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护士对ICU后综合征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9-02-20 02:54
循证护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理医护人员重症

随着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国内外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的转出率在逐年增加[1-3],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提出降低死亡率不是重症病人的最终结局,转出病人的身心健康及长期结局同样重要[4]。然而,ICU医护人员普遍忽视病人和家属从ICU转出后的身心健康及长期结局,导致其出现认知、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障碍,以致出现病人康复不佳及家庭生活质量下降。该现象引起了美国危重症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的重视,其于2010年在全球危重症会议上首次提出了ICU后综合征的概念[4],并于2012年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全球的第二次会议[5]。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75%~80%,其中包括焦虑、抑郁、谵妄等一些心理认知障碍,也包括获得性衰弱、睡眠障碍等一些生理功能障碍[6-8]。与此同时,因病人入住ICU接受治疗及后期的照护而给家属带来各种压力,导致家属在心理、生理方面出现障碍,这些症状称为家属ICU后综合征[4]。目前国内医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仍然未知,本研究旨在调查国内监护室护士对ICU后综合征的认知现状,为以后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依据,以引起国内广大医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提高ICU病人转出后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2017年7月—2017年8月北京及其他省市医院在ICU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发放电子问卷,共收回774份有效问卷,即调查了全国各医院774名ICU护士,其中三级甲等医院724名(93.5%),三级乙等医院34名(4.4%),二级医院16名(2.1%)。

1.2 调查工具

在查阅文献[1-3]的基础上,利用知信行的概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6名护理专家(学院和临床护理专家各3名)的审核及修订,最终形成由5部分组成的问卷:第1部分为指导语;第2部分为一般信息,包括所在医院、科室、性别、护龄、学历、职称等;第3部分为ICU后综合征的知晓情况,包括了解途径、对概念的认识等;第4部分为ICU后综合征应该采取的措施的必要性;第5部分为护士对ICU病人实际干预的情况。问卷中第3部分~第5部分的问题按照认知程度分为完全认同、部分认同、不认同及不知晓4个水平,对于明确的问题采用是、否及不知晓3个水平进行统计。

1.3 资料收集方法

借助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委会的微信平台将《监护室护士对ICU后综合征认知现状调查表》以问卷星的形式向北京及全国各医院的ICU护士发放,为了保证填写质量,未在朋友圈转发,发放1个月后统计已填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一般资料情况

被调查的774名ICU护士中,来自全国28个省份,以北京居多(67.0%);93.5%的护士来自三级甲等医院,来自综合ICU的占21.8%,外科ICU的占19.6%,呼吸ICU的占19.9%,心脏ICU占11.0%,其他内科ICU占19.3%,急诊ICU占7.4%;男护士占8.1%,年龄(31.5±2.5)岁;学历以专科(50.9%)和本科(40.8%)为主;职称以护师为主(51.8%);25.5%的护士获得了ICU专科护士证书。

2.2 对ICU后综合征的认知情况

2.2.1 对ICU后综合征的总体认知

774名ICU护士中,440名听说过ICU后综合征,占56.9%;在获取ICU后综合征相关知识的方式中,有64.1%的护士以通过同学、同事分享途径获取,33.2%的通过专家讲座分享,32.1%的是通过学术会议了解的,31.3%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还有微信微博等网络途径占28.4%,而且每个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不限于以上的1种。对于ICU后综合征这一概念的理解,64.1%的护士认为与ICU综合征不是同一概念,4.5%的护士认为与ICU综合征是同一概念,31.4%的护士对这2个概念分不清楚。在被调查的ICU护士中,38.4%的护士关注过重症病人出ICU后的生活状态(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54.5%的护士关注过重症病人家属(主要照顾者)的生理、心理认知状态。

2.2.2 对ICU后综合征概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的理解

在调查结果中,48.5%的ICU护士了解ICU后综合征的概念,对于是否包含家属ICU后综合征45.7%的护士完全认同,44.2%的部分认同。进一步调查发现只有24.6%的护士完全认同ICU的经历会对病人转出ICU后长期(1年、2年甚至8年)生活状态产生不良影响,32.6%的护士不认同此观点;31.3%的护士完全同意ICU经历及病人转出ICU的情况会对其家属(主要照顾者)的心理、认知、生理产生不良影响,17.9%的护士不认同此观点。85.0%护士认为ICU环境、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病人的年龄、学历、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会影响病人出ICU后的心理认知状态,92.0%的护士认为病人所患疾病的情况、病人在ICU中的药物治疗、病人在ICU中呼吸机治疗及长期卧床与制动会影响病人出ICU后的生理状态。

