活报刊出版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了长期以来新闻出版单位只增不减的状况。

《内蒙古日报》1948年1月1日创刊。1954年3月,与《绥远日报》合并。2005年3月,开通电子版。现已成为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拥有《内蒙古日报》(蒙古文、汉文)《北方新报》《北方周末报》纸介质和数字版,《索伦嘎》(基里尔蒙古文、俄文),正北方网、内蒙古新闻网等媒介。2016年3月,融媒体中央厨房投入使用,包含1 个蒙古文、汉文媒体中心组成的多语种媒体平台,媒体中央厨房、音视图中心3 个系统,多内容管理系统后台、数据中心2 个基础设施的融媒体新闻平台,实现全天候融媒体采编生产传播。2016年6月24日,内蒙古新闻、大草原新闻、纵横新闻、索伦嘎斯拉夫蒙古文新闻、索伦嘎俄文新闻客户端同时开通。自治区15 家党报社组成的内蒙古党报联盟正式启动。内蒙古日报社形成汉文党报、蒙古文、都市、经济、索伦嘎融媒体五条业务线,以汉文、蒙古文、基里尔蒙古文、俄文4 种文字,20 多种媒体形态、33 个项目栏、40 多个发布终端组成现代传播体系。2005年3月,正北方网开通,成为内蒙古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之一,单日最高点击量达1400 万次,其中99 街社区用户89 万。正北方网旗下手机媒体《内蒙古快报》《生活手机报》《北方新报手机报》精准发送,有12 万受众。2012年7月,正北方网英文版上线,9月,正北方网蒙古文版上线。2013年8月,正北方网手机客户端上线,在内蒙古地区率先步入新闻互联网传播时代。

《呼伦贝尔日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46年10月,是全国第一张蒙古文党报,汉文版1955年10月创刊。2000年呼伦贝尔日报汉文网络版开通,2006年蒙古文网络版开通,是全国报业中第一家蒙古文网站,现有中文、蒙古文、基里尔蒙古文、俄文版面,新闻、华夏文化、财经、口岸服务等栏目吸引力日强,成为周边中俄蒙三国大众获得资讯的便捷窗口和渠道。

《通辽日报》(蒙古文、汉文)创刊于1956年7月。汉文报对开12 版(周六、周日4 版),蒙古文报对开4 版,彩色印刷。通辽日报社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开通中国通辽网、通辽手机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掌中通辽、今日通辽手机客户端和通辽日报蒙古文网站、蒙古文报微信平台等,形成新媒体产品布局。每天更新信息300 多条,起到宣传、沟通、教育和服务作用。

《实践》杂志,1958年创刊。刊物面向基层党员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有《实践》(党的教育版、思想理论版)《实践》(蒙古文)和网络版。杂志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奉献精品”思想,实施“以质求生存,以量求发展,以新求突破,以活求拓展”的思路,强化责任、品牌、质量、服务和创新意识等“五种意识”,努力开创党刊建设新局面。网络版设有理论导读、前沿视点、文化彩虹、实践杂评、读者观点等栏目,并具有数字和移动阅读功能。

《草原》文学月刊,1950年10月创刊,内蒙古文联主办,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省级最早创刊的文学刊物之一。《草原》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三贴近”,培养和扶持各民族作者,立足本区,面向全国,发表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为自治区及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草原》期刊走出大批在自治区、全国及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作家。许多作品获得国家和自治区文学奖,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老革命家杨植霖的作品《王若飞在狱中》首发于《草原》上,后结集成书成为共产主义教育读本。云照光《蒙古小八路》、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等都产生过轰动效应。《草原》是作家的摇篮,使内蒙古草原文学流派成为中华文坛上的一支奇葩。《草原》获两次内蒙古出版(期刊)奖、两次北方十省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获中国期刊协会“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现已开通网络版,《草原》的魅力和影响正日益扩大。

《文苑》杂志,内蒙古出版集团主办,是以期刊、图书策划、大型文化活动、校园市场经营为主的大型出版企业。已出版《小学作文创新学本》《21 种多功能字典》等50 余种图书。杂志的编辑团队,深入院校调研,掌握教育改革理念,有大量一线高级教师资源,了解贴近中小学生喜好乐趣。刊物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市场份额。《文苑》期刊电子版和网络版互动发展,深受青少年读者和在校生的喜爱。

