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幼儿园
为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的各地小吃及历史民俗文化,提高孩子们的饮食兴趣,每逢民族节日家园积极配合,利用家长职业和周边资源,让他们走进课堂,共同实施“传统食育文化”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有诗一般的特色饮食和故事,如冬至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腊八的腊八米粥等。幼儿园充分利用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在班里进行节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亲情教育及饮食教育,孩子们受益匪浅。另外,我们还让民间艺人把传统的特色小吃带进课堂,师生共同观看或者参与花生糕、绿豆糕、龙须酥、拉面、小笼包、糖人等的制作工序。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扩展了视野,又增进了教师、幼儿、家长间的情感互动与文化交流。可以说从民间传统艺术展示的快乐时刻,就能看到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传统饮食带给孩子的幸福和健康体魄。
1.欣赏中华饮食菜品
在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选择刀工精湛、色彩鲜明、形状奇特的菜品向幼儿展示中华饮食的外在形象美,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精细的川菜夫妻肺片、多而不杂的粤菜及第粥,展现的是工艺美;乳白清雅的鲁菜奶汤蒲菜、色泽红亮湘菜辣子鸡,展现的是色泽美。中华饮食文化的外在美,幼儿通过视觉能切实感受到,而中华饮食文化的意境美则从听觉、嗅觉和心灵上影响着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饮食礼仪之美、饮食环境之美,把幼儿的美感引向新的境界,提升了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审美认知。同时我们还借助一些关于中华饮食的名人轶事,喜闻乐见的饮食习俗,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将抽象的中华饮食文化,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幼儿将饮食的美味与其内在精神追求结合起来,真正地欣赏和享用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视觉盛宴。
2.体验中华饮食制作
中华饮食的制作手艺是撰写人类味觉记忆史、民族文明的通用语言。幼儿园在中华文化饮食启蒙教育活动中,通过图片的展示、故事的讲解,激发幼儿直接参与饮食制作。这有利于幼儿感受饮食制作带来的快乐,享受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酣畅淋漓的美感。中华饮食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劳动者对自然食材的灵活运用,其中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美和劳动美:一是选料丰富广阔,我们中国人便从树上吃到陆地,从植物吃到动物,从蚂蚁吃到大象,吃遍了整个生物界;二是调料复杂精细,常见的调味品像酱油、豆豉、味精、醋、酒、生姜、麻油等足足有几十种;三是烹调手法精湛深奥,像凉拌、炒、蒸、煮、煎、炸、焖、焗、炖、煨、烧等有几十种;四是刀工严谨讲究,食材可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米茸等大小均匀、厚薄适中的各种形状。正是这种灵活而非机械的饮食制作技术,使中华饮食文化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超越,使中华饮食文化充溢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幼儿置身其中,必定会受其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体验制作时,我们借助各种炊具唤起幼儿动手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扮演小厨师为大家制作各种美食,启发幼儿团、捏、搓出元宵、月饼、饺子、麻花、烧饼、棕子、馄饨等,让幼儿置身其中,体验中华饮食文化的制作过程。
3.感受中华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是一个历史文化长卷,在这个历史文化长卷中,幼儿能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丰富民族文化的情感,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尤其是民族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多姿多彩内容,更有利于幼儿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辉煌。幼儿园在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广播、实物展示等途径,刺激幼儿的感官。幼儿通过欣赏、体验制作和感受中华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由知之到熟之再到爱之,逐渐地由远及近、由景及情,耳濡目染,从最初的感知中华饮食文化,逐步升华到热爱祖国璀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情感中来。
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也是幼儿园工作的轴心,更是育人成才的根基。一个园所的发展离不开它的特定文化,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园所的文化积淀。“食育”这棵植根于文化土壤的生命之树,将来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