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背景:蚕桑生产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2016年占世界蚕丝产量的80%以上。种桑养蚕仍然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80%左右。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急剧下滑,研究蚕桑省力高效生产的技术及设备已成为蚕农的迫切需求,是实现蚕桑专业化、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的关键所在。同时,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茧丝利用只占了整个蚕桑生物资源3%,而桑果、桑枝及剩余桑叶等的利用较少。桑叶、桑果被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共87种)”的物品名录,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开展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研究,将蚕桑产业拓展到食品、保健等产业,加大对桑叶、桑果、桑枝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从“种桑养蚕,走丝绸之路”延伸到“种桑养人,走健康之路”,将极大提高蚕桑产业效益,促进江西省及全国蚕桑的多元化发展。
技术成熟程度、先进性、重要性、应用价值:一是攻克了蚕桑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技术“6大改进”:小蚕四回育改二回育、蚕匾育改框式育、手工切叶改机械切叶、大蚕蚕匾蚕台育改大棚地面育、人工上蔟改自动上蔟免翻蔟、短柄桑剪伐条改长柄大桑剪,综合提高养蚕全程工效26.2%、增产9.03%。制订行业“蚕桑规模化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操作标准”1个、“蚕桑家庭农场”技术模式2种。二是蚕桑资源食用化高效利用取得10项技术突破,发明了桑叶茶除臭脱涩技术及装备、桑园套种桑枝竹荪、桑叶丝素老面馒头的制作、桑椹固体饮料配方等5项专利技术,研制并批量化生产桑叶茶、桑叶馒头、桑叶桃酥、桑果糕等新产品6个及蚕桑系列菜肴45种,形成规模化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示范点1个,支撑引领了“一产接二连三”的休闲蚕桑新兴产业园区发展。三是项目紧紧围绕产业问题攻关,成果实用性很强,得到广泛应用。在全省推广应用达到80%以上,并辐射广西、江苏等全国蚕区,还接待了全国15省约40批同行考察。近3年累计帮助蚕农及企业增效3.06亿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重大。项目取得巨大突破,提升了传统产业,开拓延伸了新兴产业,促进了蚕桑多元化发展,具有革命性创新意义。
获奖情况:技术成果获2016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一等奖。
适宜区域:蚕桑生产长江流域区域。
注意事项:一是蚕农需要掌握一定的机械技能;二是资源化利用涉及产品较多,产业链长,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广应用,分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