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缤
常熟市广播电视总台《午间风》是一档集新闻监督、市民服务于一体的民生热线节目,创办于1993年。25年来,《午间风》节目始终坚持实话实说、客观公正的宗旨。问政节目为公众、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强化了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但运行多年后,不少地方区县台遇到了节目发展的瓶颈。常熟台《午间风》运行至今,多媒体融合使节目渗透力、影响力和主播形象影响叠加,势头不减。
融媒体给问政节目主持人、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互联网思维方式的不断强化。传统媒体转战互联网,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必须导向先行,强化主流舆论,在业务融合上下功夫。互联网思维,是以受众为基点的思维,把受众看作服务对象。《午间风》在融媒体实践中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融为一体,对热线电话受理、微信短信留言互动、上门咨询访问等诸多日常环节,坚持开放的思维、心态,以日常追踪的敏感性为立足点。要确保问政节目更具思辨性,重点暗访的灵活性也十分重要。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巨大智库,智者既以智慧影响众多网民,也善于从网民的众声喧哗中汇集智慧和汲取营养,这正是融媒体互联网思维不断进化之魅力所在。日常追踪的敏感性和重点暗访的灵活性是以“听民声、解民困、集民智、促发展”为宗旨的,也是互联网思维在问政节目中的具体体现。
2018年8月、9月分别进行了两场《常熟市政风行风热线——基层行》融媒体现场直播。一场走进常福街道办事处,《午间风》提前一个月,走访征集大家关注的问题和对街道的建议、意见。常福村村民老范向节目组反映:村里望虞河北到陈家桥段,河岸坍塌严重,生活在河岸两侧的居民忧心忡忡,担心影响住宅房基。东联村村民环保投诉:村里煤场上水泥粉尘飞扬,导致周边污染严重。《午间风》把环境整治作为该期节目的主题,并抓住这两个事件进行暗访,直播现场共同关注、探讨,以问责为主、现场求解。另一场走进海虞镇汪桥村,汪桥村作为苏州市率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十个试点之一,节目组在日常追踪采访中对这个村非常了解,村民对于家园建设有怎样的建议和期待,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带给村民怎样的环境提升和改善?节目组前期进行了大量追踪采访,现场以数据说话,问政直播以说事为主,面对面沟通,让村民成为主角。
跨媒体联动、融媒体播出的新业态,迫切要求主持人、记者不断提升节目驾驭能力,增强题材选择的敏感性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问政平台要让百姓喜闻乐见、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必须把受众作为圆心,实现从“受众”到“用户”理念的改变,正确对待媒体传播者和公众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关系,让用户收看收听更随意、投诉咨询互动更便捷。媒体融合环境下的问政节目要引导社会舆论、引领社会认知,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媒体融合创造了一个可实现多向互动、多元共生、互连互通的公共话语生态系统。近年来,《午间风》节目“触电”“触网”持续发展,日均受理听众来访、来电、短信留言、网络留帖数量持续增长,超过百件次,《午间风》力求细微之处见精神,善待百姓、和风细雨、来者不拒、事事有回音。加强前期策划,根据选题和策划思路开展采访、撰稿、编辑,把握事实,切中要害,使节目更有深度更有思辨性,各被问政单位负责人常常“红脸”冒汗,直播模式大大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可信度。
2018年《午间风》开辟了“聚焦基层行”“政风行风面对面”“基层行再追踪”等栏目,跟踪报道典型问题解决情况,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重点关注,达到了追踪问题和落实解决的有效推进。“基层行”走进梅李镇直播中反映的车库出租问题,节目结束后,主持采编紧追不放,积极沟通督促。直播当天下午梅李镇就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向违规出租车库的户主发出整改通知书,并随后开展了有效的综合整治,使出租安全隐患得以有效整改,获得民众称赞。
2018年7月9日古里苏家尖葑泾村9组村民代表来到《午间风》投诉村里的林柏金属有限公司粉尘、废气、废水严重污染环境,村民向地方环保部门投诉多次无果,希望《午间风》予以关注。《午间风》节目组敏锐察觉到这是事关环保整治和村民健康的大事,当天下午就和古里镇环保办进行了联系,并于第二天一早赶赴现场,与镇、村干部同时进入企业就环保污染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与地方部门进行直接交流,最终促使地方环保办做出了“企业停产整改,若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企业将不得恢复生产,并且建议关停”的表态,之后企业做出了关停的决定。
媒体融合环境下,问政节目内容更丰富,互动更方便,叠加效应凸显。问政平台既是思想平台,又是监督平台和意见平台。在问政节目融媒体探索道路上,应始终坚持公信力、引导力、创新力,按新闻规律办事,在工作过程中坚持敏感性、灵活性、建设性,增强公共话语空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