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但强
成都市作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效果显著。
2017年12月,《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成都共识》发布,成都成为10个国际标准试点中首批率先启动试点工作的城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成都市积极开展标准试点调研工作、试点工作培训,并编制了试点实施方案。围绕“互联网+城市”行动方案,对标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开展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战略研究,制定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规划和技术路线图。通过在政务云、交通、城管、水务、安监等重点领域选择重点项目开展标准试点验证工作,找出差距,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本地适应性转化国际标准的同时形成一批行业应用急需的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
根据ISO 3715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评价与改善的成熟度模型》、ISO 3715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整合与运营框架》和ISO 37156《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指南》三项国际标准内容,结合智慧城市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形成三项国际标准本地化标准和本地化研究报告。
组织成都市大数据办、市公安局、安监局、市水务局、市交委市、交通信息港、天府绿道公司等单位,对ISO 37153、ISO 37155、ISO 37156三项标准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的适用性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评估。在ISO 37153标准验证方面,依据CIMM原则和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标准体系要求,制定了项目级评价指标,从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系统安全、创新能力、机制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在ISO 37155标准验证方面,建立了电子政务项目备案系统,对全市的电子政务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ISO 37156标准验证方面,建立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同时正在制定相关共享交换规范,促进政务领域的数据资源共享。
总体来说,成都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和过程与试点标准要求基本相符,仅部分内容有差异。本次试点标准依据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选取,满足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然而,国际标准的内容抽象层次较高,是一套方法论,要落地实施指导实际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一套更为深化、细化的标准。
成都市以标准为基础、实效为导向、评价为抓手,推动和监督各行业各领域建设,着力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加强统筹推进。成都市政府成立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政务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设立成都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负责牵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发展和电子政务发展。
在规划层面,制定《成都市“互联网+城市”行动方案(2017-2020)》、《成都市政务云建设规划(2017—2020年)》,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
在制度层面,制定出台《成都市公共数据管理应用规定》《成都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成都市政务云管理办法》《成都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范,加强公共数据统筹管理,大力破除信息孤岛。
其次,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成都市通过“云”“网”“端”“数”来促进全市各级政务部门基础设施统建共用、信息系统上云互通、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高效协同。
同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光网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超过50Mbps,免费Wi-Fi覆盖主要公共场所;感知体系覆盖城市道路、建筑物、地下管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智能化。
运用城市智慧化应用,打造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建设全程全时的民生服务,构建便捷的城市生活服务,建立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构建智慧的安全监管,建立绿色的生态宜居服务,打造天府市民云APP和天府通终端服务机。实现城市高效、便捷、精确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
打造城市智慧大脑——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通过构建城市智慧大脑,打造城市服务中心、城市治理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