三、印刷业功能提升

1989年,包钢印刷厂在自治区率先采用华光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技术排版,成为集电脑设计、制作输出、四色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印刷企业。之后,自治区各书报刊单位、印刷装潢广告企业逐步引进普及计算机激光排版系统;印刷企业引进胶版、轮转、四色彩色印刷设备。使新闻出版行业进入“告别铅与火,走进光与电”时代。

内蒙古爱信达教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月成立,是内蒙古出版集团下属印刷基地,是生产规模大、技术起点高、设施完备、书刊印装设备精良的国有印刷企业。拥有世界先进的德国Heidelberg(海德堡)印刷机、德国Kolbus (柯尔布斯)精装线、日本TSK 胶装联动线等印装设备,年生产能力达60 万令纸。2008年通过ISO9001 质量体系和ISO14001 环境体系认证。承担八省区蒙古文中小学教材、自治区中小学汉文教材印制工作,并承印高档印刷品。公司以先进的经营理念、优秀的员工团队、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精良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全力打造一流的印刷旗舰企业。内蒙古出版集团下属达尔恒教育出版发展公司图文制作数码快印分公司,其数码快印技术和设备又称“短版印刷”“数字印刷”,可从一张起印、边印边改,使数字化图文以各种介质进行传播,提高了数码成像的商业运用范围。适合于高质量、多品种、小批量印品的需求。

内蒙古日报社印刷厂除完成《内蒙古日报》(汉文、蒙古文)《北方新报》《北方周末报》《索龙嘎》杂志(基里尔蒙古文、俄文)印制外,还是《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参考消息》等30 多家报纸的代印点。

近年来,自治区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发展迅猛。2007年3月,瑞典利乐公司投资6000 多万欧元,在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如意开发区南区,建设利乐包装(呼和浩特)有限公司液态食品包装材料厂。该厂采用世界领先的无菌包装材料设备,年产能110 亿包。主要产品为无菌利乐砖和利乐枕。2009年7月,利乐包装(呼和浩特)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年产值达30 多亿元。现二期扩建项目已投产。纷美包装(内蒙古)有限公司位于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2008年10月注册资金2000 万美元,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投产运行,产品为七层复合无菌包装材料,主要应用于包装液体乳制品及非碳酸型饮料,年产值达到6亿多元。

内蒙古爱信达教育印务有限公司等3 家印刷企业获得国家绿色印刷定点企业资质。通辽市今日印刷产业园区,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行业重点产业园区,已有近百家相关企业入驻。

四、版权管理有条不紊

198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内设版权管理处。版权管理处对外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版权处名义开展工作。1998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加挂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局牌子。1998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版权保护协会成立。1998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版权保护协会举办首次内蒙古、台湾两地版权贸易合作出版洽谈会。自治区10 家图书、音像、期刊出版单位组团与台湾图书出版协会参加“98 两岸出版文化交流参访团”进行交流,台湾出版社购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实用经验学》等9 种图书的版权。1999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代表团赴台湾进行版权贸易和出版交流,达成版权贸易协议38 项。1999年12月15日,自治区版权局、自治区版权保护协会联合召开计算机行业参与全国反盗版联盟座谈会。2000年11月,内蒙古北华版权事务中心、内蒙古少儿出版社、远方出版社、内蒙古新华书店共同发起的版权代理公司开始运行。从2001年起,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每年都开展打击侵权盗版、打击教材教辅侵权、打击非法出版物和盗版盗印、专项治理互联网侵权行动,集中打击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等活动。2002年起,自治区版权局会同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公安厅等部门开展打击互联网游戏“私服”“外挂”,查处互联网有害色情内容服务等专项整治活动。2012年,自治区各级政府先后投入3200 余万元,如期完成旗县以上政府机关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组好评。之后推进自治区160 家大型企业推广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果。2010年5月,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签发第171 号令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著作权管理办法》,这是自治区第一部规范著作权管理工作的政府规章。2017年,自治区将“扫黄打非”、计算机软件正版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工作纳入盟市厅局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指标。

