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首都公交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能力的对策

2019-02-19 02:59:43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客运分公司
城市公共交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乘务管理员公交车

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客运分公司 崔 迪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公共交通的安全性是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保障,更是确保乘客平安、社会安定的重要环节。

北京公交集团作为城市公交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扛起安全责任,确保首都公共交通安全稳定。因此,不断提升首都公交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能力尤为重要。

1 深化教育管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基础能力

1.1 公交全体员工实施“人本化”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公交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提升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会定期对员工提出安全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但从员工掌握情况来看,还存在缺失和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安全敏感意识还不够,防范措施未落实,应急处置上有偏差。所以,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以人为本,使教育更加入心入脑。

一是用教育方法吸引人。既要用说教式、灌输式教育强调制度、流程、预案,更要通过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理解记忆和熟练掌握。应分岗位建立员工安全教育标准,将互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可建立安全体验中心,通过实物模拟、VR等技术手段让员工亲身参与,把安全事件的“经历”深植于心中。

二是用使命文化感染人。员工上岗前高声诵读安全职责,增强仪式感、明确规范、形成制度。将此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严肃的宣誓仪式,牢记安全使命,强化责任意识。

三是用动态提示帮助人。安全管理贯穿于公交车辆运营的每个环节,会随着时间、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而变,安全教育不能一劳永逸。要在定期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动态安全提示,可通过车载设备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信息提示。如:出车前结合天气特点提示,行驶中结合交通路况、客流变化提示,收车后结合乘客意见、车辆状况提示等。

1.2 驾驶员实施“精细化”健康管理

公交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服务水平,乃至行车安全。公交一线员工长时间固定坐姿、饮食作息时间不规律、工作精神压力大,是颈椎、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近年来,公交驾驶员突发疾病甚至猝死、心理失衡行为异常导致的公共安全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员工身心健康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一是建立健康状况主动报告制度。在驾驶员每日上岗前,增加健康状况报告环节,主动向管理人员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不良反应。一方面增强驾驶员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掌握员工身体状况第一手资料,可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和预案。

二是建立身体健康管理系统。明确驾驶员健康体检制度,严格强制体检,未体检或体检未通过者均不得上岗,做好检查结果私密性保护。对于驾驶员检查结果要系统建立档案,依据体检结果,形成分类建档、分类跟踪、分类管理。

三是建立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的驾驶员要加强心理辅导,及时干预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负面心理情绪,降低“人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风险。在基层单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缓解疲劳,达到减压效果。对于突发情况和个别问题,应及时介入心理咨询和有效疏导。

1.3 乘务管理员实施“标准化”考核管理

为提升公交车安全保障水平,根据有关指示精神,2013年开始在公交车上配备乘务管理员,其主要职责是维护车厢秩序和车辆安全,协助驾驶员处置突发事件。乘务管理员在公交车运营生产过程中处置突发事件,制止车厢内纵火、抢夺方向盘、携带违禁品乘车等事件,仅2018年就处置了各类突发事件6200余起,为维护首都市民乘车和运营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乘务管理员主要由外埠进京务工青年组成,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发挥作用大小不一,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乘务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每名乘务管理员都能熟练掌握岗位职责,具备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一是工作规范要有标准。在岗位培训明确基本职责的基础上,应细化工作规范,在文明用语、安检行为、协助服务等方面制定明确规定。

二是安全装备要有标准。现乘务管理员均配备了便携式灭火器。是否配备其它安全应急处置装备及如何依法使用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合法性和配备标准。

三是监督考核要有标准。对于乘务管理员履职情况,依据乘客反映的意见和各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明确考核的具体标准,未达标的要启用淘汰机制。

2 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技术防范,提升预防能力

2.1 完善公交车辆实时监控技术体系

“首都无小事、公交无小事、事事连政治”是北京公交抓安全维稳工作的第一意识。北京公交现有常规运营线路1221条,线路遍布北京城区、郊区及连接京冀的长途线路。公交车辆运营过程中,驾驶员与乘务管理员单兵作战,要负责车辆安全和车内乘客安全,掌握车辆运行轨迹和车内情况十分重要。

一是用好车载卫星定位监控。积极争取政府财力支持,完善公交车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建设。通过车辆定位,实时掌握车辆状态和行驶轨迹。对于实际行驶情况与计划差距较大的,应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找出非规原因,避免安全隐患。

二是完善运营车辆视频监控。现有部分车辆未能实现车厢内实时画面传输。应充分借用5G来临之势,加大车辆通信设备的调整和配备,实现实时语音通话、现场声音画面调取等功能。

