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红 (福建厦门实验小学)
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劳动能力,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就要通过搭建教育载体,养“习”;积极创设展示平台,育“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培“情”。不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使他们都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学校该如何奏响这三部曲,不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爱劳动、有责任、有担当的合格小公民呢?
良好的劳动习惯包括学生的劳动意识、积极的劳动态度。学校要从学生的特点入手,积极搭建各种教育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出一批爱劳动、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合格小公民。
学校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上,可以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为主题的班队会,班队会上,初步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渗透。还可以根据各个学段的特点,开展“我是优秀的值日生”的活动,把学校的劳动区域进行科学划分,指导不同学段的学生参加晨扫、值日劳动,通过打扫班级卫生、廊道和庭院、跑道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让学生学会劳动。同时,积极开展“我为课桌椅洗洗澡”“洁净校园我行动”等活动,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爱护公物的意识也能得到增强,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应该从点滴做起,用自己的行动让校园更加美丽。
首先,在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上,可以开展“我的课程我做主”课程选修活动,设置剪纸、陶艺、开心农场等课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志愿单上的课程,当学生在上这些自己选择的课时,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更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养成劳动的习惯。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也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劳动养成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纸花,或是变废为宝,也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做寿司、烘焙小糕点等。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春秋游活动课程,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到“星期八小镇”,参与到烘焙、做寿司等活动中去。
学校要根据对各学段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求,精心设计各年级学生要参与的劳动项目,包括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有意义的社会公益劳动等。各年级的具体劳动项目可以如下:低段学生要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系红领巾;学会梳头、洗头、洗澡;按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所需课本和用品到校;会用卷笔刀削铅笔;自己背书包上学;整理自己的课桌和抽屉;会做简单的家务。餐前主动为家人摆碗筷;餐后自觉整理、收拾自己的碗筷;能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而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则要适当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叠被,整理床铺;定期整理书柜;学习使用针线,会缝纽扣等;主动洗红领巾、内衣和袜子;定期刷洗球鞋和书包;自觉帮助父母晾衣服、收衣服、叠衣服;会摘菜、洗菜、淘米等;每天坚持洗一餐的碗筷或扫地,每天倒垃圾;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会做一道拿手菜。同时,还要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绿化、美化学校环境,能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或到社会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增强教育实效,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在《致家长一封信》中,要求家校配合,引导学生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父母、尊重长辈,引导学生做家庭的小帮手,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帮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等好习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洗衣服,扫地板,整理小天地,女同学要学会自己梳头;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够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会洗衣服、叠被子、扫地、拖地板等。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在劳动能力的培养上,低年级要重点进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与技能。在高年级,则要注重感悟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合作技能。在劳动教育中,学校要始终把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作为教育重点,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积极搭建平台,引领家长与学校一道凝心聚德,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中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来推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学会奉献、学会付出,让劳动教育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劳动教育重在实践,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去体会劳动的辛苦,提高劳动能力。这就需要班级、学校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劳动体验的“场”,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展示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星级特色班级的评选活动,鼓励各班主任教师以劳动教育为主,打造特色劳动班级,如可以开展“当家一周”“当家一餐”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同时,举行以“当家一餐”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把锅碗瓢盆带到课堂上,在教师、家长和伙伴们的面前秀一秀自己的厨艺,让学生能更多地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在真实的体验场中感悟成长。假期布置《寒假男生、女生十项任务表》,学期初,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或让学生分组交流,或进行课件展示,或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汇报自己学的一项本领,或开展班级男生、女生实践劳动竞赛……学生都有许多精美的作品展示,如有的班级开展男生、女生实践比赛活动,以赛促提高……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在生活中实践、磨砺、锻炼成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同时,还能提升自理能力,在家能主动帮助长辈做家务活,在校能认真做好值日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劳动教育实效大。
学校要积极借助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提高劳动能力。可以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动手实践快乐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废物再利用”作品展示,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动手实践成果,感受到用双手创造美的快乐。在“六一”这个属于学生的节日里,可以以庆“六一”活动为契机,组织创意设计、动手实践和爱心义卖活动,各年级组根据本年级孩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不同的劳动实践项目,低年级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设计了如“开收雨伞、系鞋带、扣扣子、脱穿衣服、系红领巾、装订校本作业、缝纽扣”等劳动实践项目,还开展了“劳动技能大闯关”活动;中高年级则侧重于对学生家务劳动技能方面的培养,开展了“创意美食制作”的劳动实践活动,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学生的劳动成果还可以作为义卖物品进行出售,为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募集善款。这样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劳动实践能力,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爱心力量无限的意义,同时能充分地体会到“给予”所带来的快乐。
