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保护提案一则

2019-02-19 02:39王淑莙
天涯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化名人邯郸祖父

王琴堂,字韵泉。号啸山,生于1859年,卒于1932年,他集文人、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慈善家于一身,是邯郸近代历史上文化名人,是对于邯郸近代史有影响的人物。

资料提供者王克楠(左)与王琴堂孙女王淑莙(右)于王琴堂故居合影留念

王琴堂刻苦读书,31岁中举,46岁考中光绪三十年的进士,当时清王朝派12名新科进士到日本留学,王琴堂被选中,就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精通日、英两种外语,是邯郸历史上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人。王琴堂回国后先后担任“徐州师范学堂”监督和“苏州法政学堂”提调。民国后,被选为临时省会议员,他兴办实业,担任过邯郸县商会会长。

王琴堂积极从事当时邯郸的慈善活动,1920年,邯郸大旱,他积极办理“以工代赈”,组织灾民修筑了邯郸到大名、邯郸到武安的两条公路,重新修整丛台。设立平粜局,从南方购来粮食,评价卖给灾民。1928年,他在丛台北侧重新建立孤儿学校,收容了数十名贫家儿童,教授谋生手段,其中不少学生后来成为有用之才。

王琴堂人品高洁,为儒时守贫,为官时正派廉洁。作为邯郸近代历史的文化名人,王琴堂的成就还在文化上,他博学多才,诗歌、书法、绘画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县志称他“尤邃于说文,为文皆典丽堂皇,诗更扬仡雅”。王琴堂的著作有《唾余轩矜草》三卷,《唾余轩文集》二卷,《啸山散体尺牍》一卷,《读鉴地理汇钞》六卷,《说文分韵附注》五卷。王琴堂的诗歌底子很厚重,他不追求华丽,追求朴素,有一种淡泊志远的意味。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书画,他的大楷字结构严谨,体形妖媚而蕴筋骨,行书则婉转自如,飘逸劲秀。王琴堂尤其擅长画梅花,当时被称为邯郸“三绝之一”,他画的梅花,在他生前就是省内外行家收藏的珍品。他的文字和书法在现代丛台上有遗迹,丛台有他的画梅五古及楷书诗碣、《丛台集序碑》;在黄粱梦卢生祠有他的卢生庙重修碑记、卢生庙的集诗画联为一体的碑,这几块碑是邯郸地方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王琴堂对于邯郸有历史特殊贡献的,还有一笔,就是两次总纂《邯郸县志》,成书于1933年,即是现在的《邯郸县志》民国本。这个读本较以前的县志更为详备,分类也比较科学,对于后来的编志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综上所述,王琴堂确实是我市在清末民初的地方文化名人,王琴堂与邯郸历史上其他文化名人比起来,是有建筑遗迹的。他的故居在邯郸市新街中间(丛台南门),这所建筑群有前后两进院落,房屋大抵30间,是1908的建筑的,距离现在正好是一百年的历史。名人故居是看得见的文化,在全国不少重视文化旅游的城市,对于名人故居都十分重视。可是,我们在春节后前去考察,只见王琴堂故居已经惨不忍睹,其大部分房间已经房顶坍塌,具有鲜明儒家文化的影壁墙不见了。2000年的时候,这面影壁墙还在,上面有一副很有儒家文化的对联:圣贤有教修身齐家,天地无私佑善佑福。

邯郸的经济正在发展,文化的发展要和经济同步,邯郸作为四省交界文化中心城市,有要自己的文化名人,文化名人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牌,我们培养当代的文化名人,更要重视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对于清末民初的地方文化名人——王琴堂,确实到了該好好保护,本着“以旧修旧,保留原样”的原则,进行房屋翻修,让其真正成为邯郸的一处文化风景,使外地人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邯郸。

附:

祖父王琴堂一些往事

王淑莙

在邯郸市丛台公园碑林的西廊里,我见到了祖父王琴堂(字韵泉)和曾祖父王敬修(字时敏)的墓志铭。

祖父的墓志碑,在从南朝北数的第七块嵌石处。曾祖父王敬修的墓志碑是从南朝北数的第三块嵌石处。

祖父的墓志碑上书:“相继续四絃。”几次回乡,我寻找并拜访了祖母的后人。但终因事已相隔半个世纪之多,知情的老人均已故去,我了解到的仅是些皮毛而已。

原配祖母王李氏是邯郸户村人。1879年,祖父十九岁中秀才后,曾祖父王时敏为其完婚。婚后祖母王李氏,在1880年生下大姑王绣,1884年生大伯王綎(王系青)。大伯三岁时,祖母王李氏去世。

