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静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理念,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目标,这也就首次构成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倡议。作为我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酒泉市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凭借自身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的优势,大力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为酒泉外向型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酒泉作为西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自然条件,使得其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业,打造具有特色的酒泉戈壁农业。
其次,为推动酒泉口岸贸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酒泉作为内陆城市,如果能够在口岸经济中获取突破,势必能够在大漠戈壁上奏响发展的新凯歌。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酒泉势必要从口岸通商上下功夫,积极与周边邻国进行文化交流,进而促进酒泉经济的发展。
最后,为加快酒泉文化价值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一带一路”战略其本质就是为了实现各国经济互通,促进各国文化交流[1]。酒泉应当在基于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交流,成为全国文化建设中,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走在最前沿的城市。
酒泉甘肃地级市,位于河西走廊西段,坐落于祁连山下,东接内蒙,南邻青海,西接新疆,北接蒙古国,是我国内陆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酒泉市紧紧围绕这一战略,不断在创新与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创新产业,助力地区产业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同时,因地制宜借助地区地理、文化等资源优势,致力于品牌构建。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鼓励当地金融不断创新,切实支持酒泉与“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产业进行交互,实现产业、能源、文化、旅游等项目的合作,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在酒泉市的不断发展。
1.整体水平缺乏发展动力。酒泉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与沿海城市相比还是具有一定差距,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难免会遭遇发展动力的缺乏。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明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势放缓。据酒泉市统计报告显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明显的负增长,尤其是民间投资持续下降。2018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51.1亿元,同比下降36.9%。而酒泉市电子商务发展减缓,全市上半年网上商品零售额仅为0.2亿元,同比下降4.1%。全市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同比下降1.6%,人均可支配收入放缓,直接导致消费预期不达标,进而对地区经济的拉动力不足。
2.经济失衡,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酒泉紧抓发展机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逐渐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同时酒泉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区域中心东部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猛,而西部县城经济略显薄弱。虽然酒泉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并不是特别严重,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地方政府加大了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开发景区建设,以敦煌为代表的酒泉西部商圈的经济发展与以肃州为核心的东部商圈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减,这样的经济形势其实对于酒泉整体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基础设施欠缺,生态环境恶化。甘肃酒泉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内陆城市,地势高,地貌较为复杂,以丘陵、山区为主,年降雨量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条件恶劣,同时酒泉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再加之内陆城市远离海洋,水资源缺乏,河西走廊水资源矛盾尖锐。这些因素都会对酒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也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在酒泉的顺利实施。
1.区位优势。酒泉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就已经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最核心的战略要地。其地理位置上看,酒泉具有沟通南北、双向开放的战略区位优势。作为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酒泉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2.资源优势。酒泉具有丰富的资源,其矿床规模大,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同时酒泉日照充足,具有充沛的光能资源。农副产品种类多、特色足,多种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
3.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酒泉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渐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矿山、建材、冶金以及机械制造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特色工业体系。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酒泉市积极优化生产配置,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推动产业不断向中高端层面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加速,工业综合实力逐年提升[2]。
4.交通便捷。铁路高速发展,酒泉基本形成了以陇海线兰新通道为主干,敦煌铁路、嘉策铁路两条支线铁路的布局。境内铁路主要肩负着过境、大宗货物运输以及旅客中长途运输的艰巨任务。铁路运营总里程高达1 767公里,高速公路501.842公里,国道1 220.45公里,省道788.796公里。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酒泉市十三五规划已经开始实施的交通项目建设中,高速公路项目、国省干线项目以及机场建设等都进一步强化了酒泉市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5.历史文化悠久。酒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胜更是举不胜数,以莫高窟、玉门关遗址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共有5处,尤其是莫高窟敦煌文化更是享誉国内外,使得酒泉这座历史名城处处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1.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有待完善。2017年,酒泉全市经济增速回落明显,第一产业增值90.6亿元,同比增长4.9%,发展稳中趋缓。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酒泉特色农业优势,加快新型农业发展,全市农业经济总体增势趋缓;第二产业增值190.1亿元,同比下降4.2%。本土企业对外来订单依赖较大,自主研发以及自有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小,力度不足,再加之我国工业本就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难度较大,在此宏观背景下,酒泉市第二产业回升艰难;同时第三产业增值299.6亿元,同比增长仅有1%,增长动力不足。总之,酒泉市当前面临着农业提升空间小、工业回升压力大,第三产业提速难的困境。因此,产业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只有大力开展产业结构优化,方能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落后产业。
2.对外贸易程度不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受内陆城市影响,酒泉市进出口额占比较低,无法与沿海地区相比。因此,加大对外贸易合作,促进酒泉市贸易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
