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松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相对于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更具优势,不仅能保持良好的左心室结构形态,而且术后并发症少、血栓发生率低,远期效果好[1]。目前,该术式已成为临床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为探讨该术式的疗效,本次研究分析2018年期间本院收治的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李某某,女,35岁,伴心悸、气促3个月,夜间端坐呼吸、咳血性泡沫痰1个月。2018年10月14日由于心悸严重入院。查体:心尖部可发现III/6级收缩期杂音(SM),并往左腋下传导,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为中度,当体位变化时发生改变。心电图上可观察到窦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上可见左房、右房、左室变大,心胸比为0.60。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为43 mm,左室舒张末径为51 mm,且左房中存在低回声团,大小为60 mm×35 mm,房间隔上有蒂组织附着在上面,二尖瓣口可见瘤体在其中往返活动。二尖瓣如城墙样,可发现前后叶逆向。当关闭时可出现间隙,从而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为中度或重度,三尖瓣呈重度关闭不全。因此,入院诊断结果为:左房粘液瘤、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1.2 手术方法 在低体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时实施手术,具体术式选择双孔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需摘除左房粘液瘤,然后探查二尖瓣发现瓣环明显变大,前瓣叶较为松弛,腱索比之前变长。在左室进行注水实验后发现前瓣叶突入左房,此时,前后瓣叶不能对拢关闭。此时,寻找二尖瓣前后瓣叶两个交界点分别作一针褥式缝合,将二尖瓣环缩小,然后在前后瓣叶中间作一“U”型褥式缝合,从而使二尖瓣“双孔”化。与此同时,三尖瓣选择Devaga环缩成形术治疗。术后心脏杂音全无,UCG显示二尖瓣、三尖瓣返流均消失,且左房变小。
本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前左心房直径为(59.6±15.2)mm,术后为(43.7±1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为(54.5±7.2)mm,术后为(48.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尖瓣成形术是当前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术式,通过矫正瓣膜病变,促进二尖瓣生理功能的恢复。该术式具有不少优点:(1)无需长时间抗凝治疗;(2)降低了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几率;(3)能够保留瓣膜装置,从而使左心功能得到保护;(4)不会引起生物瓣的衰败;(5)不会像瓣膜置换术导致溶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相对于瓣膜置换术,该术式在瓣膜修复方面更有优势,能够保留左心室生理解剖结构,便于患者术后迅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3]。该术式已成为临床治疗二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单纯性、非风湿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
根据病理改变的不同,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分为三种类型,瓣叶运动无异常,包括瓣环增大与瓣叶穿孔等,均属于I型;瓣膜脱垂属于II型,常见的有腱索断裂或过长,乳突肌过长等。瓣叶运动受限,瓣下结构粘连等均属于III型。前两种类型病变宜选择成形术,如穿孔修补术、双孔技术、矩形切除术、人工瓣环植入术、二尖瓣叶的三角形切除术、二尖瓣腱索缩短术等。第三种类型病变在二尖瓣成形术后初期效果很好,但之后容易复发[4]。
本次所用“双孔”技术,操作简单,效果好,远期随诊显示可行性好。该术式适合二尖瓣前叶脱垂,特别适合下列三种情况:术前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诱因性质不清楚的;术后对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变性质不清楚的;多种复合病变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三点:(1)伴有瓣环扩大者应配合瓣环成形术,防止术后瓣环又变大或者发生变形引起关闭不全。(2)“双孔”技术通常选择“U”型褥式缝合,一般只需缝合1针-2针。因为缝合针数过多容易缩小瓣口面积,导致二尖瓣变窄。(3)术中一般在左室进行注水试验,因为左室内的压力相对较小,极易造成少量水经瓣口返流。特别是大的瓣体容易表现为穹隆状膨出,表示手术成功。
总之,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术式,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二尖瓣成形术术式,以期获得最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