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2018年7月云南省提出了“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新时代命题,并于2019年2月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美丽县城”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3年努力,力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为此,云南省永平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围绕把永平建设成为“中缅陆路大通道上的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云南省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滇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科学定位早谋划,周密部署补短板,压实责任强推动,迅速掀起了“美丽县城”建设高潮。
永平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澜沧江东岸,属于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和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县288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汉、彝、苗、白等22个民族18.5万人,其中有贫困人口6055户2168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6.94%。2015年8月以来,经过四年的持续奋斗,永平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于2019年4月成功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然而,面对脱贫的骄人成绩,中共永平县委、县政府没有止步,而是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思考脱贫之后永平该怎么办?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永平县委、县政府通过学习领会中央、省、州精神,借鉴周边和发达地区经验,吸纳领导和专家意见,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战略性思考和部署,确定了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时期“两手抓”的工作重点,即一手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统揽,抓好农业农村的持续巩固发展;一手以“美丽县城”建设为统揽,抓好城乡融合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在总体思路上,永平县就是要做到“两手抓、两统揽、两过硬”,而在四年脱贫攻坚发展积累的基础上,永平县“美丽县城”建设可谓正当其时,其原因有三。
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是发展所需。2015年以来,永平县按照“老城片区改造提升、新城片区强基拓展、曲硐片区保护开发”的市政建设思路,通过强化市政建设、打造旅游景区等,创建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等省级牌子,推动永平县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实践证明,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是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此外,永平县前期工作成效也为“美丽县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对照“美丽县城”建设指标要求,永平县21项二级指标中已有3项达标,58项三级指标已有28项达标,按照建设进度计划,2019年可达标14项,2020年可达标16项,2021年全面达标并巩固提升。
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是民心所向。县城是一个县域的经济综合体,是人才聚集、机遇聚集、财富聚集的地方。从县域经济发展来看,城镇或者城镇化的主要载体,龙头在县城,支撑在乡镇,辐射在农村,而县域经济的城镇化重点就是县城的城镇化,推进“美丽县城”建设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既是经济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是永平县的民心所向。在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起的2019年“美丽县城”网络评选活动中,全县人民激情高涨,全县18.5万人投票达28万多票,可以说,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建设“美丽县城”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是决心所在。俗话说,信心和决心比黄金还要重要。永平县委、县政府在脱贫之后没有停步,自加压力、主动作为,既在脱贫上持续用力抓好农业农村,又抢抓机遇抓好城镇化建设,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抢抓政策机遇、苦干争先追赶的发展决心。“美丽县城”建设省级专家组到永平调研时给予永平高度评价:“永平县在‘美丽县城’建设上,是基础差、困难大,认识高、谋划早,措施实、投入大!”这既反映了永平“美丽县城”建设的现状问题,更充分展示了永平县委、县政府谋发展、干大事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云南省政府的部署,“美丽县城”建设期为三年,一年突飞猛进,两年扎实推进,三年全面建成,但永平自加压力,力争在一年半内完成。总体上,突出“两个重”。
