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品质及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2019-02-20 02:27肇庆学院
师道(教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有志有恒立志

文/肇庆学院

晚清“中兴圣祖”曾国藩,是一位集修身、治学、治世、治军于一身的“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能取得“震古铄今”的成就,与他终身阅读的习惯分不开。多年的阅读经验使曾国藩对阅读有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方法,他留下了大量关于读书品质和方法等方面的文字,这些文字对推进当代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三有”“一专”的读书品质

曾国藩特别强调读书应具备一定的品质,他在家书中写道“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读书应具备“有志”的品质。早在曾国藩之前,许多文人就对“志”和“学”的关系有深入阐述,如墨子曾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认为志向不坚定的人,其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朱熹提出“百学须先立志”,认为树立志向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前提。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认为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曾国藩的“有志”说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思想,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有远大的志向。曾国藩认为人的志向影响人的才能,因此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其所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不讲为忧也。”曾国藩认为立志要立圣人之志,有了这远大志向,就不会因个人的小得失而患得患失,因此他批评六弟曾国华因屈于小试而发牢骚是“所忧之不大也”,不足取。他指出:“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在曾国藩看来如果有远大的志向作指引,则可所向无敌,无人能御。二是志向要坚定,即“立志真”。曾国藩曾就四弟想换读书环境一事在家书中写到:“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在曾国藩看来读书治学关键在于“立志真”,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便有各种无法读书和阅读的理由;如果立志坚定,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不利的外在因素。

其次,读书应具备“有识”的品质。所谓“有识”在曾国藩看来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要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这样才会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第二,要有独立思考判断和创新的能力。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要全面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理解作品的内蕴,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进行知识的创新和转化,产生新见识。曾国藩在写给沅弟的书信中就曾称赞他能领会邵雍诗歌的“恬淡冲融之趣”,并将之转化开拓自己的心胸。“弟读邵子书,领得恬淡冲融之趣,此是胸怀长进处。”同时他还谈到自己读《庄子》的心灵感受:“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再次,读书应具备“有恒”的品质。曾国藩多次提到“有恒”的重要性,他认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的“有恒”品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持之以恒,今日书今日读。他在家书中告诫四位弟弟读书“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要他们“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此外他还指出读书不能持恒的危害:“今日看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需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曾国藩用煮饭作比喻,认为阅读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时读时断,则几年都不能读完一本书。二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欲速则不达。曾国藩认为读书不要贪多图快,只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和持之以恒,便可积少成多。他曾在给自己弟弟的家书中言自己近日坚守“有恒”的效果。“(兄)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自七月起至今(十一月二十一日),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三是真正的有恒是以兴趣为基础。曾国藩的读书“有恒”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埋头苦读。他认为有恒“须有情韵趣味 ,养得生机盎然 ,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 ”

除了“三有”的读书品质外,曾国藩还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提到“专”的读书品质。他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认为“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在曾国藩看来,“专”的阅读品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对象的专一性和阅读过程的连贯性。他认为“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他特别强调在阅读中要保持连贯性,不可半路改弦更张。“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其次“专”的阅读品质还表现在集中精力全心身地投入。“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此一事”。他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写给诸弟的家书中写到:“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这是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真正达到了荀子“耳不两听,目不两视”和庄子“用志不纷,乃凝于神”。曾国藩认为专是求精的唯一途径,他说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二、曾国藩读书品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曾国藩“三有”“一专”的读书品质论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启发我们不能就阅读看阅读,要善于从志向陶冶、见识培养以及方法指导等方面综合施策,系统全面地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

首先,读书“有志”说启发我们要把阅读教学和学生志向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升阅读效果,以阅读活动陶冶学生志向。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高度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把阅读和品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坚定志向,让学生在远大志向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排除万难,坚持阅读,使阅读成为良好习惯。

其次,“有识”说启发我们要重视阅读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没有阅读的知识积累,创新没有“活水源头”;只有知识积累,不会创新,知识是“死”知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教会学生反思自身,审视现实,不断把书本知识与自身体悟、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丰富对自我、对社会认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将知识转化和创新。

再次,“有恒”和“专精”说启发我们要把阅读活动和学生兴趣培养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制定读书计划,规定每天的阅读量,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便可积少成多,收获甚丰。“有恒”和“一专”是相辅相成的,“有恒”阅读自然能形成“一专”,“一专”能提升“有恒”阅读的兴趣,要教育学生全身心性地投入,既博览群书,又在某一领域有专注投入,形成自己的知识专业性,不要一山望着那山高,只有这样才能精于业。

曾国藩“三有”“一专”读书论充满着辩证的智慧,是曾国藩阅读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成就曾国藩伟业的重要方法,以之指导学生阅读活动,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有促进作用。【该文是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和2018年度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重点项目“肇庆端州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ZQJYY201801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有志有恒立志
有志无书五言联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学有恒艺无涯》
无题(3)
第三个惊喜
苏梦飞
张明
垃圾分类 贵在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