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鹏 俞年青
专业排球队选材对运动员的身高、腿长、肌肉类型等身体条件要求较为严格,此外,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身體素质、生理机能测试。相对来说,基层小学排球运动员选材难以面面俱到。结合多年的小学排球训练,笔者所在的学校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材“六要素”,通过此种方法选材组建的校队,近年来在各级别比赛中屡创佳绩。
一、选“脚步快速移动意识好”的队员
快速灵活的移动对排球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移动至最佳攻击点,才能完成短平快、平拉开、背快等高质量的进攻,反之,在防守时,如果移动速度慢或移动不到位,原本可以双手传、垫起来的球,在慌忙间变成了单手垫、鱼跃,甚至脚踢救球等动作,则增加了失误率。
笔者在排球训练中发现,平时跑得快的学生,不一定能在移动中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接球,有少数学生看到对手或同伴来球时,会下意识地对来球的方向和落点做出判断,并向来球方向移动,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快速移动意识。日本女排是世界强队之一,在队员身高并无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好成绩,与教练员在启蒙阶段就对运动员强调打排球时脚步快速、灵活移动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
笔者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队员的快速移动意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选材时将“脚步快速移动意识好”放在了首位。
二、选“空间感知能力强”的队员
在初学排球阶段,在自拋自接、一抛一接、对垫对传等练习过程中,有少数学生总是能准确稳定地接住球,即使来球位置偏差较多,他们也能感知到来球方位,并迅速到位将球接住、垫起或抱住;有些学生遇到此种情况时,能碰到但接不住来球;还有些学生甚至碰不到来球。经过观察发现,能准确、稳定接住、垫到来球的学生,空间感知能力较强;接不到甚至碰不到球的学生,既是因为对球性不熟悉、移动速度慢,主要原因还是空间感知能力差,无法快速准确判断球的落点,从而失去了最佳的移动时机,导致接不住球。
在排球比赛中,攻守双方的来球在高、中、低空,前、后、左、右快速地转换,可能还存在长短、快慢、弧度等变化,因此,在排球练习、比赛时,对队员的空间感知能力要求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有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是排球选材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
三、选“排球球感好”的队员
在初学排球阶段,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在接下来的传球、发球、扣球等技术学习中,往往也比其他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这得益于他们具有良好的球感。如,刚开始接触排球的学生,在自抛自垫球时,当大多数学生仅能连续垫1~2或者3~4次球时,有少数学生则能垫到7~8次,甚至更多次球,此时学生即展现出来了良好的排球球感,在课堂展示环节,有些学生则能连续自抛自垫更多次球。尤其是在教师的鼓励下,能完成更高的挑战。在此后的传球、发球等练习中,此类学生也能表现出良好的能力,甚至成为校队的主力队员。因此,在排球训练中,应留心观察那些球感突出的学生,并把他们记录在案,重点关注。
四、选“心理素质好”的队员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在比赛双方水平相近或比分紧咬翻盘的关键时刻。
通过一年的训练,全队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个人能力,但在参加比赛中,却并未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发挥运动能力。如,队员A在平时的训练中个人能力、技术等表现都是校队的佼佼者,但其在参加扬州市中小学生排球比赛的首场比赛中,却像换了一个人,脸色刷白、手臂僵硬、脚步移动总是慢半拍,面对对方来球,不是垫出界,就是传球不到位。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临场表现也没有较大的改进,始终不能克服心理障碍,最后2场比赛甚至不敢上场比赛。又如,笔者学校参加2015年扬州市十二届运动会时,队员在与东道主的冠亚军决赛中,第1局以23∶25的分数惜败,第2局在比分16∶22落后的情况下一直追至比分20∶24,对方手握4个赛点,危急时刻,队员表现出了过硬的心理素质,通过发球、扣球、拦网连续得分,最终以比分27∶25扳回1局。决胜局抢到了15分,对方以比分14∶12领先,获得2个赛点,关键时刻,队员顶住了压力,最后以比分17∶15反败为胜,成功逆袭。
通过以上2个例子可见,在选材时,除了要关注队员是否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还要考查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那些敢于担当,并在危急时刻能沉着冷静应对比赛的队员不可多得,因此在比赛及重大活动中的临场表现是选材时要重点关注和观察的因素之一。
五、选对排球“上瘾”的队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排球“上瘾”的学生,才会主动关注和学习新技术、新打法,从而不断地提高技战术水平。
在一次教学比赛中,二传手和副攻手之间做了一个“背溜”战术配合,轻松扣球得分,二传手来到教练面前说:“教练,我们的‘背飞打得牛不牛?”当时教练感到很意外,因为在训练中仅学习了“中一二”“边一二”等简单的战术配合,没有学习过“背飞”,队员是怎么知道这个技术的?又是如何完成的?课后与他们交流,原来这几名队员酷爱排球,课余时间经常观看排球赛事,上网查询学习排球技、战术打法,课余时间尝试演练,在训练及比赛中,才能恰当使用。
对排球“上瘾”的队员往往会自觉、刻苦地练习,相信勤能补拙。队员B是校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其开始练球时技术粗糙,身体条件也不突出,但在课余时间经常独自对墙练习传垫球、发球、扣球,球技突飞猛进,一年后已经成为校队主力。因此,“酷爱”排球,对排球运动有着孜孜不倦追求的队员也是选材的重点对象之一。
六、选“同一班级中的多名队员”
在同一个班级中选择多名队员,会为训练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更容易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排球作为集体项目,队员不经常在一起训练,相互间就不能形成默契配合。在同一个班级中选择多名队员,可尽可能地有效利用体育课、体育大课间等时间演练战术配合。如,今年获得市比赛冠军的女排队员中有6名首发主力全部来自一个班级,在上一年度此班级中的8名队员已经入选了后备梯队。队员的相对集中,给完整的集体训练带来方便,也更容易出成绩。
基层小学排球队选材时,如果所选运动员尽可能达到“六要素”要求,训练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好成绩也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