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1964年首次被发现[1],分布最广泛的人类疱疹病毒之一,通过唾液,输血或器官移植传播。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儿童感染后症状常不典型,容易漏诊。幼儿感染后常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EBV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在染色体内[3]。血清学抗体检测对EB病毒感染的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多采用多种EB病毒抗体的联合检测[4-5],EBV抗体谱可以综合判断出EBV感染时期,为EB病毒感染诊断的首选指标[6]。本研究联合检测4种EB病毒抗体,以评估儿科患者的EB病毒感染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血清标本来自吉林省一汽总医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3月22日,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 277例,其中男1 910例,女1 367例,男女比例1.4∶1。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划分为≤3岁,4~5岁,≥6岁三个年龄组。
采用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生产的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M(EBV-CA IgM )检测试剂盒、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G(EBV-CA IgG)检测试剂盒、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G(EBV-EA IgG)检测试剂盒、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IgG(EBV-NA IgG)检测试剂盒。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TECAN洗板机,安图Phomo酶标仪。
经ELISA法进行4种抗体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结果以阴性/阳性报告。
应用SPSS16.0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出现以下13种模式:模式1:EBV-CA IgM阳性。模式2:EBV-CA IgM、EBV-CA IgG阳性。模式3:EBV-CA IgM、EBVCA IgG、EBV-EA IgG阳性。模式4:EBV-CA IgM、EBV-EA IgG阳性。模式5:EBV-CA IgM、EBV-CA IgG、EBV-NA IgG阳性。模式6:EBV-CA IgG、EBV-EA IgG、EBV-NA IgG阳性。模式7:EBV-CA IgM、EBV-NA IgG阳性。模式8:EBV-CA IgM、EBVEA IgG、EBV-NA IgG阳性、模式9:全阳。模式10:EBV-CA IgG阳性。模式11:EBV-CA IgG、EBV-NA IgG阳性。模式12:EBV-NA IgG阳性。模式13:全阴。根据不同的组合模式,将EBV感染(阶段/活动性)分为三类:1、急性感染: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2、既往感染:模式10、模式11、模式12。3、感染后复发:模式5、模式6、模式7、模式8、模式9。
EB病毒的总阳性2 783例,阳性率84.93%(2 783/3 277)。急性感染779例,急性感染率23.77%(779/3 277);既往感染1 196例,既往感染率36.50%(1 196/3 277);感染后复发808例,感染后复发率24.66%(808/3 277);未感染494例,未感染率15.07%(494/3 277)。
2 783例EBV感染患儿中,男童感染1 577例,男童感染率82.57%(1 577/1 910),女童感染1 206例,女童感染率88.22%(1 206/1 367)。男女童感染率存在性别差异(χ2=19.916,P<0.05),且女童感染率高于男童。
各年龄组EBV感染阶段见表1。各感染阶段与年龄存在差异。急性感染阶段,≤3岁与4~5岁组比较存在差异( χ2=47.012,P<0.05),与≥6岁组比较存在差异(χ2=133.3598,P<0.05);急性感染以≤3岁组最高(37.15%),≥6岁组最低(14.34%)。既往感染阶段,≥6岁组与≤3岁组比较存在差异(χ2=148.0104,P<0.05),与4~5岁组比较存在差异(χ2=37.0399,P<0.05);既往感染以≥6岁组最高(48.28%),≤3岁组最低(21.16%)。感染后复发4~5岁组与≥6岁组比较存在差异(χ2=3.9159,P<0.05),与≤3岁组比较存在差异(χ2=16.1704,P<0.05);感染后复发以4~5岁组最高,≤3岁组最低。未感染阶段,≤3岁组与≥6岁组比较存在差异(χ2=24.1711,P<0.05),4~5岁组与≥6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7,P>0.05);未感染以≤3岁组最高(21.65%), 4~5岁组与≥6岁组基本一致。
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EB病毒感染患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7],症状多样,轻重不一,也可累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有报道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关联[8]。一旦感染,EBV在人体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受感染者将成为终生携带者。EBV健康携带者咽部不定时排毒,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某些因素触发下,潜伏的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和临床症状[9]。原发性EBV感染过程中首先产生针对衣壳抗原抗体IgG 和IgM(抗CA-IgG/IgM ),在急性感染的晚期,抗早期抗原抗体(抗EAIgG)出现,在恢复期晚期,抗核抗原抗体 (抗NA-IgG)产生。抗CA-IgG 和抗 NA-IgG 可持续终生。
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本研究EBV在儿科患者中的感染率达到了84.93%,高于陆萍等68.84%的报道[10]。另外,本研究显示女童感染率高于男童,与陆萍等对宁波地区的报道[10]一致,与窦蕾等对乌鲁木齐地区患儿及及杜坤等对荆州市EBV感染无性别差异的报道[11-12]不一致。可能与地区、民族差异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与确证。
随着年龄的增长,EBV急性感染率下降,既往感染率增加。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加之成人病毒携带率达90%以上,极易传染给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生急性感染的几率越大。随着年龄增大,大部分患儿已成为既往感染者,免疫功能增强,发生急性感染的几率下降。感染后复发以4~5岁组最高,≤3岁组最低,EBV健康携带者咽部不定时排毒,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某些因素触发下,潜伏的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和临床症状。未感染率≤3岁组最高,与其大部分在家中看护,与群体环境接触相对较少,接触病毒几率相对较低有关。而大于3岁,大部分儿童已经进入幼儿园,与社会接触的几率也增多,感染病毒的几率也增加,未发生过EB病毒感染的几率则大大减少。
总之,EB病毒在儿科患者中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四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可区分不同的感染阶段。
表1 不同年龄组不同感染阶段例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