近几年,酒泉工业市场需求严重缩水,企业产能过剩现象日益严峻。“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这些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的企业提供较好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果要大力建设与开发,势必就需要大型工程机械,针对于以机械设备生产为核心的企业,诸如:“金风科技”“中材科技”“京城机电”等,能够更好地走出去,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从而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促进酒泉工业市场的经济复苏。同时,2015年,甘肃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方案》,该方案确定了甘肃省的战略定位以及发展重点任务、目标节点等;酒泉市应当立足自身节点城市功能的定位,在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发挥自身地理优势,依托自身悠久的文化内涵与背景,加强文化交流,深化国际信息交流合作,助力甘肃省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地区竞争加剧。“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惠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这也会使得地区间同质产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地为了赶上这一改革列车,都会在产业优势上下功夫,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战略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在此过程中,谁抢先占领先机,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对此,在此竞争环境下,势必会加剧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参与。
2.国际贸易风险增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同时国际贸易风险也在逐渐攀升,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使得酒泉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水平落后,文化差异较大,政治、宗教等不稳定因素,都会加大酒泉对外贸易摩擦。
与21世纪“一带一路”相比,古丝绸之路路线略显单一,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日益完善。以往酒泉市发展多为外资引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招商环境不足,所引进的项目大多为小型外资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成效不佳。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酒泉市应当积极走出去,紧贴文博会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通过加大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的力度,借助“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促进沿线各国开展文明互鉴,坚持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3]。“一带一路”强调的不再仅仅是空间上的外延发展,其实质是从经济、文化、政治、金融等方面寻求各国之间的合作,努力开拓与发展中国家的深度合作。同时,全球正处于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能源格局正在悄然重塑,酒泉市作为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应当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大力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坚持产业化、规模化的能源产业发展思路,抓住国家当前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立足酒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金风科技”“中材科技”“京城机电”等先进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首先,制定稳定外贸,扩大出口的投资新政策,尤其是对当前酒泉市企业所反映出的进出口收费、融资难等问题进行改进[4]。优化关税结构,加大信贷支持,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优化这些项目的进口政策,大力建设酒泉进出口贸易平台,创新进出口模式,切实打响酒泉服务品牌。其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的原则,减少行政审批流程,为酒泉市各行业提供一个极为便利、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同时,扩大外贸市场的准入,降低引进门槛,将工作重点放在引进世界500强,助力地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融合发展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文化领域的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引领科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最后,紧跟时代变革,结合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产业、投资等政策,着手研制“走出去”促进政策,推动酒泉市制造业、文化产业、新型农业能够走向国际市场,进而向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此外,还应当加快境外经贸合作战略布局,完善信贷政策,创新酒泉市金融产品形式及内容,不断优化投资、融资模式,创新对外投资环境,加强地区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与扶持力度,支持酒泉市各领域各行业大胆走出去,开发更多有效的国外资源。
目前,酒泉市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已经意识到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逐步着手建设酒泉国际港务区、酒嘉哈经济示范区、中巴经济走廊甘青新合作区、敦煌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但是依旧存在着散、小、乱的现象。因此,首先要着力提升现有的开放平台,有针对性的对平台进行整合优化[5]。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自由贸易区,形成以甘肃省为依托,以酒泉市为核心的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开放型经济平台。其次,积极建设境外开发平台。酒泉市可以建设境外工业园区,以便酒泉市企业能够更好地抱团走出去,同时还应当加大宣传,吸引甘肃省内具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实施抱团发展策略,充分利用敦煌文博会的辐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业,酒泉这座东西方文明古城,应当借助文化资源优势,加强跨地区、跨国别、跨民族的文化交流,切实提高敦煌和酒泉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流量。同时积极参与甘肃省所举办的全国性投资贸易活动,并独立打造辐射范围广,影响力大的境外展会。
酒泉市作为典型的戈壁城市,由于光照时间长,土地积温高,再加之祁连雪山所提供的纯净雪水,使其具有得天独厚开发高品质戈壁农业的优势。立足甘肃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在一带一路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酒泉市应当大力打造特色戈壁农业,积极培育并打造具有特色的戈壁农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众所周知发展戈壁农业需要配备高标准的日光温室、水路电等基础设置,因此酒泉市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无土栽培、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设备,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来支持戈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培训与引进工作。戈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因此,酒泉市政府部门可以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校建立合作联盟,培养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借助甘肃省内资源,邀请技术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打造一批具有酒泉特色的戈壁农业技术队伍,助力酒泉戈壁农业再创辉煌,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在酒泉市的实施,不仅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得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酒泉拥有先天优势,只要加强对外合作拓展、完善投资与贸易政策、创新开放型经济平台、打造特色戈壁农业,与“一带一路”建设政策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相信,酒泉定能抓住机遇,成功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将本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