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广电业态图景展望

2019-02-18 11:37翁之颢
视听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广电

翁之颢

当今世界正在逐渐达成一种共识:在社会和技术呈指数式发展态势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轮革命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核心,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代表,将深度影响人类社会的对象由原材料、能量转变为信息。

作为“互联网+”的核心,移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应用已经深刻渗透进社会各个行业与公众的日常生活中,促成全方位的创新。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而同期,三大运营商已经获得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并且划定了相应的频谱。这意味着,2019年中国的数字社会建设将在5G技术的加持下迈入全新的阶段。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终端的智能化改变了一部分用户的收视习惯,促进了传统广电媒体在分发和接收层面的渐进式融合;5G技术则是在传输层面的一次颠覆性革新,广电媒体所能触及的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丰富。

一、5G对广电媒体的技术意义

作为通信行业的最新技术标准,5G对3G/4G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传输速率上,同时还带来了低时延的可靠性和更大容量的海量连接。随着5G技术的日臻成熟,未来一大批受限于早期硬件条件而刚刚起步不久的技术应用,如VR/AR应用、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无人机等,也将得到爆发式的发展。

聚焦广电领域,5G兴起背后的技术意义该如何解读?

首先,5G提供的“增强型移动宽带”峰值下行速率可以达到20Gbit/s,这意味着广电媒体将具备满足正常运营各类业务所需的移动数据传输速率。届时,移动网络得以与固定宽带、卫星网络在同一个标准制式下共通与集成制作,在信号传输质量上保持稳定与高水准。

其次,“高可靠低时延”的5G网络意味着媒体具备对快速变化的移动数据流量进行伸缩管理的能力,用户接受直播节目时将获得更好的体验。根据世界电信联盟提出的最新愿景,5G的时延最终将达到甚至低于1毫秒,远低于人类生理神经的反应时延,受众在视听端感受不到任何差异,“沉浸感”也将取代“现场感”成为直播体验的新标杆。

第三,“大容量网络连接”能够提供的连接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万台设备,整个社会将形成“泛在网”的连接格局。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突破自身的局限,从更多空间、更多维度获得与解读信息。[1]届时5G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众媒共生”的格局,使广电媒体产业链不断延伸、生产力不断扩张。

二、5G时代广电媒体的生产变革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传媒行业融合的趋势并行不悖又相互促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创新和改变着传播手段、交互方式、传播关系、传播格局,各类媒体能够借助新的技术在业务创新、移动传播、全媒体报道、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5G技术的到来也不例外。

(一)在信息来源方面,5G连接的物联网让媒体信源无处不在

相比人的能力,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在感知的广度、深度、准确度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为预测性的报道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5G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深度嵌入,使得基于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的“传感器新闻”的普及创造了可能性。

早在2014年,央视新闻频道就联合百度推出了“据说春运”数据报道,并以H5产品的形式在移动终端发布,这一新闻专题正是基于GPS系统描绘出了春运期间中国人口的大规模运动。但由于技术壁垒和使用成本过高,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未被其他媒体借鉴。在5G应用普及以后,这种在线传感平台的数据传输和分享将变得廉价与高效,媒体能从更多空间、更多维度获得与解读新闻。

作为传感器的一种,无人机在近年的特殊报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5G时代,无人机直播也必将成为一种热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2018年9月,中央电视台在《嗨,潮我看》钱江潮大型直播节目中就切入了5G无人机近距离拍摄的画面,取得了令受众震撼的直播效果。

(二)在内容生产方面,“现场”概念被强化,高清直播成为常态

有研究者提出,未来的新闻生产空间将从编辑部、演播室等“媒体空间”向新闻发生的“现场空间”扩展。[2]各类移动终端与新闻类应用的出现,使来自现场的即时新闻生产更普遍;而5G时代的到来,则让依赖高清视频的移动直播变成一种常态。

2018年12月31日,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与中国电信合作,完成了国内首次“5G+卫星交互式电视直播”——三个现场(其中包括一辆5G覆盖公交车)与卫视直播间同屏,不同的表演者近乎无瑕疵地完成了歌曲《成都》的合作演唱,直播时段内的电视画质清晰、信号稳定。

2018年,日本NHK着手研究面向2020-2040年间的新一代电视广播技术方向,其中提到“现实成像”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目标在于“为电视观众带来超越显示的超高逼真的空间体验”,要让电视观众在看电视时感受其带来很强的“临场感”主观体验。[3]

可以看到,5G技术下的带宽容量允许媒体以空间相关联的一整套现场“场景”取代传统的现场“位置”概念,未来这种电视直播必能够提供与“场景”(包括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社交活动等)相适配的信息与服务,这是之前的卫星电视直播难以想象的。

(三)在节目呈现方面,4K成为主流,8K加入竞争

由于缺乏相对稳定的TV端受众,网络视频应用较早地介入了对4K内容资源的竞争。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凭借50帧原画、真4K的流畅度和清晰度,咪咕视频世界杯内容观看人次就超过了43亿。[4]越来越多的网络视频应用介入移动4K超高清内容领域,给传统的广电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作为应对,以央视为代表的传统广电媒体开始全力推进基于5G技术进行4K超高清视频直播信号与文件传输、接收、制作技术规范等5G新媒体行业标准,在通过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以后,有望使4K成为广电媒体的标准节目形态。