重规划引领高位谋划推动。遵循“规划引领”原则,补齐完善城市总规修编、城市设计、户外广告、夜景照明、抗震防灾等各类规划。在云南省下发指导意见后,永平县拿出“奔跑者”的速度,迅速行动、超前谋划,聘请专门的设计院结合“美丽县城”建设要求和永平的特点,启动《美丽县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召开实施方案征求意见会,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启动了“美丽县城”建设工作。紧扣“干净、宜居、特色”3个方面21项重点建设内容和58项指标要求,梳理包装了89个项目,其中“干净家园”项目32个、“宜居环境”项目49个、“特色风貌”项目8个,按照优化、硬化、畅化、绿化、亮化、净化、产业化、文化的“八化思路”,着力实施好干净家园建设、宜居环境建设、美丽特色建设“三大工程”。
重特色亮点对标对表补短板。立足永平独特的山水、园林、田园、生态环境要素,永平县委、县政府提出“山水美、产业美、文化美、建筑美”城市形象定位,然后对标对表,突出特色亮点,补齐基础短板。山水美,充分利用好永平三山夹两河的地理优势,在山水上做文章,通过滨河湿地公园、银江河河道治理等项目的支撑,让县城的山更加厚重,水更有灵气,让县城更加宜居。产业美。立足于永平有着独具特色的美食如黄焖鸡、大块鸡、木瓜鸡、辣子鸡、鹅心肝、牛白片等的优势,突出打造好永平黄焖鸡这一品牌,同步推进其他美食。在美丽县城建设中,建设特色街区,专门推广永平美味,实现旅游收益。文化美。巩固好四届博南文化节的成果,发挥好博南文化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充分挖掘永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秀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舌尖美味,做强做大“千古博南·味道永平”这一品牌。建筑美。结合永平少数民族众多和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既体现各民族风味,又体现传统历史文化的厚重,融民族性与文化性于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建筑群体,用建筑来彰显永平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
高位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在推动“美丽县城”建设工作中,永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曲硐片区、苏屯片区、龙坡片区、新华街片区4个片区指挥部,分别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统战部长兼任片区指挥长,从县级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参战“美丽县城”建设。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实行“一个片区、一个专班、一本账单”的推进机制,分解细化项目建设计划和月度工作任务清单。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内涵挖掘、风貌保护管控、人居环境提升等,抓好县城门户、重要街区、主干道沿线、滨水地段、商贸区、广场等重要地段和节点项目推进,推行网格化、智能化、人性化、法治化管理,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做成精品,把城市之“花”绣好、绣美,决心用一年半时间完成“美丽县城”主体建设工程。
突出一个优先。突出规划的优先地位,严格规划编制管控。坚持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前瞻性。遵循“规划引领”原则,补齐完善城市总规修编、城市设计、户外广告、夜景照明、抗震防灾等各类规划。同时加强城乡建设和城乡风貌管控,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规划严格有效落实。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内涵挖掘、风貌保护管控、人居环境提升等,开展园林绿化、城市夜景、建筑外立面等景观设计,着力打造永平特色风貌和建筑精品。建立规划信息平台,建成“多规合一”电子沙盘,实现城乡规划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依法整治未经规划建设许可审批,未批先建、批后加建、私搭乱建以及侵占道路、河道、绿地、广场等违法违规建筑,对违法违规的违章建筑坚决拆除。
推进当前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干净家园工程。提质升级和完善配套县城“两污”、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生态环境、夜景亮化等基础设施,共建干净家园。二是实施宜居环境工程。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城市交通、供排水、网络通讯、居民住房、绿化美化、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及支撑能力,重点实施银江河滨河绿带、智慧城管、博南文化园、曲硐温泉酒店等工程。三是实施文化特色工程。进行县城主街道、标志性建筑、重要节点等风貌提升改造及维护更新;建设以曲硐历史文化及民族风情感受、特色美食体验、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交易主题街区,充分展现永平县特有的博南文化、饮食文化。
同时狠抓四项工作。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围绕“1+1”的1个领导组、1个指挥部两个组织领导机构和“144”的1个办公室、4个工作组、4个片区指挥部组织落实机构,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倒排时间节点,按月调度协调。二是狠抓征地拆迁。全面开展项目建设用地的征收工作,确保项目按时落地、如期开工、顺利实施;拆除博南路、博南东路等主干路的沿线违法违规建筑。三是狠抓项目落地。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抓住博南文化节、2020年春节、2020年雨季几个时间节点,以项目开工时间为基准,做深做细项目立项、可研、环评等各项工作,逐个梳理存在问题,逐项研究对策措施。四是狠抓督查考评。制定《永平县“美丽县城”建设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强化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对工作不实、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或约谈,确保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