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可妮
民主党派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行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代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组织成员界别身份和思想状况较之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加之互联网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日趋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共识和政治认同。所以,思想政治建设成为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环节,作为推进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作为对统一战线成员政治引导的重要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对于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思想,也可称之为根植于人心的一种“观念”,其活动的结果是通过实践提升对社会的认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观念”。政党本身就是具有共同政治思想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结成的政治组织。政党这种政治组织由两大类要素构成:“党员”“干部”“组织”等,这些构成了政党的“硬件”;除了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外,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最重要的“软件”。
政党是人们自愿组成的政治组织。这种“自愿”基于共同的政治意愿和价值取向,以特定的意识形态为基础,而意识形态往往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是一定时期人们思想、观念、认识过程的积累。“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对社会发展、政党追求的目标以及政党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进行辩护而形成的一套思想理论体系。当这种认识和解释为党员所认同和接受时,政党就产生了强大的内聚力;而一旦为民众所认同和接受,政党就得到了支持的力量。”[1]“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粘合剂,把具有共同政治意愿的人们聚合在一起。有了它,政党才成其为政党;没有它,政党便无异于乌合之众。”[2]所以,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凝聚党内共识,维护党内团结,提升政党组织行动能力,发挥政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指,政党在其党员内部有计划、有周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明确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从而使党员具备明确的政党概念;了解政党职能,准确定位自身的政治地位,具有明确的政党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党员整体的政治理论水平,使全体党员具备统一的思想认识,形成全党统一意志形态,使党员内部具备基本政治认同,提高政治素质。有学者将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概括为“通过在广大成员中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以树立明确的政党意识,提高全党政治理论水平,统一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增强政治认同感,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各方面综合因素做出的重大判断。新时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统一战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发生深刻变动,统一战线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处于重大变化调整时期,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不断的情况下,国内的改革攻坚和经济结构调整处于关键时期,统一战线成员特别是新成员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多元化。这种背景下,加强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认同,夯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任重道远。
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很强的政策内涵和现实意义。一部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构建历史,就是一部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历史。从历史来看,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建设经历了由政治思想的转变到建国后思想改造再到新时期思想建设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一口号”之后的政治思想转变
民主党派在历史上走了一条独特的政治发展之路,由最早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道路,希望在国共两党之外选择一条中间道路,到经过反复观察、比较和实践,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的“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联合政府,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民主党派在政治思想方面整体上开始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在民主党派诞生与成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予以积极支持鼓励和帮助引领。抗日战争时期,从国民参政会上与民主党派共进退,到协助民盟梁漱溟去香港办报;抗战胜利后从共同抵制“伪国大”,到支持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建立,不断鼓励和帮助民主党派发展壮大。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真诚地帮助和鼓励民主党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起携手推动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进步事业。建国后,毛泽东曾数次给黄炎培、章士钊、柳亚子等党派领导写信交流民主党派思想发展状况,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就民主党派思想状况与民主党派领导进行交流沟通。
1949年9月,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中,周恩来就有关政协的几个问题指出,参加政协的党派标准就是在1948年“五一口号”前就建立了组织或已经开始建立组织,并很快响应了“五一”号召的。这事实上是对民主党派的一种界定。所以,是否接受“五一口号”即是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民主党派的一个基本政治原则和底线。1949年新政协召开后,各民主党派以《共同纲领》作为各自新的政治纲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迫切需要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这一时期的民主党派积极配合共产党,宣传共产党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调动成员和所联系群体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运动,民主党派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接受思想改造。
第二阶段:民主党派的思想改造时期
建国后,经历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思想、政治和社会运动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自身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民主党派的政治思想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配合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各民主党派在此期间分别召开了各自的全国代表大会,宣传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对自身的思想改造提出了任务和要求。1956年2月,李济深代表民革中央委员会向民革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民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团结、教育、改造原来与国民党有联系的中上层民主人士,特别是散处在社会上的中上层民主人士。报告要求民革党员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要认识前途,掌握命运,积极学习,紧张工作,克服保守思想,努力自我改造,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一切力量。”[4]其他党派也纷纷召开中央会议,贯彻部署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精神和计划,要求党派成员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迎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民主党派开始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并主动要求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改造形成一股热潮。1953-1978年,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与执政党进行思想磨合与自我思想调整的时期,也是多党合作初创和调整发展时期,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经历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改造和教育活动,即使经历了像“文革”这样重大的政治运动,各民主党派成员仍然坚守信仰,矢志不渝地在政治思想上与中共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三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民主党派成员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创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民主党派主动自觉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政治社会实践活动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活动,在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过程中,加强了思想建设,夯实了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是民主党派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和道路的阶段,在思想政治建设目标方向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为我国多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198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民主党派要做好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经过了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在1999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明确了思想建设是核心,要围绕政治交接做好思想建设工作。在充分吸收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探索成果的基础上,200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内涵、目标和原则,各民主党派也在此基础上对思想建设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民主党派积极主动探索自身建设的成果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党委要把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自身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的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5]这充分反映了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双方积极互动、互相支持的结果和产物。