在众多媒体集中向4K超高清内容发力时,也要注意到,基于5G网络的8K的技术布局已经提前展开,具备完善技术标准支持的8K进一步削弱了距离对视频观感的影响,相比4K提升巨大。

2018年9月17日,浙江移动在物联网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展示了全国首例规模试验网环境下“5G+8K”户外直播的效果,用户可以精细地看到西湖边的每一片树叶与每一片水波。[5]在国外,NHK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普及8K直播。一旦硬件与价格壁垒被攻破,“5G+8K”未来必然在传统广电领域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新。

(四)在个性支持方面,定制化电视新闻再次提升用户体验

现今移动互联网传播所能提供的大部分个性化信息服务,限于技术手段,只能在批量化信息生产的前提下,针对个体的习惯与偏好进行信息与用户的匹配(如基于搜索兴趣的信息推荐),实际上与“定制化”的真正要求仍然相去甚远。

但5G时代的定制化信息生产则能够针对个体及其相关联场景的整体属性,通过可穿戴设备了解用户的实时情境与需求,完成个性化数据的采集,并通过5G信号传输。这将从源头环节开始个性化的定制。

可以想见,得益于5G技术,未来广电媒体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VR新闻直播,让用户能够置身新闻现场,多形式、多维度地感受新闻内容。这也带来了电视新闻传受的结构性变迁——VR直播的受众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甚至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中心”。

三、5G时代广电业态的全新图景

当5G技术的集群完成向传统广电传播的全方位渗透之后,必然由模式创新引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重构,又会促成广电行业新业态的形成与进化。近年来,有许多新的行业趋势值得关注。

(一)广电的“边界”愈发消失,5G时代凸显“众媒”共生的特点

一方面,传统广电媒体的“领地”被入侵,越来越多传统意义上的“非媒体”进入视频领域,拥有了自己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广电媒体也在积极寻求新的扩张和突破,不再局限于内容的生产和输出,转型进度进一步加快。

随着小、微创作力不断释放,5G技术让更多业余生产力能逐步投入到专业化生产之中,视频自媒体、UGC、行业大数据都将成为视频传播领域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是传统广电媒体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

比如,5G背景下,各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就以积极的姿态介入了移动传播之中。2018年10月,浙江移动通过“5G+无人机”技术,完成了对杭州国际女子马拉松赛的全程移动高清直播。紧贴运动员跟跑的大型无人机搭载了5G通信设备和高清摄像头,用户则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应用全程观看。

(二)5G网络重构了社会组织与结构方式,促成新一轮的多元合作

5G继承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逻辑,要求社会将资源、能力、产品与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逻辑和机制下进行整合和运用,整合、转化为功能与价值的“强连接”,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6]可以看到,当前由企业方、内容方、渠道方和受众方构成的5G媒体产业链不断延伸,更多的技术公司、硬件厂商、网络平台进入传播生态圈,也为传统广电媒体发展提供从内容生产、传播到转化的硬件、资源和策略支撑,亦在形成一种全新的“合竞”模式。

2018年12月,央视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和华为公司,开建中国第一个基于5G技术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4K+5G+AI”的战略布局,也确定了5G时代“内容+渠道+技术”的全新合作范式,成为传统广电媒体转型的又一个关键节点。在这样的范式下,央视丰富的内容资源,将通过基于5G的超高清视频终端采编播设备和传输设备,最终以4K超高清直播、VR新闻、电视人工智能等创新形态,完成向受众的精准传输。

当然,在看到5G技术给未来广电媒体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需要理性思考5G技术的有限性。受众对于电视内容的观看习惯在未来还会保持一定时间的相对稳定——智慧客厅实现之前,在家中通过固定宽带接入大屏幕互联网电视观看电视节目仍然是常规的首选。根据BBC的判断,5G能够实现对于电视媒体内容的移动传输优化,而且有可能出现一些创新的电视业务形态;但5G对于电视内容的传输,仅是一种“增强”,而不是替代其他已有优秀渠道成为传输电视内容的唯一渠道。[7]这也提醒传统广电行业,在5G的技术热潮下,优质的内容依然是媒体安身立命的竞争根本。

注释:

[1]彭兰.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新闻记者,2016(1).

[2]彭兰.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新闻传播,2015(21).

[3]李远东.日本2020-2040电视技术愿景.凤凰网TV派,[2018-10-31].http://wemedia.ifeng.com/84845264/wemedia.shtml.

[4]“5G+4K”, 咪咕联手微博打造互联网体娱“新生态”.文汇网,[2018-09-06].https://wenhui.whb.cn/third/yidian/201809/06/211609.html?yidian_docid=0Jz27rjH.

[5]5G亮了!浙江移动联手央视5G高清视频直播钱江潮.人民邮电报,2018-09-25.

[6]喻国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社会传播生态.中国广播,2016(9).

[7]李远东.BBC:5G与电视.凤凰网TV派,[2018-08-27].http://wemedia.ifeng.com/75501941/wemedia.shtml.

猜你喜欢
广电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城市广电融媒发展的危机与破局
融媒体时代山西广电保持竞争力的新探索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电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
“微”创新 “剧”收获——互联网+时代广电的精品内容生产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
中国广电行业未来发展预测
广电业态变革的三大关系重构
广电媒体跨界经营的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