2.2.3 对ICU后综合征应该采取的措施

调查发现95.0%的ICU护士认为早期活动、为病人制定转出ICU的过渡康复计划可以改善病人出ICU后的生理状态;92.0%的护士认为合理使用镇静药可以改善转出ICU后的心理认知状态;97.4%的护士认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转出ICU后的心理认知状态;81.0%的护士认为在ICU期间,家属或护士为病人书写ICU日记(记录病人在ICU期间发生的事情)可以改善病人出ICU后的心理认知状态。

2.2.4 对ICU后综合征干预情况及原因分析

调查中58.7%的护士对转出ICU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的方式包括:普通病房访视(56.8%)、电话访视(65.4%)、家庭访视(7.5%)等。25.1%的护士没有进行随访,原因主要是工作忙,没有时间随访(70.2%)。79.2%的护士对ICU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功能锻炼,其中78.0%的护士能根据病人个体情况(疾病、肌力等)制定出活动计划;14.5%未能进行早期活动的原因有:人员配备不足(68.8%)、危重症病人活动风险大(64%)、不明确合适的锻炼方式(42%)等。85.0%的护士对病人是否给予镇静、镇痛剂进行评估,并且96.8%的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合理使用镇静镇痛剂。58.5%的护士常规对病人进行谵妄评估。81.8%的护士对ICU中焦虑、精神紧张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12.0%的未进行干预的原因主要为:缺乏心理专业背景的人员(74.0%)、尚不明确有效的干预方法(62.0%)、人员配备不足(52.0%)等。42.0%的护士可以为病人制定转出ICU时的过渡康复计划和转出ICU后的康复计划,43.0%的未制定出计划,原因主要为尚不明确有效的干预方法(72.6%)、人员配备不足(67.5%)等。77.0%的护士没有要求家属或护士为病人书写ICU日记,原因主要为人员配备不足(65.0%)、不知道该怎么做(51.0%)、认为效果不显著(11.6%)、其他13.8%(包括没有这方面的培训、没有概念没有想过、担心会影响病人的情绪等)。

3 讨论

ICU后综合征这一概念是由SCCM于2010年在全球危重症会议上首次提出的[4]。这预示着国际社会对危重症病人转出ICU后生理、心理恢复情况的关注。ICU后综合征不仅发生比率高,而且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同时给家庭造成负担,影响家属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9]。在国外,这一问题已经引起ICU医护人员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早期干预措施,如ICU期间的早期活动、合理镇静、早期心理支持,ICU过渡期间的连续性护理,出院后开设ICU后门诊、ICU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实施运动康复计划等各种医疗活动[10-12]。而国内目前对ICU后综合征关注较少,缺乏相关研究报道,对ICU病人转出后状况及连续性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13-15]。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得知,93.5%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士仅有半数人员听说过ICU后综合征这一概念,且多数是通过同学、同事分享得知,通过学术会议、专业讲座及文献查阅等正规专业途径获悉的较少,说明目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及学术宣传。在被调查的ICU护士中,仅有38.4%的护士关注过重症病人出ICU后的生活状态(包括生理、心理认知等),说明目前国内对病人出ICU后的生活状态关注较少。但在对ICU后综合征这一概念的理解及可能影响因素的判断与国外研究较一致,说明对这一部分知识是认可的。对ICU后综合征应该采取的措施,90%以上的ICU护士也是认同对于ICU后综合征应采取相应措施,说明大多数国内ICU医护人员认可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但目前国内对ICU后综合征干预情况与医护人员对此问题的认知情况不成正比,调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人员配备不足,危重症病人采用此干预方式风险大,无明确具体的干预方法,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等。因此,有必要针对ICU后综合征相关知识进行专业的培训,以促进国内相关医护人员对此了解、重视,通过对国内病人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以减低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及ICU后综合征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的生理、心理问题,从而提高ICU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4 小结

目前国内对ICU后综合征关注较少,整体上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情况不太理想,还需要通过讲座、授课、网络等方式进行普及,让更多的护士了解这一概念,并重视重症病人的这一问题,进而帮助病人减少ICU后综合征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本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的医院有限,结果难免存在一定偏倚,日后可以调查更多的样本,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猜你喜欢
生理医护人员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