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真华 杜贤明 卢鹏 梁财 郑蜀云 张小球 王军文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2.修水县蚕桑局)
江西省修水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定特困片区县,是江西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已形成种桑养蚕、蚕种生产、收烘加工、缫丝织绸、副产品开发利用一条龙产业体系。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九江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支撑下,2019年修水县立足蚕桑产业资源优势,推出多举措助力产业精准扶贫工程,通过政府支持、产业奖补政策、技术骨干把关、合作社和示范户的引领带动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修水县将产业扶贫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抓手,变输血为造血。依托 “桑、茶、林、畜”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工程。蚕桑是修水县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桑园面积超过6000hm2,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是全省最大的蚕桑生产县。2019年修水县又改造和新发展桑园867hm2,其中登记在册的有一千八百多户贫困户种植新桑超过500hm2,对促进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精心谋划,推动了蚕桑“1+N”产业发展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蚕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无项目、养蚕无技术、发展怕担风险的难题,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是强力推进,充分调动乡村发展产业积极性。通过制定实施蚕桑产业扶贫优惠政策,动员贫困户参与蚕桑产业经营。
三是全力保障,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做到为贫困户和产业发展服务一路绿灯,采用限时办结调度制,确保贫困户产业发展有保障。
修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不断加大贫困户蚕桑产业扶助力度,制定了《修水县2019年产业扶持奖补政策》。对贫困户、规模产业、基础设施、农民合作社、养蚕大棚等实施奖补政策。具体措施:2018年冬季新扩桑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700元/667m2的标准兑现奖补政策,每个贫困户奖补面积不超过0.67hm2。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蚕桑产业大户,蚕桑基地集中连片面积达3.3hm2以上的,按400元/667m2奖励。投资5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奖补资金按6:2:2比例分三年进行支付,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修水县农民蚕桑专业合作示范社,每个合作社给予3万~5万支持,带动贫困户6户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养蚕大棚,按150元/m2进行奖补;非贫困户养蚕大棚,2018年冬新扩桑园0.33hm2以上的大户,每新增0.33hm2,可新建100m2养蚕大棚,按100元/m2进行奖补;由村委会负责新建单栋500m2以上的养蚕大棚按180元/m2进行奖补,大棚权属归村集体所有。
修水县蚕桑技术队伍相对稳定,各乡镇现有蚕桑技术推广服务站约20个,专业技术人员80人左右,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修水县蚕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稳定壮大蚕桑产业的宝贵财富。
修水县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带动蚕桑产业增加效益。首先,抓好基地小蚕工厂建设,统一饲养小蚕,帮助贫困户解决小蚕饲养难、小蚕养不好、易发病等技术难题,把蚕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其次,举办蚕桑专业培训班,培训贫困户。以国家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阳光”工程为依托,选择贫困户中有一定文化基础家庭成员培训为蚕桑技术人,让其懂养蚕、会养蚕,技术过得硬;三是通过引进浙江钱皇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绿产集团等企业,带动蚕桑综合利用多元化发展;四是近十年来,九江综合试验站着力引进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在示范基地试验示范,修水县已全面推广了小蚕共育二回育技术、大蚕大棚育蚕台育技术,100%引进良桑强桑一号,切桑机、省力长臂剪等省力器具推广率达到90%以上。
全县现有马坳镇黄溪村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西港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太阳升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众心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何市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渣津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蚕桑专业合作社一百多家,带动贫困户社员三千多户,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引领贫困户社员发展蚕桑生产。
合作社负责组织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蚕茧、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等。2019年合作社将在良桑、良种、省力化技术、装备等方面改进提升,同时用合作社留存的发展资金为贫困户购进农药、化肥,桑园做到统一打药、统一施肥,带动贫困户成员种桑养蚕,增加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