在1885年2月24日,曾祖父王敬修过世。祖父守孝三年未娶。

在祖父三十二岁时,曾祖母决定给祖父续娶。此时,恰有爆台寺芦姓人家的女儿已及妣待嫁。其父卢清林是河北顺德人,灾年逃荒到邯郸县爆台寺定居。在县衙门前修理笼屉,他有三个儿子卢召、卢和、卢魁,卢魁当时是个武秀才,女儿最小。听说过世的王敬修先生,长子未娶,便让媒人上门提亲后,择吉日将婚事办了。遗憾的是祖母王卢氏,婚后十年未能生育便去世了。

1893年曾祖母王王氏病逝。在十年内,祖父丧父母、丧妻子。他便无心再谈婚娶之事。一心一意读书,不久就被提拔为贡生。

1901年,祖父续娶了邯郸县胡村的第三位祖母,郄氏。她的父亲郗秉智是前清举人,在乡任教教书。有一子郗镛(是监生)和四个女儿。郄氏祖母(是郗秉智的第几个女儿不详)从小受父亲的教育知书达理、人很贤惠。不久生了二伯父王绘(王素元1903年—1974年)。

因叔祖父跻堂无子,祖父就将二伯父过继给叔祖母为子。1904年祖父中进士。1908年,被江苏藩台陆仲琦委派到徐州师范学堂任监督。1909年,祖母郄氏在徐州生下二姑王绮(小名徐珠子,卒年不详)。

1910年祖父调到苏州法政学校任提调,祖父忙于工作。年轻就守寡在家的大姑王绣,很受祖父宠爱。祖父将大姑带到徐州。大姑与祖母郄氏年龄相仿,性格善良又内向的祖母郄氏,忍痛送子给叔祖母丁氏后,心情也很忧郁,就在二姑王绮三岁那年,第三位祖母王郄氏也去世了。

2008年4月,我在郗朝堂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第三位祖母的后人。了解了祖母王郄氏的上述简况。听说祖父的岳父“郗秉智”先生的墓碑现保存在麦地里。我便到现场去看。遗憾的是由于该墓志碑在修高速公路的时候被损坏,阳面向下倒在麦田里,所以没能看到碑文。2011年4月5日,我在郄秉智的孙子郄文民的带领下,来到他家的麦地里,拍下了照片。旁边的石头就是郄秉智先生的墓志碑。

关于“郗”在古书中读“chi”。“郄”在古文中同“卻”。祖父墓志铭中祖母的姓氏刻的是“郄”姓,而我拜访的是“郗”姓。不知是否一家人。但是,确有“郗”姓女儿当年嫁给清末进士之事。

我的亲生祖母王傅氏(1889年生—1957年夏去世)是祖父续娶的第四位夫人。听曾在邯郸老宅住过的傅瑞霞姑姑(舅爷爷的女儿)讲:祖母的祖籍浙江绍兴。傅家的祖辈,在乾隆年间行医。后随官迁到永年广府,在城内西草市街居住。

听永年广府的富子(舅爷爷的儿子)舅舅讲:“祖母的父亲叫傅祝,是光绪年间的秀才,在家是长兄。傅祝生前在永年县衙“为人写状”(讼师),他共有七个子女(四女三男)。

傅家一门两女,嫁给同榜两进士为妻,当年轰动了永年广府。

祖母从小受父亲教育知书达理,为人十分谦和、包容,干事特别认真,因兄妹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境比较贫寒,祖母在家十分勤劳,也很爱干净。

婚后她经常和佣人一起下厨房做饭干活,没有一点进士夫人的架子,也从不和人发生口角。1912年祖父赴任安肃县任知事时,勤劳的祖母带着纺车与祖父同行赴任;在祖父任职期间,她不请厨师,亲自到厨房为祖父做饭;祖父穿的鞋也是祖母亲手所做。这在当年曾被安肃人传为佳话,受到人们的尊重。

祖母一生共养育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他们个个长得眉清目秀,十分可爱,既具有祖父善良、倔强的品格,又有祖母美丽、聪明、贤惠的气质。

