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徐明明,毛艳芳,贺艳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进程加快,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已受到广泛关注[1]。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意识较差,治疗依从性不佳,在临床护理时需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本次试验就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本次试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8年1月-12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70.1±4.5)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70.6±4.7)岁。以上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本次试验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行疾病护理、病情监护、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可采取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手册、一对一沟通、观看视频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执行,需向患者系统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运动和饮食注意事项,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嘱咐其定时定量用药,并定期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比较 用药依从性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如患者能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则判定为“优”,基本能遵医嘱用药、偶有漏服则判定为“良”,经常漏服或私自更改用药剂量判定为“差”,优良率=(优+良)/病例总数×100%。
1.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采取SF-36生活质量测评表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共涉及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环境因素4个维度,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19.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试验资料,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显著。
2.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6.0%(48/50),其中优26例(52.0%)、良22例(44.0%)、差2例(4.0%),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76%(38/50),其中优19例(38.0%)、良19例(38.0%)、差12例(24.0%),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良率相比(χ2=8.306,P=0.000)。
2.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74.5±2.0)分、(60.1±1.8)分(t=37.842,P=0.000);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3.5±2.5)分、(58.8±1.6)分(t=35.020,P=0.000);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74.0±2.6)分、(52.3±1.3)分(t=52.786,P=0.000);环境因素评分分别为(73.3±4.1)分、(59.5±3.7)分(t=17.669,P=0.000)。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病程长、危害大的慢性疾病,尤以老年人高发,该类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对治疗依从性的要求很高。为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需高度重视对其护理干预,给予其系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类具有组织性的护理方法,能充分满足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进而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的稳定和康复[2]。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恰到好处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改善患者病情也有积极的意义。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其用药依从性明显提升,高达96.0%,患者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以上指标均优于单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邓雪莲等[3]的试验结果与本次试验结果雷同。
可见,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