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据说,娱乐圈现在有一条“赵本山定律”,无论曾经多么的“小鲜肉”,最后都会长得像赵本山。好事的网友把一些男明星的照片拿来跟赵本山对比,果然颇有神似,陈冠希、吴彦祖、余文乐、胡歌、张震乃至日本的小栗旬、美国的约翰尼·德普,纷纷“赵本山化”。
从“赵本山定律”的产生,你就知道当前的世界已经无聊到什么程度。但凡与娱乐相关的信息,都有一个特点—没事找事。这一类的信息最多、最为碎片化,最能让人的智商降维,它们体现自己的价值的办法,就是尽力掩饰它们会降低智商的实质。
所以人们得想办法,让那些毫无意义的信息看起来有逻辑一点。于是就出现了“赵本山定律”这种一眼望去非常具有逻辑精神的东西。
正如,今天很多人的生活很富足,有很多很多的钞票,一些炫富的人会把现金倾倒在床上,制造一种视觉冲击,而看的人之所以羡慕,是因为对那些钞票的目测数额,可以和某种资源对应起来,比如汽车、房子和美女。这就是内含的逻辑,不管这个逻辑有多么的庸俗。
好,那我们接下来就思考一个问题:“赵本山定律”背后蕴含着什么逻辑?
最先进入人们的认知的,当然是两个事实:那些男明星很好看,赵本山不好看。事实上,“赵本山定律”之所以能火起来,正是因为着两者的对比,让这种本身并无关联的拼凑,显得很有“冲击力”。这里面就包含着社会集体审美取向,从外观上说,人们认为赵本山这样的长相是错误的。
赵本山是个艺术家,但当艺术家变成娱乐圈的一部分的时候,就没有人会再警醒自身应当对艺术保有必要的尊敬。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赵本山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年,爆仓的原因,就在于他把自身过度娱乐化了。
被娱乐喂大了的社会胃口,不能停止进食,所以一种自给的信息生产方式就形成了,“赵本山定律”应运而生。
娱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寻找轻松的笑料和超乎日常的刺激,就是为了不需思索的快乐。为了浅薄的快乐,它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一尊神像,砸碎了也不过就是一些土块,有什么神圣?这就是娱乐最擅长的解构。当然,它往往是解构不该解构的东西,而没有胆量去解构应当解构的东西。
为什么没有胆量?因为娱乐业的目的是轻松地赚钱,而不是张扬什么理想。理想,是属于进步主义的。
赵本山长得并不难看,即便真的难看,也不关乎任何有意义的领域。唯一的问题是,他把自己抓起来扔进娱乐这个酱缸里去了,进了酱缸的人想要干干净净地爬出来,很难。从去年的一大堆偶像崩塌事件以及今年的魅力大叔吳秀波的丑闻,都可以推知这一结论。这就是超乎寻常的回报必然伴随的成本,可以肯定,没有人能逃脱得了这个套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设破灭事件发生,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本山大叔退出江湖有年,依然不能逃脱被娱乐调侃的宿命,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一个艺人,一个明星,身在娱乐圈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就是娱乐本身。然而他事实上只是娱乐的工具,作为工具,在娱乐的支配下去撕毁一些一部分人认为珍贵的东西,最终娱乐也会把它的工具撕毁。砸碎一切,这就是娱乐,当它疯狂起来,缰绳已经无法制约的时候,它就会自爆,把自己炸碎。爆炸之后,灵魂出窍,把一部分碎片收拾起来,拼凑出一种像是新秩序的东西,然后又开始生长,走向下一次爆炸。去年的明星补税、行业震恐、资本抽身,就是这个逻辑的结果。
当这个行业炸碎、必须低调的时候,圈子就从一片喧嚣变成相对寂静。然而被娱乐喂大了的社会胃口,不能停止进食,所以一种自给的信息生产方式就形成了,“赵本山定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