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一八三医院肾内科,吉林 白城 137000)
为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我院3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护理条件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39.64±2.86)岁;中毒程度:重度5例,中度13例,轻度12例。研究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岁-67岁,平均(39.51±2.76)岁;中毒程度:重度5例,中度13例,轻度1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清理口腔、洗胃,并构建静脉通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健康知识宣讲、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对于悲观绝望者,护理人员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亲切的语气来感染患者,使其能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提升其医护配合度。(2)对于抑郁孤独者,应积极、主动与其交流,鼓励其常与朋友、家人联系。而对于严重抑郁者,可请心理医生进行共同治疗,必要时,可予以相应的药物,以减轻患者抑郁程度。(3)对于恐慌焦虑者,应采用乐观、平和的态度来打消患者不良情绪[1]。同时,鼓励患者说出身体或内心的不适,并帮助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缓解其焦虑、恐慌情绪。(4)对于具有难言之隐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行为举止,不宜随意评价自杀行为,理解患者难言之隐,并保密。(5)对于逃避报复心理患者,应对其进行心理抚慰,提高其心理承受程度,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情况,包括:抢救时间、用药时间、住院观察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活性超过70.00%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当患者出院时,向其下发由本科室编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并让其进行填写,之后,统计调查结果,并计算两组护理总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80分-100分即为十分满意,60分-79分即为比较满意,0分-59分即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总满意度[2]。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1.0来进行数据分析,通过t值来检验计量资料(Mean±SD);通过χ2来检验计数资料(%);P<0.05即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对照组抢救时间、用药时间、住院观察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活性超过70.00%时间分别为(27.15±5.08)min、(9.42±2.28)d、(13.45±2.67)d、(43.61±4.29)h,研究组为(16.37±3.56)min、(3.67±1.64)d、(5.64±2.46)d、(26.47±4.01)h,t值分别为10.991、11.214、11.783、18.460,P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上述临床指标均未有研究组理想,两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中有12例不满意、14例比较满意、4例十分满意,总满意例数为18例,总满意率为60.00%,研究组中有2例不满意,13例比较满意,15例十分满意,总满意例数为28例,总满意率为93.33%。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有机磷重度为一种急性中毒,病情较为复杂,发作时间较短,可引发休克、呼吸衰竭、肺水肿,具有较高的致死率[3]。该类患者大多具有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可通过护理干预来对患者现存的心理问题进行处理,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其医护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对此,可根据不同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以有效解决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其走出心理或生活困境,重拾生活信心与动力。同时,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请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辅助治疗,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以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组临床相关指标均好于单一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心理护理干预下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心理护理更受患者青睐。
总而言之,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