总的来说,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发展经历了比较——选择——实践的主动自觉的过程。纵观其思想政治发展过程,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规律。
第一,思想政治建设要以政治认同为引领,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道路。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政治认同,即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政治认同的要求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和保障。没有这样的政治认同,就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就不可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的政治体系,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被中国政治实践反复证明了的。
第二,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中共的中心任务确立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内容。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建设既有基本要求和永恒不变的主题,也必须与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相适应。建国前后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民主党派以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道路,巩固稳定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秩序为建设目标,所以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几次大的政治运动,在实践中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基本的政治共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民主党派自身阶级基础的重大变化,民主党派要转变观念,改造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投身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树立社会主义观念和信仰,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改革开放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
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不仅仅要着眼于多党合作的政治大局,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而且要从自身建设的角度出发,打造高素质的参政党,以适应多党合作的需要。所以,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内涵丰富,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以及民主党派内部成员思想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内外变化的要求。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准确把握民主党派自身的性质、地位和职能,思想政治建设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准确的时代内涵。
第三,既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民主党派自身的主观积极性。纵观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发展进步既有中国共产党引领和帮助的因素,也是民主党派自身主动积极追求的结果。从民盟在国民参政会上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合作,到九三学社和台盟的成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多次主动联系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宣传自己的主张,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和意见。中共主动积极的帮助团结是民主党派思想政治方面向其靠拢的客观因素。民主党派自身也有思想政治进步的自觉需要。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成员主动建议成立一个思想政治学习的学校,社会主义学院应运而生。而社会主义学院“三自”教学方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也正是对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发挥自身能动性的肯定。1999年,各民主党派中央探索自身建设规律,出台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以重大政治社会实践为主题,积极推动思想建设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深度结合。从历史经验来看,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发展总是伴随着一定时代环境下重大的政治社会实践展开的。思想政治建设涉及到意识形态和政治心理,既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如果没有政治实践而仅仅是空洞的宣传说教,党派成员的接受程度差,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包括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等重大政治社会实践,民主党派都积极参与、实地观察、亲身体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多党合作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任重道远。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对于新时代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深刻认识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并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国情又一次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判断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新时代各民主党派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筑牢信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本党派党纪党章,始终做执政党的亲密友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中国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政治认同问题。对于民主党派来说,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矛盾容易造成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冲突,如何凝聚党内成员的思想共识,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充分表达民意、化解矛盾,是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不把握中国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不了解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那么思想政治建设就无的放矢,难期成效。为此,民革的十三届二中全会把2019年定为思想政治建设年,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队赴江西、宁夏进行调研。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也进行专门调研,并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举行系列研讨会。这些都是民主党派积极的应对举措。
第三,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既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搞好思想政治建设,就要做到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既要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主动性,又要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当前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更加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的政治定位,民主党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新的政治职能的赋予,特别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序推进,都提升了多党合作制度的效能,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对互相促进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制度化的基础和保障。政党协商、高层协商、党派直通车制度、双周座谈会、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等一项项重大制度安排都为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四,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要以重大政治社会实践为主题,积极与政治实践深度结合。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是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团结”理念,让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了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解放战争中的“团结与民主”理念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前进的牢固基础;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民主党派参加了“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等重要的政治社会实践。在共同的政治社会活动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新时代“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要有新发展,也必须积极投入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履职过程中,在参政议政和政党协商中,在全力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提升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