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的热点和焦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渐浮现,新型教学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如何将新型教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中是实现教育进步、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初中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体育,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需深入思考的课题。基于此,主要探究了在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新课改深化和素质教育推行普及的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它不仅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学生其他素质的深化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1]。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摆脱体育学科游离于教育体系边缘位置思想的束缚,结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体育学科功能,建立多元化教学目标,在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体育核心素养简述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中所提出的一个创新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及经验和品质等综合形成的素养,其是核心素养在专一学科领域中的表现,是带有独特学科特点的教学成果,也是学科育人功能和作用的体现。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知识、技能以及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整合,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运动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2]。其中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获得、评价以及转化体育知识和运动相关技能的能力,同时还伴随着思维的成长和感悟体验的丰富,这是终身体育理念建立的先决条件。运动实践能力则是学生为完成某一特点体育任务,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伴随着动机的产生、情感的变化等活动,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载体。社会适应能力则是学生在多变的体育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合理调试能力,是调节、控制以及驾驭等活动的集中体现,是终身体育的最终结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心理变化明显且学业任务也同样加大,所以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突然变化的身体所带来的不适感,许多初中生都会感到压力倍增,急切想要得到释放,而体育就成为他们尽情释放的渠道。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就在于舒缓学生紧张情绪,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提升学生身体机能,使其初步建立终身锻炼的意识,积极主动、不受外力督促地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并始终保持对运动的热情[3]。与此同时,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行为出现误区,这将会对学生未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助于使他们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并建立健全的人格,最终为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1.注重德育渗透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本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此时教师也要重视德育渗透,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学科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性,从思想上、态度上以及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化,以此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要想使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并且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将其当作一项常规、常态的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严格遵守该目标,并围绕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引进演示法、指导法、实践法等,在多元模式下不断活跃体育教学的气氛,并据此使学生的学习和运动更加富有乐趣,以便有效激发其主体意识,辅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形成良好的体能素质,继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綜合能力,以此增强其体育核心素养。
3.教师加强学习,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先拥有良好的品质,具备为人师表的优秀特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个人的教学管理水平,然后从体育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情感影响等多个方面提升自己,全方位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推动其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先具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而开展教学的意识,积极吸收和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展现全新的体育课堂,以便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在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继而建立终身体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洪涛.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
[2]王君.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体育风尚,201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