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9-02-18 00:51王国青韩晓琳
山东化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细化工院校职业

马 洁,王国青,韩晓琳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化工系,山东 潍坊 261000)

化工行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因其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污染少、能耗低、批量小等特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职院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其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如何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精细化工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

1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国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比较早,早在1906年,美国出现了“合作教育”的育人模式,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所谓的“合作教育”,就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把学校教育和生产工作经验的学习相结合,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帮助。在18世纪末,德国出现了“双元制”的育人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接着,英国和澳大利亚出现了以就业为导向“工读交替制”的育人模式。这种模式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替进行的方式[3-4]。

在我国,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支持[5]。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职业教育就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此,我国高职院校也形成了许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中厂模式,2+1模式[3]。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落后,教学模式传统和陈旧,“双师型”师资队伍薄弱,人才培养方案较固定,学生评价体系较单一等。

2 创新精细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化学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技术突飞猛进,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精细化工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化工生产一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对应的职业资格等级是化工操作中级工,这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6]。同时,随着化工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的生产种类也相应的增多,这就要求化工企业的一线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够面向现代企业生产操作一线,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应用人才[7]。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建议

3.1 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以培养高素质化工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着重从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3.1.1 素质目标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

2)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修养,一定的法律常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专业素质:熟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能力,能够进行产品开发、制造、维护。

4)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勇于克服困难。

3.1.2 知识目标

1)具备高级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基础化学、化工原理和精细化工生产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实验技能,精细化工领域典型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方法。

3)熟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工艺设备的结构特点、设备计算及操作方法,了解主要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及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4)具有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较为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

3.1.3 能力目标

1)基本能力:具有常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观察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

2)专业能力:具有精细化工相关熟练技术应用能力和对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

3.2 培养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3.2.1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结合当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形势,通过内培外聘、下企业锻炼、专兼结合的方式,以打造老师团队过硬的实践技能操作,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为目标,对接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3.2.2 骨干教师的培养

以提高教学能力和课程拓展为核心,采用进修、现代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教研课题研究、精品课程建设等方式,通过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最终使其能够胜任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任务,在专业教学、产学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灵魂、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团队[8]。

3.2.3 兼职教师的培养

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遴选出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方面专家、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实践课教学、职业资格考证实习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等教学任务。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兼职教师选聘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灵活考核,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具有“知识+技能”双证的精细化工的师资队伍,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师资保证。

3.3 变革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质量

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由“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提高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程、提高职业理论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提高职业能力的专业技能课程和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选修课程[9]。

3.3.1 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开设的课程,对于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3.2 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职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支撑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方法、工具、技术、规范等或系统化知识及单项技能和技术。

3.3.3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是根据行业企业调研,针对化验员、操作工等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岗位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进而构建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岗位核心课程中一系列项目的操作,建立起附着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相关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相应等级职业工作能力。

3.3.4 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

学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先后开展就业模拟培训、就业实训、自主创业培训、校外实习、校内实习等自主创业措施,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多方渠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努力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顺利就业。

3.4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继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每门课程都要注重网站课程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企业实际中选取典型工作案例、产品检测文件、图片等,经整合优化,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案例库、试题库、技能训练库等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3.5 创新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1)将考核方式有传统的“终结式”改为“过程式”+“终结式”。结果是有过程决定的,实际上对过程的考核部分代替终结性考核结果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学生需要注重每一个学习环节的完成和每一点知识内容的积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的评价。

(2)将考核内容有传统的“重记忆”改为“重思考”和“重操作”。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应当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避免机械记忆。

(3)将实践、实验技能的学习、考核纳入到整个课程考核当中,把实践、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实践、技能在课程考核中的地位。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经济、新技术、新工业形势下,我国化工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面临着知识与科技的冲击,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的需求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类化工院校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结合精细化工的专业特点,依托现在倡导的绿色化工的大背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本论文以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状况为理论依据,分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人才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就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本人的个人观点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精细化工院校职业
泉州永春骏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辽宁省精细化工科技成果转化困境探析与建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在精细化工领域创造更大价值——东湖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专访
精细化工车间“三字诀” 让精益安全理念落地生根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