附:学校精心设计的《劳动技能实践卡》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冬夏令营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年一度的夏令营活动中,学校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外,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和坚强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夏令营活动中,我们会组织学生打扫营区环境卫生,为营区卫生尽一份心力;在军营中,开展自理能力的训练,由解放军战士指导学生叠被子,整理内务,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洗澡、洗衣服、洗餐盘,并开展军营内务评比,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高年段的夏令营活动则是组织学生前往德育实践基地,学习制作南洋风味的糕点、进行蔬菜种植及环保手工香皂和绢花的制作。在夏令营活动中,学生都懂得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主题为“快乐实践”的冬令营活动中,还可以让热心的家长也参与到其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制作软陶、包饺子,学生在活动中,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学校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坚持每月都开展富于实践性的活动,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机会,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之外,可以深入社会,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学习劳动技能,可以开展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直接面对社会,学习技能、学会交往、学会感恩,更学会付出,最终引领学生朝着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进。学校可以开展“保护环境,回收废纸”活动,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手工,设计环保袋等;做“社区小义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清洁工作;还可以开展环境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同时,还可以学做点心,包饺子,或是到田地中挖地瓜、到蔬菜基地中亲手种植及采摘蔬菜,或是制作软陶饰品。
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各班可以以假日小队学雷锋的方式,走出校园,进社区,到海边捡拾垃圾、到社区打扫卫生死角,或是到家长的公司进行义务劳动;还可以上街卖报纸,再将义卖所得捐献出来,为缔造美丽厦门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结合植树节,开展“我与小树一起长”的植树活动。在“六一”这个特殊的日子,可以开展“奉献爱心,传递幸福”主题活动,学生可以走进孤儿院、福利院,参加义务劳动,去体会奉献的快乐。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奉献,审美能力、艺术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就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在经历了劳动锻炼后,愈加深刻地感悟到要倍加珍惜劳动成果,能把劳动当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人生体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而劳动素养的提升,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要培育学生的公益劳动情怀,首先要建立良性的评价机制,在有效激励机制下,实现“学生在家能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校能主动承担劳动任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做合格的公民”的教育目标。
如我校为了进一步落实家校社教育的合力,特别编印了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实小文明人成长手册》,围绕《实小文明人成长手册》中“文明小学堂、实践大舞台”这两大板块,特别设计了“生活自理与劳动”“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俭节约”等活动,目的是将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文明修养的养成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在手册里分年级具体写明了劳动要求,为学生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辛勤付出的父母做做家务,并鼓励家长、社区一起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达到学生自觉规范,家校共育学生劳动习惯的教育效果。学校还会借助“劳动技能实践卡”,引导学生继续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家校共同创设的浓浓的劳动氛围中,学生都能认真参与到自理服务和家务劳动中,一个学年下来,低年级的很多学生都学会了自己洗澡、叠衣服、晾衣服,倒垃圾、缝扣子、整理房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项本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劳动很快乐,但很辛苦,所以我应该尊重、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努力可以换来回报,劳动可以换来夸奖,以后我要学会感恩,要多帮妈妈做家务。”“通过劳动,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干净,舒适、整洁,我很有成就感。”“我也是家里的一分子,在劳动中我能帮爸爸妈妈分担点家务,感觉自己长大了,我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爱劳动的好孩子。”
有了这些激励评价,学生已逐步懂得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也渐渐拥有了一份热爱劳动的情怀,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了。
要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让校园充满正能量。可以进行“劳动之星”“劳动小能手”“特色劳动班级”的评选。如我校开展的“劳动之星”评比,就特别注重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主动为集体做事”几方面进行评价,每月开展班级、年级的“劳动之星”评比活动,学期进行校级“劳动之星”评选,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劳动中找到自信,期初,让校级的“劳动之星”在校国旗下现身说法,告诉学生,热爱劳动就要努力实践,劳动能造就一个人,给人以快乐和幸福;期中,再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让新诞生的班级、年段的“劳动之星”在年段集会进行演讲,还可以拍摄有关“劳动之星”的节目,在红领巾电视台播放;还可以利用校报,及时宣传这些热爱劳动的学生的事迹,弘扬正气,让学生在向“劳动之星”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土地在劳动中变绿,少年在劳动中成长,人人都要通过勤劳的双手,吹奏出劳动者的梦想和喜乐。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学生在星光闪耀中,受到鼓舞,学校里就会逐渐形成全体学生人人爱劳动、会劳动、乐劳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把劳动教育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与社区相互指导和支持的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委会委员的优势和力量,完善家、校、社德育网络。家校携手引领学生深入社区,与社区签订“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协议,积极开展“文明小白鹭”文明倡导和爱心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带领下到社区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学生志愿者活动纳入学生实践活动范畴,建立学生自评、社区共评机制,制定校级考核机制,通过共评机制的建立,使学生始终保有对公益劳动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树立自觉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争当在校热爱集体、乐于服务的小主人,在家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上关爱他人、热心公益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