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现金结算是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村级财务收支的主要结算方式。随着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尤其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等项目的推进,村集体在小工工资、农户补偿款等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往往容易出现现金支付代签、原始凭证不准确等情况。为此,雷甸镇探索推行了村级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给村里的工人结算工资时,需要一个一个找到工人签字发钱,往往得跑上好几趟。现在只要到银行或是用网银一次转账就可以了。”雷甸镇雷甸村党总支支部委员、报账员章伟表示,“试点运行一年,村里转账结算已超过80万多元。”
雷甸村的变化是雷甸镇探索改革传统村级支付方式,加强村级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管理的一个缩影。去年11月,雷甸镇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村级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管理的实施方案》(雷政〔2018〕115号),标志着村级收支“零现金”在全镇推行。
据了解,以前村里每一笔报销,即使是采买办公用品这样很少的一笔钱,也需要到镇“三资”管理中心盖财务章,每次报销后都是领现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代理会计表示:“推行村级收支‘零现金’后,支线不见钱,收支更安全,也更不容易作假。”
多年蓄势谋一朝勃发。早在此前,雷甸镇实际已经对大额收入实行了转账方式,主要包括:一是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资金,原则上以转账方式转入;二是进入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集体产权流转的项目资金收入,由中标方(受让方)直接将资金转入指定的村集体账户,凭银行转账凭证入账;三是财政补贴资金一律通过财政账户转入集体账户;四是社会捐赠资金、代收代管资金、借入资金等均采用转账方式转入,不得收取现金。
从2017年开始,雷甸镇还指导各村社开通了集体账户的网上银行。从去年1月起,雷甸村按照镇里安排,试点实行村级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管理一年,为全镇推行积累了经验。
雷甸镇纪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村级收支“零现金”可以使每一笔资金流向有据可查,有效预防坐收坐支和挪用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杜绝村干部截留或者冒用村民名义套取资金现象。
据介绍,村民也感受到了变化。包括工程项目款支付、村级债务偿还、村干部工资奖金发放、农户各项补贴补偿发放、小工工资及各类误工补贴发放等在内的多个款项,均采取转账、打卡等非现金结算方式。村民纷纷表示,现在外出消费都“零现金”了,没想到村里务工支付也跟进很快。
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代理会计则认为,非现金结算方便了村民快速领取应得收入,不仅是对村民负责、对村干部负责,更是有效减轻了村报账员的工作量。
除了村级资金收支全面实行非现金结算外,《实施方案》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使用村务卡结算。按照市县安排,雷甸镇所辖各村社村务卡正在办理过程中。
据湖州市农经处处长章火根介绍,2017年11月,湖州市在浙江率先出台《关于建设清廉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围绕清廉乡村政治功能、纪律屏障、制度体系、文化土壤四个方面提出16项举措,推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实行村务卡结算制度就是其中涉及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任务。
村务卡是指具有透支功能的、以个人名义申请开立的银行贷记卡。各行政村原则上确定3名持卡人,一般为党组织书记(董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报账员,可依程序申领。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由“三资”管理中心统一登记备案。
浙江省早在2014年专门出台意见,加强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非生产性开支是指用于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报酬补贴、办公和会务费、交通差旅费、招待费、外出学习考察、报刊订阅以及捐助赞助等各项费用支出。
章火根对记者说,下一步市里计划通过推行村务卡,逐步取消村级备用金制度,实现村级收付结算均通过非现金方式。市里还正在探索村级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为实现村级财务报销程序“上网”做准备,解决村务卡账期问题。
据介绍,在方便消费的同时,也注重强调严格村务卡管理。费用支出发生或付款时,须取得合法票据,写明用途或事由,并有经手人、证明人的签名,审批人审批,经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审核后,由村报账员根据票据内容采取转账、打卡等非现金方式结算。对内容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的票据或不合理的开支,村报账员需拒绝支付,代理会计有权不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