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与管控

2019-02-18 06:29张宇丝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风险防控互联网金融

张宇丝

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行业和传统金融行业的融合,这个应运而生的新兴行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它的诞生冲击了传统金融业,令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它所带来的风险与隐患却不容忽视。近两年来行业风险案件不断,从普惠金融推广的主力,逐渐演变成了人人谈其色变的地步,究其根本是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风险防控。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P2P网贷平台进行分析,揭示行业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网贷平台;风险防控

1 互联网金融概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吸收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融合到金融行业,使互联网金融具备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多个优势,并逐渐形成包括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网贷、数字货币等多种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渠道比较单一,且产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产品类型丰富,金额起点低,收益率相对传统银行理财高得多,且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适合不同投资需求的人,根据自身需求和资金量选择相应的产品进行投资。互联网金融凭借多元化的渠道和优势重击了传统金融行业,驱使金融行业进行革新。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例如高风险、弱监管、低门槛、信息容易泄露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对行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限制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了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本文主要以P2P网贷平台为切入点,揭示该行业存在的风险,结合现有的制度体系,提出相应的风控措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2 互联网金融发展

我国互联网金融诞生于90年代,截至2005年均处于起步阶段,其形式主要以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进行部分金融服务得以实现;自2006-2013年,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诞生和崛起,互联网金融逐渐形成包括第三方支付、网贷平台等新兴业态;自2013-2017年,互联网金融走向行业巅峰,在这期间P2P网贷平台飞速发展,基金、信托、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逐渐开始改革,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力求谋得一席发展;2017年至今,互联网金融行业弊端逐渐显露,尤其以网贷平台接二连三的风险案例为导火索,迫使国家监管介入,导致整体行业颓势明显。

3 风险揭示

3.1 借款企业资质未实现透明化

行业飞速发展期间,由于自身资质不足无法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核的中小型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面前得以生存,以低成本实现自身金融中介的功能,这是借款企业资质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同時,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融资中介,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大部分平台所能展示的借款标的仅可知晓企业名称、项目用途等有限的项目信息,且由于绝大部分企业非上市企业,导致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运营数据、业务规模等参考指标并未向投资者披露。究其根本,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财务现状存在一定的瑕疵,如果彻底“透明化”可能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偏好,导致无法达成合作意向;另一方面,借款企业向平台所提交的相关审核材料大部分经过美化,平台仅起到中介作用,作为一个渠道,其对于借款企业数据的真实性无从考证,更何谈评估其存在的风险。从业务的源头,借款企业的信息无法充分披露,致使投资者不能掌握未来资金流向,无法对投资的风险做好预判。

3.2 平台资质及人员资质良莠不齐

大部分平台在行业飞速发展时成立,平台资质及内部人员资质存在风险隐患。主要从平台资金资质和人员资质两方面分析:截至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政策措施,针对平台的注册资本金、经营范围等内容未进行明确统一规范;其次,处于行业爆发期,电商、银行、个人都想从发展时局中获取收益,而实际具备能力的从业者寥寥无几,互联网金融放开了“金融”行业针对高精尖人才的筛选标准,使得平台从风控审核到后期运营并无明确从业标准,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平台的从业员工不足十人便开展业务,存在公司架构混乱、员工身兼多职等各种行业乱象,没有专业的平台与团队进行分析与操作,导致投资的风险倍增,为后期业务开展埋下严重隐患。

3.3 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

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同于理财基金产品等传统金融的完善评估制度,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投资者往往采取“无门槛”的准入。传统金融行业遵循的是风险匹配原则,以此为投资者推荐适合的产品,即通过风险评估测试对投资者进行分类,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推荐产品,最大限度避免了投资者承受能力与产品不符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则不然,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己钟意的产品,面对众多平台的五花八门投资产品,难免追求高收益。不仅如此,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会使得部分投资者选择铤而走险,理性人均存在一定的投机风险,而忽视对于投机失败后接受损失的心里预期。与此同时,平台的理财师们会抓住客户担心风险的心理,大肆宣传产品的保本特性,本就对收益期望颇高的投资者很难抵御诱惑,忽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匹配的产品,往往面临不能承受的损失。

