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儿童普通话声母习得的个案研究

2019-02-18 06:28韩柳费立艳
卷宗 2019年35期
关键词:习得偏误声母

韩柳 费立艳

摘 要:声母在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中最容易出现偏误,本文对四岁半至五岁半儿童的声母习得进行考察,对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重点考察了边通音偏误,同时也考察了方言对儿童声母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普通话;声母;习得;偏误

1 研究现状综述

充分描写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语言学的研究任务之一(李宇明,1995)。语音习得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张云秋,2014)。

前人研究根据观察到的语料情况将声母偏误归为不同类型并对偏误原因作出解释。张云秋(2014)将一名1;20至3;00儿童产出的声母偏误归为替换、同化、脱落、增音四类,其中替换又细分为十三小类;李嵬(2000)将129名一岁半至四岁半儿童产出的声母偏误归为同化、删除、系统替换三类,其中系统替换又细分为十小类;邓湘君(2004)将一名一岁八个月儿童产出的声母偏误归为同化、删除、系统替换三类,其中系统替换又细分为十小类;司玉英(2006)将一名二至五岁儿童产出的声母偏误归为同化、脱落、交叉、过渡、替换五类,其中替换又细分为十一小类。

2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本文对“习得”的界定为能够主动产出,对“声母习得偏误”的定义为儿童普遍存在的具有共同生理基础且有规律、成系统异于成人语音的声母发音(袁园,2009)。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日记法和语料分析法,观察对象LAS是汉族城市男孩,母亲为小学语文教师,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父亲说带岚山口音的普通话,祖父母说日照岚山方言,在与LAS交流时,父母、祖父母都尽量使用普通话。

3 声母习得情况及偏误分析

本研究搜集到LAS 4;06到5;04的录音材料,共计24小时,其中5;03与5;04每天录音15分钟,4;06到5;02每月录音1小时,内容为LAS练习小主持人、讲绘本故事及与妈妈的日常对话,在讲绘本故事的时候,LAS看着图画自己就能讲出故事。本文对这24小时语料做了穷尽性分析,将LAS产出的声母偏误归为四大类十四小类,对方言对LAS普通话声母习得的影响也做了观察。

3.1 替换偏误的分析

替换指一个声母替代另一个声母的现象。

3.1.1 塞擦音化、塞音化与擦音化

塞擦音化指其将它音发成塞擦音,其中塞音塞擦音化比例最大,擦音塞擦音化仅存在两例。张云秋(2014)发现1;02至3;00儿童产生塞擦音化现象比较少,指出这种声母偏误类型并不普遍,但本研究中LAS产生的塞擦音化偏误最多,可能是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塞音化指将其它音发成塞音的现象,LAS产生的塞擦音塞音化比例最大。擦音化在张云秋(2014)、司玉英(2006)的研究中均有提及,是产出率较低的偏误类型,LAS也只产出擦音化偏误一例。

3.1.2 前移与后移

前移与后移指在发音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发音部位前移或后移。张云秋(2014)发现1;20至3;00儿童前移、后移偏误产出较多。5岁儿童LAS前移、后移概率很低,只发现了舌根塞音与舌尖中塞音的交叉替换及舌尖后擦音与舌面前擦音的交叉替换。

3.1.3 半元音化

半元音化指的是将鼻音m发作半元音/w/的现象。

3.1.4 送气化与非送气化

送气与非送气化是指在发音部位和方法都相同的情况下,送气音与非送气音的相互替换,LAS此类偏误产出率非常低,是仅次于擦音化偏误产出最少的一类。

3.1.5 非翘舌化

非翘舌化是指将l发作n的现象,张云秋(2014)发现n、l存在交叉偏误,n替换l的概率远高于l替换n的概率,LAS只产出了n替换l的偏误。

3.1.6 咬舌化与咬唇化

咬舌音与咬唇音是日照方言的典型特征,咬唇音是将零声母韵头/w/发作/v/的现象,咬舌音是将/t/、/t/、/ts/、/ts/、/s/、/t?/、/t?/、/?/发作/tθ/、/tθ/、/θ/的现象。LAS几乎所有/ts/、/ts/、/s/都存在咬舌化,/t?/、/t?/、/?/的咬舌率排在第二,偶爾会出现/t/、/t/的咬舌化。通过对另一个与LAS同龄且处在同一方言区儿童SQK进行观察,发现他的/t/、/t/、/ts/、/ts/、/s/、/t?/、/t?/、/?/全部存在咬舌化,本文据此设想LAS对普通话舌尖前、舌尖中、舌面前声母的去咬舌化顺序为舌尖中—舌面前—舌尖前。

3.2 同化偏误的分析

同化是指多音节词中一个音节的声母在发音部位或方法上影响了另一音节的声母。LAS同化的偏误主要是顺同化,偏误率并不高。

3.3 脱落偏误的分析

脱落是指声母的丢失,易出现于/i/、/u/介音前的声母上,脱落声母主要有h、l、x和r。LAS出现的主要是l的脱落。

3.4 增音偏误的分析

增音是指在零声母音节前增加声母或在音节韵尾后增加儿化韵。LAS在读零声母音节时,除读出半元音外,也会在音节前增加其它声母,有时在同一个零声母音节前会增加不同声母,如野/tiě/兔 野兔/niě/兔。

4 l的发音偏误

司玉英(2006)对两岁至五岁儿童的声母习得顺序进行研究,发现l在4;06被习得,习得时间很晚。张云秋(2014)认为用n替换l是必然性偏误,原因是发l时需要舌尖翘起,儿童在发音时难以协调舌尖前伸与舌尖翘起两个发音任务,常常选择将需要翘舌的l发作非翘舌音n。

LAS在5;04时依然未能完全习得l。若l后韵头或韵母为前元音i、ü,则l全部脱落或发作半元音/j/、/?/;若l后韵母为央元音a,或后元音u,则l有时能够正确产出;在语流中的非重读音节中,l几乎全部脱落、发作半元音或n,在重读音节中则有时能够正确产出;若l存在于LAS高频使用的词中,则有时能够正确产出。

5 结语

本文是作者对儿童语言学的初探,对4;06至5;04儿童的声母发音习得进行了偏共时的定性考察,对方言对LAS声母的影响也只作了表层研究,这是本研究的不足。对于儿童声韵习得的历时发展及方言对儿童声韵习得的历时影响将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

[2]张云秋.汉语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袁园.普通话早期儿童声母习得偏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邓湘君.儿童语音习得中的语音处理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1期.

[5]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李嵬、祝华、Barbabra、Dodd、姜涛、彭冉龄、舒华.说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J].心理学报,2000(2).

[7]司玉英.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的个案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6(1).

作者简介

韩柳(1988-),女,汉族,山东日照,讲师,硕士研究生,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儿童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

费立艳(1983-),女,汉族,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傅疃村,一级教师,本科,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习得偏误声母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英语专业学习者音段习得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儿童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