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馨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室间隔缺损(VSD)属于先天性心脏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众多,包括经胸微创封堵术、导管介入治疗、体外循环手术等。其中经胸微创封堵术输血率低,住院时间短,创伤低,因此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1]。此次研究中,对我院经胸微创封堵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体会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20例,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男12例,女8例,年龄2岁-12岁,平均年龄(6.25±1.68)岁。
1.2 方法 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气管插管,膜部、膜周VSD可在胸骨下段2 cm-4 cm处作一切口,干下型嵴内可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作一切口,静脉注射1 mg/kg肝素,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导丝通过室间隔缺损,输送鞘管。针对VSD范围及类型选择PDA封堵器,监测封堵器,对各瓣膜功能及残余分流是否推动封堵器进行测试,实施胸腔闭式后释放。
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17例肌部伞,3例植入膜周部对称伞,1例偏心伞,伞片直径4 mm-10 mm,术中没有提供输血。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无残余分流,伞片未对主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造成影响。没有左右室流出道梗阻。术中、术后实施心电图监测没有发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5.00%),无血尿、严重心律失常症状。术后患者当天将气管插管拔除,第2 d回到普通病房。术后对例患者进行随访,进行心脏超声复查显示无残余分流及散片位移。复查心电图无凝血功能异常及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1 术前护理 使患儿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告知家长因为缺损部位关系,可能会出现伞片封堵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房室瓣、脉瓣关闭,无法进行封堵,需要变成全麻体外循环下VSD封堵术。提升家长理解配合程度,降低纠纷发生率。疏导患儿紧张情绪,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实施心电图、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再次实施经胸心脏超声,对VSD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术中使用散片型号进行指导。准备新鲜冰冻血浆300 mL及3单位浓缩红细胞,避免封堵失败,可转变为体外循环下VSD封堵术[2]。
3.2 术后护理 患儿术后实施PICU监护,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加强巡视,实施心脏听诊,如心前区具有收缩期杂音,应立即告知医生,如出现封堵器移位、脱落,需取出封堵器并对VSD进行修补。VSD封堵后,可能因为封堵器、导管刺激对房室传导束进行压迫,造成房室传导阻滞[3]。注意对患儿心电图进行观察,如出现QRS波宽大畸形、QRS波脱节、P波、心率减慢,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对全导联心电图进行复查。如具有阿斯综合征或者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取出伞片,并实施呼吸道管理。因为患儿没有CPB炎性损伤,因此清醒后应及时脱机拔管。,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提供面罩吸氧,氧饱和度维持在97%-100%。重视雾化,注意拍背、勤翻身、吸痰保证呼吸道畅通,避免术后肺部感染[4]。拔管后如具有呼吸窘迫、呼吸费力、喉头水肿等症状,应告知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术后封堵器部位可能出现脱落及血栓导致栓塞,所以每日需要服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 mg,实施抗凝治疗。为防止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口服麦滋林颗粒剂,对其胃粘膜进行保护。封堵成功后,使用鱼精蛋白对肝素进行中和时,使用半量中和,并且实施术后抗凝治疗,会增加纵隔创面渗血[1]。所以术后应对纵隔引流管量改变进行严密监测,保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堵塞造成心包填塞,实施抗凝治疗时应对凝血功能进行复查,并观察患者皮肤,查看有无出现瘀斑、出血点等不良反应。术后提供患儿营养支持,及时进食,循序渐进,食物从流质-半流质-正常顺序发展。待病情有所好转,应告知患儿下床活动,如患儿年龄较小,可让家长抱起,年龄稍大幼儿可下床走动或者坐起。进行早活动能够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术后患者应进行为期6个月的抗凝治疗,期间每个月应来医院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查。患儿如膜周部VSD封堵,出院后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复查,并对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行观察。
综上所述,实施经胸微创VSD封堵术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护理过程中医生及护理人员的默契配合,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