3.4 监管制度及相关政策匮乏

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全国性政策尚未出台,仅有提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管理办法,且数量较少。由目前出台的管理办法可以看出以下几点:首先,关于平台的准入标准及相关资质要求并未明确;其次,关于行业从业人员,由管理层至员工层的相关专业性要求均未明确;最后,行业出台不久,出现多个平台携款跑路事件,从时间线上可以明确看出 2016、2017年的政策整体处于整治、防控、监管的行业收紧口径。

3.5 信息安全无法保证

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交换和传播的渠道,几秒钟就可以把信息从世界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引发了信息泄露的风险。由于平台不能做到保护投资者信息不被泄露,大量投资者会发现一旦在一家网站进行注册了,陆续会接到许多陌生的电话,推介类似的平台与产品,对投资者进行不厌其烦的“骚扰”。究其原因,是平台把信息进行了买卖,达到了行业内的“信息共享”,从而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的信息安全无法充分保证,引发了信息外泄的风险。

4 风险防控措施

4.1 借款企业信息透明化,相关借款计入征信系统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业务的风险控制,需要从源头做起,即借款企业信息透明化。除银行借款外,大部分民间金融借贷并不能通过人行征信查到记录,由此可知,建立健全我国征信制度非常重要。可借助大数据模型,将企业各项信息搜集并对借款企业进行风险评级,相关信息向意向出资人进行合理披露,以化繁为简的形式,将财务、业务数据向投资者展示。

4.2 金融办针对平台进行资质审核,并规定严格行业标准

对于行业内的相关平台进行业务资质审核。作为借款方与投资者的主要沟通桥梁,平台除担任信息中介外,还需对借款企业的信息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同时以更加专业的风控角度,对借款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合理披露。上述即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公司业务规模、人员专业性上有极高的门槛,经2016年到2019年的三年层层淘汰下,目前尚存的P2P平台大部分均符合上述要求,只需进行合理引导,使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力量即可。

4.3 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匹配相应产品

针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匹配符合承受能力的产品类型。目前,行业中部分平台已开启针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测试,如果将互联网金融正规金融化,风险告知必须提上日程。投资者盲目追高的主要原因,就是重视高收益忽视高风险。针对投资者的承受能力进行分类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其投资行为进行引导,使之购买与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资产品,从而在不可避免的损失发生时,投资者能够做好心理预期,更加理性面对风险。

4.4 完善我國法律政策,设立行业监管机构

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政策,规范借款企业资质、通过定性定量的指标划分可准入的企业,真正树立行业门槛,杜绝高风险企业进入行业。同时,对于行业内的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行业准入牌照,进行持照经营,无照企业不得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最后,在政策中设立投资者保护权益条款,以防风险发生导致投资者权益损害。

4.5 完善信息保密制度

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一个金融领域的后起之秀,可以参考传统金融行业的做法,投资者在银行等机构进行投资交易时,约定俗成了信息保密,极少出现信息外泄情况,这让投资者对机构更加放心,对资金的安全性更有把握。

互联网金融可以建立行业内部信息保密制度,在投资者注册时与投资者签订保密协议,以此来规范平台对投资者信息的使用,不得超出本次投资的范围,更不得随意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行业内信息保密,投资者也能以此来监督平台对信息进行操作,从而双方以此为依据,进行投资交易,完善了信息保密制度,更加规范了交易行为,避免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化,现阶段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无论是针对借款企业、平台或是投资者的资质审核,都需要监管部门设立相关法规,同时定期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平台进行强制劝退,净化行业运营环境,维持行业长期的稳定发展。投资者和平台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第一,仅仅依靠行业自律将无法保证业务长期平稳运营,唯有以严格的“法律”来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使之持续良性发展,杜绝不利风险因素,真正成为推动我国中小微企业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张秀清,韩天富.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18(01):19-20.

[2]陈正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4(8X):108-109.

[3]卢馨,汪柳希,杨宜.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05):7-9.

猜你喜欢
P2P网贷平台风险防控互联网金融
合肥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