1993年后,自治区每年组织新闻出版单位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及版权贸易博览会。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著作权作品登记上千件。多年来,内蒙古在对外出版交流方面,有4000 多种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出口到国外。与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开展版权贸易或合作出版,扩大了内蒙古新闻出版业的对外影响。

五、“扫黄打非”有力推进

1989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召开全国整顿清理书报刊和音像市场会议,成立全国整顿清理书报刊和音像市场工作小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对书报刊音像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清理,严厉打击犯罪活动。自治区成立由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组成的清理整顿书报刊和音像市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按照中央两办通知要求,组织清理整顿书刊市场专项行动,收缴封存大量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书报刊。1990年,自治区重新审核全区集体、个体、私营书店(摊),符合二级批发业务条件者,由新闻出版局审发书刊批发经营许可证。1993年起,根据自治区书刊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对集体书刊二级批发单位的审批工作做了相应调整,积极推动集体、个体书刊批发市场的发展。从1991年起,每年都对书刊二级批发单位进行年审。1993年至今,自治区紧密结合开展对图书发行市场管理与“扫黄打非”工作、打击侵权盗版专项活动。1993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将“扫黄打非”职能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划归文化厅。2009年3月,自治区政府将“扫黄打非”职能重新划归新闻出版局,成员单位由 17 个增加到 29 个。2001年 8月 2日,国务院颁布新的《印刷业管理条例》,将包装装潢印刷划归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根据中央 8 部 委的要求,2004年 11月至 2005年 6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牵头开展全区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检查印刷复制企业1074 家,发现违法印刷复制活动66 起,给予警告处分29 家,责令停业整顿18 家,吊销经营许可证69 家,吊销营业执照1家,捣毁地下印刷复制窝点12 个。从1989年起,自治区共召开多次全区“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做到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有力推进全区“扫黄打非”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遏制了淫秽色情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的传播和蔓延,营造了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2005年7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为各盟市新闻出版(版权)局配备出版物市场监管专用车,并发放《出版物市场监管工作手册》。

2015年,内蒙古“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国“扫黄”办公室部署,开展“清源”“净网”“固边”“护苗”“秋风”系列专项行动。7月,内蒙古“扫黄打非”办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扫黄打非”工作制度汇编》;12月,内蒙古“扫黄打非”手机APP 网站开通,为“扫黄打非”人员及时掌握“扫黄打非”工作动态提供了平台。2017年,内蒙古共查缴非法出版物12.1 万件,处置互联网有害信息32.4 万条,查办“扫黄打非”案件432 起、行政处罚376 起,6 起重大案件为全国“扫黄打非”办联合公安部挂牌督办。

六、草原书屋遍地开花

1997年,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发起建设“草原书屋”工程。组织300 余家图书、报纸、期刊、印刷、发行单位参与工作,至2005年,共出动12000 余人次,在牧区、农村、厂矿选建520 多个“草原书屋”联系点,赠送蒙汉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5000 余种,50 多万册(份),价值近1000 万元。2007年8月,国家开始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到2012年8月,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内蒙古提前完成“草原书屋”建设工作。自治区共建立“草原书屋”11275 个(汉文书屋9123 家、蒙古文书屋2152 家)。共投入资金2.3 亿元,配置图书1879.3 万册,期刊报纸26.3 万份,音像制品291.7 万张(盘),总码洋4.05 亿元。实现草原书屋覆盖自治区各行政村、嘎查目标,为解决和缓解农牧民买书难、看书难问题作出积极贡献。之后,进行“草原书屋”充实和升级,已在部分地区建设草原电子书屋(卫星农家书屋),通过电子阅览、投影仪等数字设备一体化“数字化蒙古包驿站”,使偏远地区牧民享受到电子科技带来的文化成果。“卫星农家书屋”系统累计收藏蒙汉文图书两万多册。

