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剑飞
2018年12月16日,随着阵阵锣鼓声响起,欢动的醒狮吐出瑞联,位于渝北区的重庆乡愁博物馆近日落成。该馆可以让人们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白天去赶集吃乡土菜,买创意十足的农家产品,等民宿酒店建成迎客之后,还能夜住民宿感受鸡鸣犬吠,寻找记忆中的乡愁。
乡愁博物馆就是收纳和展现乡村生产生活历史的一种场所,这种展示不仅可以勾起人们的乡愁,留住人们的记忆,也是对乡村文化和文明的一种整合、拯救和打捞。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生产生活方面,更是日新月异,以往那些笨重的生产工具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那些贫穷的生活状态如今也已经成为回忆,虽然时代发生变化,这些生产工具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却蕴含着很大的意义,需要采取措施,将这些生产工具进行整合,还原以往的农村生活,以此来实现忆苦思甜,抚今追昔,达到警示和激励教育的效果。再者,一些生产工具凝聚着先辈的聪明和智慧,是特定条件下劳动人民的一种发明创造,因此,展现这些物件,也是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聪慧和当时生产发展的文明进步。这是乡愁博物馆承载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也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才出现了乡愁博物馆。在这里,不仅能够触摸到乡村历史发展的脉动,也能够接受深刻、生动的精神洗礼。因为这里的每一件物品背后都凝聚着乡村发展的轨迹,触摸这些物品,可以从中感受到乡村发展的艰辛,曾经生活的贫苦,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比如,看到那些农具,就可能想到曾经生产的落后,农民朋友的艰辛,从而意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品尝到曾经的食品,就可能想到旧日生活的窘迫,从而牢固勤俭节约意识。这些都是乡愁博物馆可能释放的教育功能和精神功效。
只是,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不能只是沉睡在博物馆中,还应该让这些物品站起来、活起来,这就需要相关方面在增加互动性上下功夫,通过开展相关的农村文化活动,比如,教导游客学习使用农具,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讲解食物背后的沉重故事和来源,增强游客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活动丰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效。
乡愁不只是一种情绪和心理,也是一种文化需求,乡愁博物馆的出现,无疑为乡愁提供了一个满足和释放的所在。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好这种载体,丰富其功能,使其成为乡村文明的博物馆,乡村文化的收纳箱,乡村振兴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