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 玲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昆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开放,国际国内合作日益深化,构建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进入新时代,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标志着昆明将迎来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高质量推进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
从边疆省会城市到内陆开放门户,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昆明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高地和门户城市。昆明在历史上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其“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地缘优势,倾心倾力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从1981年与日本藤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国际友城遍及五洲四洋;从1992年昆明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到2016年提出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从1992年昆明举办面向东南亚的进出口交易会—昆交会,到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010年商务部确定南亚国家商品展永久落户昆明,再到成功获批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南博会、商洽会、旅交会等窗口影响力日益扩大,滇中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基础不断夯实。昆明积极推进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打造长水国际航空枢纽,昆曼公路通车,泛亚铁路昆明段建成,昆蓉欧等货运班列稳定开行。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建设有了新突破,发挥了昆明向西北连接欧洲,向南对接东南亚南亚和珠三角的优势,实现了从“推开窗户,昆明看世界”到“敞开大门,世界看昆明”的历史性转变。
发挥制度创新效应。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是一个政策洼地,而是一个制度创新高地,实践的是一种制度创新试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昆明片区的试点任务共有6个方面92条。其中,主试任务62条,包括昆明片区“首创”政策10项,占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创”政策的40%;红河或德宏片区作为主试片区,昆明片区参与试点的任务30条。对昆明而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昆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审批服务、投资贸易、市场公平、法治保障等领域,拓展“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功能,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自由开放的投资贸易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将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打造国内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力求实现“最多跑一次”和“一颗公章管到底”的目标,努力建设成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试验田”和“创新区”。
发挥平台联动效应。一是充分发挥昆明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和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机制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我国内陆向南开放,拓展国际要素流动和配置空间。二是更好地发挥昆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作用,到2035年全面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培育云南腾俊国际陆港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昆明王家营西铁路物流基地,重点建设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陆港经济区、昆明长水临空经济区等枢纽经济,扩大西部门户城市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释放昆明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三是更好地发挥昆明与沿边开发开放及产业梯度转移联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积极参与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拓展昆明与沿边州市的开放合作,包括推动昆明市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创新市区融合机制,形成贯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一条贸易走廊、产业走廊。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把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作为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全面加强与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能使政府制度创新能有效叠加,助推改革落地,增强开放协同叠加效应,对成熟有效的试点经验及时复制推广。此前昆明综合保税区抢抓昆明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国务院21条政策的出台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在退税、保税加工、免收增值税等领域实现政策叠加互补,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交易、税收和物流成本。下一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应该站在更高层面,将保税功能与出口加工、金融贸易服务、科技创新等功能叠加,成为昆明改革开放新的突破点和爆发点。同时,要与其他17个省区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同探索功能制度创新。比如进一步扩展海关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政策,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通用,辐射带动17个省区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格局。
发挥区域特色效应。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是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重要任务。依托昆明区位通道、贸易投资、产业聚集的相对优势,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逐步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交易平台,不断增强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是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有8条试点任务,其中7条是昆明片区主试点任务,包括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建设现代化中药研发平台、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等,引领带动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关于大健康战略的功能定位与范围明确后,大健康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极为吻合,进一步指明了昆明城市与大健康产业的布局重点,这意味着云南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昆明“中国健康之城”的目标已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
建设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必须立足实际,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特色优势,打好“昆明牌”,走差异化路线,不搞同质化竞争,真正找到“昆明路径”,闯出“昆明模式”,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勇当排头兵,全面提升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创新实力和辐射能力。
打好“航空物流牌”。中央赋予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的试验任务,就是希望昆明发挥好空港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内拥有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中国两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之一。昆明市已印发《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行动计划(2019—2035)》,昆明正在构建“3大国家枢纽+7大集聚区+9个城配中心+16条物流通道”物流业空间布局体系,重点打造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电商物流、危险品物流六大物流工程,加强物流与交通、制造、商贸等产业联动融合,到2035年,全面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为此要叠加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重点打造航空物流业,拓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空空+空地”货物集散模式,鼓励发展全货机航班、腹舱货运,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打好“总部经济牌”。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的大背景下,总部经济将在服务业的扩大、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成为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生力军,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能级,令城市全方位发展。中央赋予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的试验任务,与昆明有着发展现代贸易的强烈意愿与深厚实力相一致。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设立总部机构、地区总部机构,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
打好“数字经济牌”。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世界各国都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央赋予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的试验任务,要求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构建5G生态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昆明市已编制了《昆明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昆明市5G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以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5G创新高地、国家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云南省5G产业聚集地”为主要方向,加快推进云南省数字开发区、华为昆明5G数字经济智慧园区建设,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争当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打好“高端制造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中央赋予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的试验任务,为昆明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大平台、大契机。昆明产业基础较好,工业体系完备,在“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下,昆明制造业将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要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政策,依托本地产业、科研、人才、教育等优势,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区内、区外企业联动发展,努力推动更多昆明制造迈向高端制造,提高昆明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