七、全民阅读溢满书香

2002年11月,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2006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共同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内蒙古多次举办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2004年,评选出首届内蒙古十大藏书家。2009年,举行主题“倡导全民阅读、促进文明进步”内蒙古自治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阅读分享”主题征文活动,在领导干部中开展阅读活动,优秀精品出版物展销;农牧民读书用书和全民阅读大接力活动等系列活动。2015年4月22日,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教育厅等单位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等协办的“书香内蒙古·亮丽风景线”2015 草原阅读季活动启动。活动围绕实施“书香内蒙古·精品阅读”“书香内蒙古·数字阅读”工程,完善全民阅读设施体系。重点推进教育战线书香飘校园、社区和农村牧区书香进家庭、开展普法阅读系列、千里边防线书香固边活动。活动从评选第三届内蒙古“十大藏书家”等十个方面推进“三点、四线、两个活动”的开展。2016年5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规划对内蒙古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长期目标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保障措施作出了规范和要求。规划到2025年,参与全民阅读覆盖人口不少于60%,蒙古文书报刊及数字出版产品免费覆盖100%的蒙古文阅读人口。

八、东风工程落户草原

十二五期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发改委共同推进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内蒙古列入工程项目有:内蒙古民族文字出版基地业务楼项目,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实践》杂志社和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采编制作设备项目,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七家地市级党报采编设备项目,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二连浩特市、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新华书店发行网点改扩建项目,50 个旗县级新华书店流动售书车项目。东风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斐然,极大提高了内蒙古新闻出版业,尤其是蒙古文新闻出版采访、编辑、制作的数字化水平及出版物发行效率。

九、出版物会展多彩纷呈

1989年8月,以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戈夫为团长的中国出版代表团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科学技术展览中心举办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文图书展览。内蒙古各出版社和北京民族出版社共展出蒙古文图书近千种,20000余册。中国蒙古文参展图书受到与会人员赞扬,认为图书保留民族传统,品种多样,内容丰富,装帧美观。会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向蒙古人民共和国出口图书110 种1700 多册。1985年12月,自治区组织内蒙古262 种图书(蒙古文图书185种)参加在香港举办的1985年中国书展。1991年开始,内蒙古新闻出版局与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共同举办“八省区蒙古文图书展销订货会”,为促进蒙古文图书出版、发行起到积极作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还与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共同召开“蒙古文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以会议纪要方式,积极向各级政府反映图书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蒙古文图书出版发行的因素和困难,挑战和对策。经过不懈努力,自治区政府于2007年底,对自治区出版局系统蒙古文图书出版的政策补贴从原来每年不足500 万元增加到1000 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蒙古文图书出版经费的压力。对于促进图书等出版物发行工作也起到积极作用。

2015年6月,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内蒙古出版集团承办的《2015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出版物暨中国蒙古文出版物展》在呼和浩特举行。展会是全国近年来蒙古文出版物繁荣发展态势的展示。北京、辽宁、新疆以及内蒙古的19 家出版单位参展,参展图书、音像、期刊、报纸、电子和数字出版等蒙汉文出版物20000 余种,其中蒙古文出版物5000 余种。参观人数达2万余人次,现场订货码洋180 余万元。期间,举办“蒙古文出版论坛”“八省区优秀蒙古文图书评奖”“蒙古文馆配图书展”、名家签售现场互动交流、图书捐赠等活动。参与报道的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50 余家。展会彰显了内蒙古民族出版的特点和风采及中国蒙古文出版成就,扩大了蒙古文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201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包头市举行。书博会共展示图书41.68万种,音像电子出版物4000 余种,其中新书19.91万种,党建和主旋律图书4000 余种。出版物交易16079 万余册,40.16 亿码洋,现场销售102.23 万册,3007.56 万码洋。参观人数71.6 万人次。期间在乌海市、乌兰察布市设立分会场。书博会设“三大板块”及相应的文化阅读活动。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书香中国万里行·内蒙古站”活动启动仪式、精品图书展、绿色印刷创意展、“中华印刷之光”展览、向基层捐赠图书、图书IP对话影视、“逛书博·看鹿城”“草原丝绸之路”摄影作品展、内蒙古文化展示表演等活动。

猜你喜欢
蒙古文自治区内蒙古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部分海外藏蒙古文文献及其目录
可爱的内蒙古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爱在内蒙古
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国蒙古文令旨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