三是推广公交站台视频监控。目前1万余处公交站台只有近700处安装了监控设备,大部分公交站台还没有配套监控设施。公交站台监控设备不仅有助于公交安全保障,更有利于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

2.2 引入新技术增强重点隐患防范

公交车辆目前不具备对乘客安检的条件,公交车上出现安全突发事件的概率要远大于其它公共交通工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公交车的暴力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结合重庆万州抢夺公交车方向盘事件、北京957路公交车纵火事件等典型案例,采用新技术加强预警防范势在必行。

一是安装驾驶区隔离设施。要从本质上阻止犯罪嫌疑人抢夺方向盘等干扰驾驶员的危险情况发生,公交车辆须配备防护隔离门,实现驾驶员与乘客的物理隔离。

二是安装易燃易爆挥发物监测预警系统。在车内安装油气分子浓度监测终端,乘客上车时携带的物品或包裹中易燃液体的分子散发出来,监测终端根据浓度作出报警提示,便于快速排查并为及时处置争取时间。

三是安装人像识别比对黑名单系统。在公交车上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对每个上车乘客进行拍照识别,将图像与公安机关授权使用的黑名单进行比对,并做出相应提示预警。

2.3 采取技术手段提升应急处置的时效性

公交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最关键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在国内外出现的惨痛教训中,往往是因为处置不当造成了次生灾害。所以,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一是安装使用一键报警系统。在公交车驾驶舱内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启动报警按钮,远端指挥中心值守人员同步接到报警信息,并可通过车辆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即时掌握车辆所处位置、车内具体情况,与公交110、消防119联动处置。

二是安装使用车辆警报系统。车厢内发生突发事件,启动警报系统,控制器会发出警告声音,以此来震慑不法人员,驾驶员、乘务管理员形成快速联动,车内乘客及时疏散,并提示通知车辆周边社会人员。

3 广泛动员力量,突出群防群治,提升综治能力

3.1 完善综合防控机制

公交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一个企业问题,仅靠现行的公安机关和公交企业二元主体结构模式对于应急处置还显得势单力薄,应构建公安机关、公交企业、地方基层组织三位一体的管控模式。

一是建立公安机关为核心的外部防控。进一步落实公交车辆年检制度、加强公安专业队伍建设、完善易燃易爆物品的管控体系、对重点人员的有效监管等。

二是建立公交企业为核心的内部防控。企业上下级间、专业部门之间要统一步调、即时联动,建立机制、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能高效解决处置突发事件。

三是建立地方基层组织为核心的基层防控。整合社会综合力量,建立由公安机关牵头,社区民警、居(村) 委会干部、公交企业内保干部、治安志愿者等参加的基层防控机制,对于造成公交突发事件的隐患风险进行干预,对于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置。

3.2 广泛宣传营造声势

普通民众普遍缺乏公共安全知识和基本的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发挥宣传优势,广泛营造公共交通安全氛围,提升车内人员的安全认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整体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应急处置宣传。对企业全体员工重点讲解汽车火灾特点、预防逃生、有效组织乘客安全疏散知识,公交车上配置的灭火器、安全锤、监控设施使用技巧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时机和方法,提升公交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是做好舆情应对。提高互联网条件下社会沟通能力,讲好公共安全故事,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为维护公共安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2019年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要强化宣传警示教育,通过发布案件进展情况、以案释法、褒扬见义勇为行为等方式,向全社会传递惩治妨害公交车安全驾驶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3.3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仅凭公交员工防范处置公交车突发事件有很大局限性,存在发现问题相对滞后、现场处置力量有限等客观困难。动员乘客参与其中,会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可有效提升防范处置时效性。

一是招募平安公交志愿者。建立积分奖励机制,积极动员公交乘客中的大学生、党团员等群体,开展义务安全防范处置协助工作。对于提供重要线索或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志愿者可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

二是提倡安全文明乘车。公交企业、公安机关、社会媒体等多渠道、多维度加大文明乘车宣传,特别是安全乘车、公交车违禁品、应急逃生等内容的宣传,广泛提升社会认知。

三是倡导乘客敬畏生命。如今,一些公交车安全突发事件的导火索是乘客之间或乘客与驾驶员争执引发。公交企业要求驾驶员要以乘客生命至上,并设立“委屈奖”。应倡导乘客发现矛盾纠纷时果断站出来,发出正义之声,守护全车人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乘务管理员公交车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你们认识吗
我是图书管理员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12-18 02:32:07
我是图书管理员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 01:48:39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铁道学报(2020年7期)2020-07-30 09:34:28
可疑的管理员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32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幼儿画刊(2017年5期)2017-06-21 2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