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事迹是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下)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采访报道工作手记

2019-02-20 00:48程三娟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杨善洲保山政绩

程三娟 云南日报记者

杨善洲是怎么为官做事的

杨善洲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后,经常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杨善洲都做出了哪些政绩?

在解决温饱问题为头等大事的年代,杨善洲长年累月奔走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带头学技术用技术推行科学种田,治理水患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水稻单产连年在全省排第一,书写了“滇西粮仓”的传奇。1980年全国农业现场会因此选在保山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于1980年和1986年两次视察保山,并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褒扬:“云南保山县有一个板桥公社,粮食单产高,1700斤,确实是个好公社。”

如果说,政绩的含义是一位领导干部为政期间做了些什么,那么,把山区面积占91.79%的保山打造成“滇西粮仓”无疑是杨善洲最显著的政绩。可是,对他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发觉得,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体现在他做了什么,还体现在他不做什么。

杨善洲从不弄虚作假。胡耀邦同志来保山视察后,提出了“增百致富”的发展目标,即群众每人增收100元。杨善洲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并成立五个工作组,分别到五县区进行调研,研究如何实现“增百致富”。腾冲工作组为完成任务耍小聪明,把往年没有列入到农民收入的部分加到“增百致富”的收入里面。他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不要凑数字,要真心帮助老百姓找致富项目,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

对杨善洲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发觉得,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体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更体现为谋发展、利长远的“潜绩”。

筹备施甸建县事宜之初,县委书记杨善洲向地委提出,必须要一个林场的编制。“施甸县没有国有林,怎么申报林场?”地委书记很纳闷。

杨善洲说:“现在施甸的山头都被砍得光秃秃的,洪水爆发,就会冲出两三米的沟,必须大力发展林业进行生态治理,只要地委同意,我们就能把林场办起来。”

国有林场编制得到上级批准后,他又请求增加一个林业管理所的编制,“先帮着管管集体林,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的。”就这样,地区破天荒地给施甸县批准成立了东岳庙林业管理所。

之后,杨善洲到省里争取,并做工作发动周围村民出让荒山,足足凑够了5000亩,终于有了现在的国营摩苍寺林场。直到今天,这个林场依然在荫护着施甸人民。

杨善洲着眼于山区长远发展。直到今天,当地百姓还记得他当年确定的山区发展思路:一要多种茶,二要多栽树,三要多养畜;直到今天,当地百姓还把他总结的种树的好处挂在嘴边: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直到今天,隆阳区芒宽乡的咖啡种植大户朱自祥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杨善洲来到他家,鼓励他大力发展咖啡种植的情形,如今的保山已是小粒咖啡之乡…

对杨善洲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发觉得: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体现在创造物质财富上,更体现在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创造精神财富上。

1986年6月,一位叫杨春兰的老人因为被冤枉偷了别人的猪,喊冤叫屈找到地委驻板桥镇汉庄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仔细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工作组和信访办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指派专人调查处理。经过19天认真核查,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杨春兰家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

为了一头猪费这么大的事,有人觉得杨善洲有些小题大做;有些人的说辞更犀利:如果精力都用在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整个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还要不要搞?

杨善洲却有自己的道理:“有人认为这是小事,是因为没把公平正义放在心里,没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里,工作态度和群众立场出了问题。”事情处理完毕后,杨善洲让办公室以情况通报的形式下发各县和公社,以引起大家的警醒和重视。

“杨书记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理:群众利益无小事。”当时负责调查处理此事的苏加祥说。

纵观杨善洲30多年的从政生涯,他从不做有损党和人民利益的事;只要认准是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再苦再难他都愿意去做;他始终认为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

抱着这样的为政理念,他始终对手中的权力充满敬畏。

二女儿当年考地区中专差一分落榜,他拍拍女儿肩膀,鼓励她:“别难过,明年再考。”女儿问:“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他说:“不行!我没这个权力。”回家看生病的母亲,地委办公室派车给他,他说这是私事,不能用公车。

地区某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把在锅炉厂当工人的儿子调到自己所在的机关,他听说后当即找了过去:“你是共产党员,又是老干部,要给人民群众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

他说:“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

作为领导干部,他懂得:要选好用好干部,配强班子,用一个强有力的好班子带领大家一起干事创业。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在实践中艰难探索,选拔一批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干部充实领导班子,成为时代的选择。

杨善洲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这点。1983年7月,30多名在基层踏实肯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被选配到保山地委各级领导班子中。

政绩是什么?杨善洲用30年的从政实践告诉我们:政绩是“做事”,不是“做秀”:政绩是人民的拥护,百姓的称赞,群众的笑脸。

杨善洲绿化大亮山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退休后,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用22年的夕阳余晖带领群众将荒山变为绿洲,现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间经历的种种艰难,人们也已经耳熟能详。我们困惑的是:大亮山那么苦,为什么会有一群人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1988年,杨善洲退休了。大亮山林场成为他的新战场。一天,他和县林业局的人到省林业厅(现省林草局)去争取项目资金。林业厅厅长答应给予支持后,同行的人建议老书记请厅长吃顿饭,表示感谢。他说,没有这个必要吧,再说我们又没钱。可到了下午,林业厅办公室秘书却来通知他们,厅长晚上请他们吃饭。自己来求别人办事,反倒让别人来请客。老书记觉得难为情,便称家里有急事,一行人搭乘夜班车连夜“逃离”了昆明。

22年间,杨善洲共为林场争取上级有关部门项目资助900多万元。像他这样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帮他、支持他?

