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强化途径

2019-02-19 02:43李福源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文明理念

文 李福源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高校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理应担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高等农林院校具有天然的优势,更承担着神圣的使命。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的新内容,适应新形势新实践下的发展需求。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高校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教育教学活动。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传播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我国多所高校设置了与生态相关的专业,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社会亟需的生态人才,但高校对生态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呼唤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应当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点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使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存在生态文明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致使生态文明教学被“边缘化”在高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未对生态文明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生态文明教育认知和认同不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系统讲授,影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加以保障,课程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一些以农林业为专业优势的高校纷纷开设了生态文明系列知识教育,有些也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但在一些高校,特别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优势的学校,并未把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构建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更谈不上将生态文明理念深人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必然导致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与教育工程中,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经济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对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教育者必须及时选择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生态意识的增强,教师是关键。但是,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开展高效的系统灵活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还非常缺乏。生态文明教育涉及领域较多、内容较为广泛,或涉及人文伦理哲学,或涉及环境等自然学科,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育人理念。高等农林院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彰显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彰显以强农兴农、强林兴林的使命担当,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将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范畴,将绿色理念渗透到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重要的绿色文化支撑,从根本和源头上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更好地满足绿色发展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求。

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生态文明课程体系是生态文明教学的最基本元素,完善而成熟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最根本的保障。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要以提高生态文明理论水平、改变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技能行为为目标,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知识体系,完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标准,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体系中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要注重连接课内课外,打造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生态文明教学体系,这是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基础性工程和保障性工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在史料和理论的系统学习中,引发大学生对当代环境问题的思考,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式。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理论、伦理学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另外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又是一门意识培养的课程,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去检讨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思想、行为、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在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后,把得到的感悟和技巧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出既能掌握生态文明理论又掌握生态文明建设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果采用简单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将课堂讨论和实际工作脱离开来,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就无法真正得到体现。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沿用传统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不思创新,教学方式单一,极易造成学生的倦怠甚至反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实践的教学作用是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教学对大学生“三观”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提升教师生态文明教育水平,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课教育中,充分发挥师资队伍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引导及指引作用,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及环境伦理责任;高校生态文明教学方式应由单一的传统课堂教育方式转变为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效果;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专题研究、实地体验等生态体验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文明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漫说文明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文明歌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