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树华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
裴 璇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国家级“试验田”,在不断改善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条件的同时,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建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此云南要突出抓好沿边和跨境两大特色优势,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云南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对实现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逆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构建开放新格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逆全球化”现象愈加明显,全球一些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现象。受此影响,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在2016年下降了约两个百分点,2016年9月以后进口萎缩表现更为突出,同比下降5.6%。基于我国贸易发展情况的变化,2017年中国外经贸新春形势分析会首次认为我国也面临着美国等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随着“逆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贸易形势的不断恶化,世界贸易组织在2018年到2019年已经连续两次下调全球贸易增速,认为当前是世界贸易最为困难的时期。有学者认为世界贸易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第一,世界经济难以大幅提升;第二,全球贸易保护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我国长远贸易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地区;第二,具有经济发展的龙头示范效应;第三,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由贸易试验区“1+3+7+1+6”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时间轴起点是2013年9月29日,上海市首次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鉴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显著成绩,在随后的六年时间自由贸易试验区阵容经历了数次扩容,遵循试点、总结、复制推广三者并驾齐驱的思路,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于2019年8月26日决定在山东、江苏、河北、广西、云南、黑龙江六省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至此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1+3+7+1+6”新格局。在明晰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了沿海省份全覆盖,内陆和沿边地区优化布局,形成了一个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由“沿海”至内陆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所带来的金融跨境发展基础较好。云南省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特殊重要区位,一直是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交往、文化交融的纽带,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云南省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边境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在加快建设,金融改革推动了人民币周边化,提升了沿边开放的经济水平,加快了跨境金融的集聚和发展。云南省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接壤,直接面向中南半岛国家,最接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拥有国家级口岸23个,具备一定的金融“国际化”的地理条件。前期云南金融对外开放也取得很多的进展,云南本地金融机构中,富滇银行和太平洋证券已经“走出去”,在老挝设立了机构,以富滇银行为代表的本地金融机构与老挝、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区域内的国家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云南省已经成为我国与越南、老挝、缅甸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地区,形成了多种人民币跨境清算方式同时使用的“云南模式”,并且云南本地金融机构成为毗邻国家货币与人民币交易的主要报价行。在国家外汇交易中心的区域市场中,富滇银行已经成为泰铢市场的参与行和报价行之一,并正在推进老挝基普区域市场的建设。越南盾兑人民币的“河口指数”、缅币兑人民币的“瑞丽指数”、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的“磨憨指数”,已经成为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可以说,“沿边跨境金融”是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的特色和亮点。二是区位优势所带来的贸易便利化。云南省与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相邻,其中缅甸已经成为云南省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在与缅甸贸易往来的各个省份中,云南省具有绝对优势。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的贸易总额占全省进出口贸易额的50.1%,滇缅贸易额约为325.8亿元,滇越贸易额约为160.4亿元,滇老贸易额约为40.2亿元。全国出口整体通关平均时间为4.18小时,而云南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全国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最短的省区中排第三位,通关时长为0.52小时。全国进口整体通关平均时间为42.39小时,而云南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最短的省区中排第八位,通关时长为25.15小时。三是云南的地域文化优势。云南与东南亚诸国文化相近、习俗相通,部分地区山水相连。早在2013年,来滇留学生人数就已突破3万人,7成以上来自东南亚南亚。文化上的交流也促进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每年入境游人数高居西南区域榜首,成为众多境外游客西南区域首选目的地。四是跨境电商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下,东南亚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2018年7月,昆明被国家列为2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一,为云南的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不利条件。一是制造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除了烟草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以外,其他工业基础差、规模小。二是差异化竞争优势不突出,南亚东南亚区域发达国家唯有新加坡,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相对于东南亚国家,云南在金融和生产性专业服务方面的发展仍有较大潜力和空间,但与亚洲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的新加坡相比,发展差距大。四是对外贸易发展还是云南的短板,贸易体量偏小,出口产品档次偏低;对外贸易对经济贡献率较低,云南省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7881.12亿元,进出口总额为1973.02亿元,进出口对GDP贡献率仅为11%。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云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推进沿边开放,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省级层面,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担任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级领导要亲自挂帅,统筹协调各方面政策和资源,做到高位统筹、突出特色、保障有力和措施到位,进一步推进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实现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融合,协同联动发展。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积极主动加强对接。多与上海、广东等省市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互动,学习改革开放先进经验。与前几批次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发展,克服改革“碎片化”和“单兵突进”,强化叠加放大效应。
注重发展质量,突出创新发展。云南省特殊的区位优势使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独有的沿边特点和跨境特色,在创新沿边经济合作模式的同时要推进跨境各个领域的合作,通过高水平开放加速高质量发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改革创新突出,聚焦104条试点任务,云南“首创”政策便占了25条。
加强法治保障。从立法、司法、国际仲裁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个片区的法律地位和工作机制要通过立法固定下来,地方政府要第一时间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做好立法保障工作。二是充分学习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的经验做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保障延伸到司法领域。三是国际仲裁调解。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建立健全国际商事调解、仲裁机制,解决贸易纠纷,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调解中心。
人才政策需灵活,以智力促进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依据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出台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制度,做到人才来得了、用得好、留得住。学习广东省开展的外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等经验,推出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大礼包”。
优化营商环境,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行政服务标准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拓展“一部手机办事通”一网通办功能。实施“一口岸多通道”监管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最多跑一次”“一颗公章管到底”的高效优质政务服务。借鉴国际通行规则,采用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让投资管理制度更加开放透明。
夯实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市场心理分析,做好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影响的评估,善于引导预期。加强市场监测,加强监管协调,及时消除隐患。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对风险的常态长效排查制度,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排查风险,做到现实重大风险整改到位、潜在重大风险预案到位,特别是涉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领域,要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