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2019-02-18 02:24刘洪丽,徐明桃,白益奎
中国市场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策大学生

2014 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会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即时出台了相应鼓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意于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在2018 年全国“两会”中,李克强总理也曾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提到,政府将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例如创业者在创业中将不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更多是采用多种新型融资模式,并且政府也将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审批等,提高公众参与度,激活现有体制内人员创新能力。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但仍具有一些需改进的问题。

1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基本情况

1.1 国家政策

1.2 各地区政策(以天津市为例)

为响应国家号召,天津市根据本地区特点,综合实际需要,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创业: 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的通知》中提出九大点通知,包括延展大学生创业扶持期限、创新创业培训内容、提供创业贷款支持、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或岗位社保补贴、给予房租补助、扩大大学生创业扶持范围、给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补助、实施创业导师授业计划、支持建立农民创业园。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一定支持。近期,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发布了做好2018 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缓解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资金压力。据悉,本次将对求职创业补贴补助的范围进行扩展,涵盖到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毕业生,其中包括: 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生;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毕业生; 持证残疾毕业生; 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毕业生; 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我市普通高等院校或天津市生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不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业生) ; 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父母患有重大疾病家庭天津市生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

2 实例调研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究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我们通过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实地调研以及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法来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以天津市大学生为主体(样本分布见图表·1)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样本,样本涵盖不同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及部分社会群体,保证样本的有效性、普遍性、广泛性。获取具有实用性,可分析性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大学生对创业的基本看法。在调查创业意愿过程中,我们发现60%的人有创业意愿但没有创业计划,30%的人完全没有创业意愿,而创业进行中及创业成功的竟不到10%。为何会有如此低的创业率?经调查,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了解、了解政策但不知如何使用等为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创业率,我们将问题更加深入,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需求。

表1 国家政策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以图表形式,将分析情况结果加以展现:

图1 受访者主体

表2 问题与调查结果

3 存在的问题

3.1 创业政策的针对性不强

我国现有创业政策大多比较笼统地针对全部创业群体,未根据创业群体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扶持。如果在针对性方面加强注意,可能会更加准确有效地发挥政策扶持作用。

(1) 未依据创业主体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指导。首先,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其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缺乏针对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是使得政策扶持的力度降低的问题所在。其次我国高校多,层次差异大。对于不同层次大学的扶持政策,缺少相应的针对性,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另外,政府推出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缺乏对在校学生的关注,许多在校生虽有创业意愿,但缺乏政策了解和创业经验。导致能够满足创业政策各种要求的大学生比例仍然偏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的准入和退出门槛依然偏高,使政策不能有效实施。而且政府采取减税、补贴、推行大学生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只能稍微减轻创业者经济负担,谈到建立企业,贫困大学生依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2) 未能依据创业类型的差异进行引导。国家的政策制定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导致许多创业政策的制定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所制定的各项政策难以进行汇总和科学归类,政策难以落实。其次,缺少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组织或机构的服务,从而导致各项政策的落实出现“水没有流到源头的现象”,导致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功能难以发挥。并且政府对各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均衡,政策偏向性明显,致使其受益范围狭窄。另外,从政策制定的受众范围来看,部分政策没有突出大学生这一特殊主体,从而导致政策的落实不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3.2 对创业园区的管理政策不完备

高校和企业都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建立了创业园区、产业孵化园等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基地,但由于大多数仍停留在提供与现有市场严重同质化的基础产品和服务的层面,集中于模仿和跟风,并不能确保每个园区都可以达到建立的初衷。

3.3 创业政策的落实和实施不到位

在创业者使用创业政策的过程中发现,落实使用过程中审批程序复杂、通过率低、监督机制不完善,且大部分风险仍由创业者承担,致使创业政策落实难度较大。相关政策制度尚不健全,缺乏统一长效的支持机制,各地政府相关政策零散,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和手段。各地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还主要停留在教育、劳动、人事、工商、公安等方面,缺乏与大学生创业融资直接相关的集中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和具体手段。同时对中央相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缺乏专业指导和能力培养,没有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环境氛围。

3.4 创业政策的知晓度不高

虽然在国家、省级和市级层面均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但由于宣传力度太低,多数大学生对这一政策毫无了解。对于“双创政策”,仅停留于通过网站、公众号或线下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没有对政策进行系统汇总,也很少对政策进行解读,从而导致政策信息的有效传达率不高。中国大学生创业者对家庭依赖性强,根据近几年市场数据,来源于亲友投资的自主创业资金比例高达75%,而来自天使投资、政府补助的资金微乎其微。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家长往往对创业的风险和挑战过度担忧,以至于影响了子女创业积极性。

3.5 缺乏相应的学校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课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课程缺乏对创业实践的讲解与操作; 缺乏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师资力量; 宏观创业创新教育培养政策缺乏战略性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机制; 创业教育缺少相对应的独立完整的体系,同时也缺少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大学之前应试教育体系里没有循序渐进的自立自强、创新竞争、企业经营、投资理财、成本利润、金融资本、商务营销等重要理念、专业常识概念的传授; 缺少饱含深意的勤工俭学、营销体验的职业、创业前置教育; 而当前大学阶段创业教育“应急式末端开发”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普适性和个性化培养、知识传播和能力转化、校园传授和社会对接等矛盾比较突出;大学生多数仅有创业热情、理性概念等创业教育知识,整体缺乏创业实践能力的掌握。