他们的出生给祖父晚年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欢乐。闲暇时他常为自己心地善良的小宝贝们发愁,所以他很早就给儿女们订了娃娃亲,安排了他们的终身大事,想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后,儿女们不受苦。但他没有想到恰恰是他为儿女们订下的封建婚姻,断送了三伯的终生幸福,结束了四姑短暂的人生(25岁就因病去世)。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了。就在那年秋后,父亲三年学徒期满,开始拿薪金了,十分孝顺的父亲和母亲就商量回邯郸老家去接祖母。

祖母的到来,让我们高兴极了,特别是妈妈更高兴,她又能上班了。1950年1月,二弟出生,他先天体质弱,但在奶奶精心的照料下,他活了过来,也很健康。当时,我们全家7口人,仅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和母亲给人打毛衣、洗衣服挣点零花钱,日子过得很拮据。

1950年春天,北京失业人员登记。娘因为有文化(河北女子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现中国妇女大学的前身),不久就安排到学校当了代课老师。因工作干得出色,很快就转正了。有了工资收入,又有奶奶在家给我们做饭,我和大姐放学后,轻松了很多。家里人一下增加到11口人,仅靠父母的工资是不够的。那时我和姐姐及大弟都已在学校读书了,为了分担家庭的经济困难,我们放学做完作业后,就给人家火柴厂加工火柴盒,或给邮局加工邮包的挂签纸(砸上面的气眼)等。姐姐年纪大点,她用冲子和工具在邮签纸上砸出气眼孔,我和弟弟便在气眼孔内穿上气眼,交给姐姐,她再用撑头将气眼撑开,然后用平头锤子敲平,我们感觉挺好玩,还能挣些钱补贴家用,所以每天干得都很开心,也都很认真。

爹和娘提工资后,我们就换成二间半北房住了。奶奶、姐姐和我住在有砖炕的半间耳房,三姑一家住一间,爹、娘和弟弟们住一间。房子虽然不大,可比原来宽敞多了。我们全家动手糊顶棚、刷墙、糊窗户,将房子收拾得干净明亮。

1953年11月,北京市发行面粉购买证。1954年食油(麻酱)又实行计划供应。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月定量供应。我家人口多,吃得多,粮食不够吃,我娘就用白面与人家换粗粮。月定量内的一斤白面可换回二斤粗粮,还可用粮票换白薯,粮店一斤粮票可买五斤白薯。四口之家,可买五斤粮票;五人以上,可以买十斤粮票;我家七口人以上,可买七十五斤白薯。

因为粗粮都比大米、白面便宜几分钱。所以那时候,粗粮是我家的基本主食。奶奶为了让我们吃饱,她经常喝糊糊,吃白薯,让我们吃两样面的馒头。1954年姐姐上中学后,在学校入伙吃饭了,娘将面票多拿给姐姐,让她在校多吃些白面。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加之操劳过度,1956年秋天起,奶奶就经常咳嗽,妈妈让她上医院看看,奶奶说:“因为用凉水洗东西着凉了,没事,别乱花钱。”后来娘带她去医院检查确诊是得了肺结核。她就开始打针、吃雷米封药片,娘还尽量给奶奶做点有肉的菜让她吃,可她总悄悄地将菜拨些给姐姐,姐姐又将菜拨些给我。不懂事的我,还心安地吃光。

第二年春天,老姨奶奶来京照顾她,她坚持要回老家,平时学校不能请假,娘便在放暑假的时候和老姨奶奶一起将祖母送回了邯郸,没过多久祖母便在邯鄲去世了。1958年姐姐得了肺结核,1967年我因结核性盲肠炎手术。这时候,我感到很愧疚,如果当年我不吃奶奶的营养,奶奶就一定能再多活几年。

我的奶奶虽然没教给我什么惊天动地的本领,也没告诉我什么做人的大道理。但是她以极平凡朴实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教会了我人应该怎样生活,她贤惠、勤俭、勤劳的品质使我终身受益。

资料写作者:王淑莙,退休干部,现居北京。

资料提供者:王克楠,公务员,现居河北邯郸。

猜你喜欢
文化名人邯郸祖父
祖父瓷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文化名人
———刘训毅
祖父的一封信
清代邯郸教育
鸡犬不宁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