“钱给到他手上,就是用到了老百姓身上。”帮他、支持他的人说。

杨善洲总是想尽办法帮公家省钱。2008年,有一天他忽然“失踪”了,手机怎么也打不通,家人提心吊胆找了一天,第二天一早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坐夜班卧铺车到省城昆明,正在去省林业厅争取资金的路上。

2005年1月,林场临时工李兴寿正为孩子筹备婚礼,手头很紧张,几次想去找林场把拖欠的工钱结了,林场总是没钱。一天,碰到老书记的车子从寨子里路过,他就赶紧凑过去,说明了情况。老书记许诺3天内让林场出纳送给他。第3天,林场出纳果然把钱给他送了过来。

“就是因为相信老书记,林场拖欠我们工资,我们还是跟着林场干,老书记不会让我们吃亏。”李兴寿说。

一个退休的老人,没钱又没权,为什么人们依然信任他、尊重他、喜爱他、支持他?

因为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一生中,杨善洲都发自内心地坚守这样的信条: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他说,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心底无私天地宽。当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从而甘于奉献并乐在其中时,他的心胸就会变得宽广,他的人生境界就会变得高远,就会显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选择了为人民利益不解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解奋斗后,杨善洲一步步成为了这样的人。

比起杨善洲最初创业的情形,善洲林场现在工作条件已有了很大改观,但依然很艰苦,除了要守住清贫寂寞,还得忍受高海拔和潮湿环境的考验。但杨善洲在的这些年,林场的职工队伍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原善洲林场场长董继军说:“如果不是受老书记影响,大家很难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坚守这么长时间,老书记的精神足足影响了三代林业人。”

杨善洲一辈子的感悟和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对杨善洲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发觉得,他这个人其实很简单,一辈子就认准一个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杨善洲了解得越多,我越觉得他这个人太不简单,世间烦恼诱惑这么多,他却能心无旁骛,矢志不移。

梳理他一辈子的生命轨迹,我们不难找到这种人生观的形成脉络。民风淳朴的生长环境,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党的培养教育,扎根群众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实践……

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大亮山林场场部,久别重逢的杨善洲和老场长自学洪坐在星光下,有一搭没一搭地唠嗑。夏日的风拂过松海,将无比的舒适惬意献给两位大亮山的拓荒人。

“当年跟你上大亮山,原想着干满3年就回去的,没想这一干就是17年。”

“跟着我干了这么多年,我连句感谢的话都没说过。这些年,多亏了有你在。”

“这辈子能跟着你干,值了。”

“想想这一生啊,自己其实也没干什么大事,唯一觉得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背弃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人这一生可能会犯很多错误,但有一条不能错,那就是永远和人民在一起,要人民吃得饱,要人民生活好,这样人民就会保护你,帮你说话;怕就怕你得罪了群众,把群众得罪多了,群众活不下去,你就是当再大的官,群众也会抛弃你!”

真心实意帮老百姓办事,关键时刻,老百姓就会保护你。这个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理,使杨善洲更加坚信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即永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到底。从此。他更加义无反顾地把心和老百姓的心贴在了一起。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和2时0分,龙陵县境内先后发生了7.3级和7.4级强烈地震。保山地委当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地委副书记杨善洲主动请缨,要求连夜奔赴地震重灾区。而就在前一天,他因为肺气肿在昆明住院3个月,刚刚返回保山地委。

受强烈地震冲击,路上到处是山崖上滚落的碎石。余震不断的黑夜中,他和工作人员一边清理石头一边赶路。塌陷的道路被滚石堵住,他跳下车,徒步向灾区赶去。

时代在变,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情怀始终不曾改变。他从没有出过国。一次他问身边的人:“去美国要多少钱?”“6万块钱吧。”“6万块钱可以修个小水库,解决四五十户人家的饮水问题了。”他念叨着。

在杨善洲老书记的日记中,我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的困难、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很多,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但根本的东西不能变,那就是理想信念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

把林场正式移交给政府后,年逾八旬的杨善洲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老一辈革命者工作、生活的地方后,他写下了这样的感悟:千万不能忘记,现在我们革命建设、工作生活的好条件,都是老一辈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想想他们,就更加觉得,今天的我们应该多比贡献,少比享受,应该多想想自己有没有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地方。

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永远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会被时代选择,被历史选择,被人民选择。这是杨善洲用一辈子的实践悟出的真理,也是杨善洲一辈子坚守的初心。

猜你喜欢
杨善洲保山政绩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李雪健:感恩、 大爱、顽童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漫画10幅
正确对待政绩
学习杨善洲 发扬善洲精神
漫画12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