3.6 激励机制不完善

首先,激励机制流于形式,部分学校存在以社会实践为衡量标准的问题,对社会实践的时效性缺乏关注。还有一些学校规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加分,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虚假加分盛行,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敷衍,没有从本质上得到训练和提高。其次,激励机制制定的标准过高。通常看重成绩,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7 融资渠道单一且复杂,操作难度大

在创业资金问题上,大多数同学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贷款难度极大且程序相对复杂。第一,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由于小规模、短周期、高频率等特点和资信不足、手续复杂、限制条件多、缺乏抵押担保等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大。第二,由政府支持的大学生创业贴息贷款、创业基金,单位赞助的创业大赛等,一方面资金数额有限; 另一方面申请起来其过程和手续相当繁杂,再加上创业企业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资金需求特点不同,因此,对大学生创业融资而言杯水车薪。

4 政策改进建议

4.1 根据创业主体和创业类型进行针对性划分

现阶段我国对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上,缺乏针对各个不同创业主体和类型的鼓励性措施,所以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某些政策太过宽泛,在落实的过程中缺乏预期的实施效果,所以,建议天津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对各项创业政策进行合理的落实计划,根据不同创业类型,对各创业活动进行针对性帮扶。

4.2 政府加强中后期监管,解决“被利用”现状

对于创业政策容易“被利用”的现状,政府应该加大对各孵化基地的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孵化基地负责人的考察,将审查落实到各个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孵化基地的作用。

现在大部分天津市高校都有相关创业赞助计划,可是往往容易在落实的环节出现问题,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就要求天津市各相关部门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尽量注意流程体系,力求整个流程的透明化,必要时可安排专门检查工作组不定期进驻学校或者增设监督机构,保证天津市大学生创业激励方案更加公平有效的落实。

(1) 学校采取“顺位继承制”。比如手工业和小规模的实践类创业类项目,容易随着大四毕业生的离校而结束。学校可以实行“顺位继承制”,由负责人与团队成员进行选拔,通过校内面试、团内推举、自荐等方式选出具有兴趣及能力的新负责人以及团队成员,使得项目可以继续发展。

(2) 校内孵化基地的管理。由于学校内部孵化园入驻门槛较低,应在后期加强审核次数,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综合评估项目运营实力,在能力范围内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将着重点放在锻炼学生能力而不是仅局限于考察申报项目的数量。

4.3 建立督查制度,扶持落实到位

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对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协调,派出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进行指导和跟踪服务。首先,各个部门成立具体工作小组。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统一部署,建立创业政策落实协调机制,协调各部门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其次,实行责任追责制,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加强政策落实监督管理,借助政策问责机制,对推诿责任追求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做到有法可依;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公开监督,在政策落实的不同节点进行及时反馈。

4.4 增加政策宣传渠道

针对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除了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需要加强外,政策的宣传是其第一要素。高校应积极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科学的宣传工作,增强政策宣传人员的素质,提升宣传效果。根据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采取大学生容易接受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创业教育。

4.5 建议高校将创业教育与实践多结合

在推进“两创战略”的进程中,各高校可以借鉴学国内外创业教育体系中较为成熟的做法,比如邀请知名校友分享创业经验,树立创业榜样,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投入创业活动。更重要的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比如邀请创业导师进行面对面授课和解答,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设立实践点等。再者,针对学校这一定位,创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还应增加相关资金投入,聘请相关行业优秀学者,进行“零距离”指导。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制定系统的学科专业体系,使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达到一致,转变大学生的观念,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素质。二是将创新创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在(上接P176) 学生接受相关创业教育培训之后,政府和各高校还应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模拟创业活动,真正的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三是增加师资力量和改善教育环境。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可以邀请社会上的相关机构和人员来辅助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接触到的面更广,扩展思维,也避免眼高手低。并且注意对创业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解疑答惑和心理开导,避免学生因创业失败而出现心理问题。

4.6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是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提升学分。首先,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和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逐步打造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其次,根据各专业设定不同的人才培养和创业教育目标,调整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因材施教。二是提供大学生创业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让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积累经验,而后,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

4.7 拓宽融资渠道

大学生市场观念比较薄弱,在争取投资方面一般都会注重宣传自己的技术而忽视针对之前的可行性调查,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注重的是项目后期的可行性,所以学校可以对此加强培训,使得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融资时能脱颖而出。

5 结 论

随着政府不断出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这类口号对于大学生群体已然不陌生,但是真正践行者的占比少之又少,大学生创业的人员增长率也并不显著,大多数大学生处于观望状态。因此,对于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特别是创业政策因素,我们此次展开研究的意义和成果得以体现。

此次研究我们是基于天津市展开的,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一定偏差和局限性。由于学术水平有限,研究中必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猜你喜欢
政策大学生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