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宏伟 徐晓东 宋卫光
一、分组轮换,转换体能练习内容
传统模式:学生在教师或者小组长“预备、投、捡”的统一口令指挥下,重复进行投掷动作的练习。标准的不明确、重复练习的枯燥性等都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学练过程的散漫,主要表现为投掷动作随意、捡拾器材缓慢等,尤其在捡拾器材的过程中,多为慢跑,甚至是走,浪费练习时间,负荷强度不足,影响学生的体能发展。
改进案例:教师:同学们,今天的体育课上我们和《熊出没》动画片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投掷松果、赶跑光头强,保卫森林,好不好?(学生:好)
教师:为了能够更多次地打击光头强,老师要求大家在捡拾松果的过程中要加快速度,并要做出老师规定的动作,锻炼身体,保卫森林,好不好?(学生:好)
教师:熊大队,投完捡拾松果,采用双脚连续跳快速返回;熊二队,投完捡拾松果,采用四肢爬行快速返回;蚂蚁队,投完捡拾松果,采用仰面四肢爬行快速返回;矮人队,投完捡拾松果,采用蹲跳走的方式快速返回。(每轮练习交换一次返回时的练习方式)
效果分析:利用学生熟知的动画情景,创设小动物学本领、保护树木、共建绿色家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把单一的跑或走捡拾器材的过程变为体能练习的过程。同时,把不同的动作组合分散到不同的小组中,进行不同轮次的轮换练习,能够保证学生每个轮次都有不同的新鲜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保证学生的体能综合发展。
二、动作区分,满足个体体能发展需要
传统模式:在体能练习环节,为便于组织,通常是在一块场地,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统一的练习内容,如俯卧撑30次、深蹲跳50次等“一视同仁”的体能练习。但是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会让能力强的“吃不饱”、能力差的“吃不了”,从而导致练习效果大打折扣,使体能练习事倍功半。
改进案例:教师:下面进行体能练习,老师给大家分成了四块区域,每个区域一个练习内容,分别是俯卧撑、跪姿俯卧撑、平板支撑、直体仰卧后撑。在30s时间内,前两个区域内的同学要完成规定动作25次,后两个区域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准动作的静止支撑。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合适的区域做练习,需共进行6次轮换。
效果分析:由于先天素质或发展的不均衡,学生体能具有显著差异,如果在练习时统一标准或内容,很容易出现学生参与态度和行为的差别,能力强的积极,能力差的消极。本案例中,在发展上肢力量方面,教师采用多场地、不同项目的形式,让学生依据能力自主选择,打消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否定,积极选择适宜难度项目学练,有效刺激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时强调不同项目中选择轮换,给学生创造不断挑战自我能力的机会。内容的变换、差异的关注,符合学生心理和体能需求,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斗志,提高了学生体能发展的效度。
三、改變规则,刺激学生参与体能练习
传统模式:教师出示秒表,喊“准备好一分钟跳绳测试”,往往是我们在跳绳练习中最常用的方法。学生个体间没有竞争和对比,往往在后30s的时间里,学生出工不出力,造成练习效果低下,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突破和体能发展。
改进案例: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跳绳30个的比赛(集体),率先完成的举手,你就可以休息一轮!注意,一定要诚实守信!(采用不同个数标准的比赛,改变时间或者规定个数;每次个数不超过50个,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30s,轮休的可以是前3名或者前5名)
效果分析:跳绳是提高学生体能、协调等素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简单枯燥的重复,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造成体能练习效果低下。将原有的一分钟测试改为小数量(30次、40次、50次)、短时间(10s、15s、20s),灵活采用竞相完成举手示意、短时间次数挑战等练习手段,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刺激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小运动量、高强度、大密度的运动方式,进行负荷的积累,提升学生体能练习效果。
体能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要关注体能练习方法的改进,让体能练习变得扎实高效。
——宁宏伟(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柳林小学,264400);徐晓东 宋卫光(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小学,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