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如何南延?

2019-02-17 20:16王淑娇
城乡建设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轴延长线中轴线

■ 王淑娇

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不仅是承载着北京南部城市未来发展的“未来之轴”,担负着带动北京城市南北均衡发展的使命,同时也是与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性战略相契合,极具发展之潜力的“时代之轴”。

一、中轴线南延保护与发展现状

(一)概念规划

2018年2月,丰台区与市规土委、东城区政府联合组织的《北京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研究及永外-大红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正式面向全球启动。规划方案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中轴线南延长线地区的概念性规划研究,即以北京城中轴线的历史构成、发展现状、文化内涵、未来发展为整体背景,对中轴线南延长线地区的发展定位、空间规划、功能分区、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发挥好南中轴在统领完善南城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上的有机作用。二是在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研究的宏观指引下,对涉及约6.1公里长度的南中轴线,总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东城永外地区、丰台大红门地区和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区域功能、产业转型、空间结构、市政设施和城市风貌等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征集工作共收到来自国内外31家优秀设计团队提交的规划草案,最终评选出5家设计单位的南中轴规划方案,并于汽车博物馆集中展示征集成果。

5家单位的规划方案分别以“千年苑囿 创新发展 大国轴线”“礼乐成境 故苑新生 守正纳新”“世界客厅 文化殿堂 科技地标 都市花园”“首都新客厅 人文公园城”“大国首都新客厅 绿色漫步公园城”为设计主题,对南中轴地区城市空间进行整体性研究和统一性规划,以重构南中轴地区空间秩序,增强南中轴地区发展活力,示范性带动南部城区新发展。2018年7月19日,《北京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研究及永外-大红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专家评审会在汽车博物馆召开,以“大国首都新客厅绿色漫步公园城”为主题的规划方案获得全票支持,赢得第一名。该方案以建设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的“新客厅”和围绕多元文化印记、高效城市经济、优越自然生态、多维公园体系、健康绿色出行、优质公共服务六个方面建设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愿景,以“文化塑轴、自然冶园、步道织网”为三大规划核心策略,以“中轴为魂、水园为韵、街网为脉”的传统都城营造手法重点突显南中轴地区文化功能、国际交往两大核心功能与国际商务、生态游憩、生活服务三大支撑功能。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以“无界自然、千年绿苑”为设计主题,突出自然野趣的风貌、多维融合的生态、丰富多感的体验、穿越千年的历史、大国首都的功能等五大特点,将其打造成为“首都结构性生态绿肺、享誉世界的千年名苑”。

(二)文化复兴

近年来,北京市从中轴线南延长线文化复兴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南海子郊野公园的建设,有序开展团河行宫、德寿寺的保护修缮工作,有效推进南海子公园建设项目,在恢复南苑文化价值,再现“南囿秋风”盛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团河行宫与德寿寺是中轴线南延长线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团河行宫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距今已有近250年历史,是清代在南海子所建四座行宫中最为宏伟的一座,也是大兴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团河行宫一期修复工程于2012年正式启动,2018年底基本完成园内重点修缮工程。德寿寺为大兴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公元1658年。2013年,德寿寺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基本完成修复工作。2016年大兴区启动“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信息化项目”,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60度全景采集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包括团河行宫、德寿寺在内的多处古建筑进行三维数字还原,与建筑景观同时复原的还有团河行宫内的山水体系和植物生态。2017年,大兴区编制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任务清单,中轴线南延长线是其中的重要项目,并明确将南海子文化的挖掘融入南中轴的规划与建设中,团河行宫、 德寿寺等古迹遗存的修缮工作进一步推进。2018年,南海子历史文化展利用3D复原和VR技术,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再现复原后的团河行宫和德寿寺,并以微雕模型的方式展出了手工制作的德寿寺等古代建筑。

(三)功能再生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首都空间结构与城市布局,作为中轴线南延长线上的重要节点,南苑、大红门地区位于“一主”“一副”“两轴”的重要区域位置,是连接主城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和雄安新区的空间纽带,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带动南城地区稳健发展的助力棒。随着近年来疏解工作的不断推进,南中轴地区腾退出大量可利用空间,在充分发挥南中轴地理优势和空间优势的基础上,北京市紧抓南中轴地区的发展契机,使之成为促进南北城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将南中轴地区建设成为融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科技、绿色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性现代城市空间。根据《南中轴大红门地区详细规划》,在南三环以南、南四环以北、马家堡东路以东、光彩路以西、中轴线南延长线两侧范围内的大红门地区,将重点发展商务、科技、文化、时尚、创意等现代性、高品质的服务业,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优质资源的南部集聚,推动区域业态转型与功能升级。

2011年,新机场筹建工程正式启动,选址确定在中轴线南延长线上,作为南中轴上又一重大节点,新机场的选址、建设都将极大带动南中轴地区的复合性发展,作为由新机场进入中心城区的“南大门”,南中轴地区将有条件吸纳更多的国际高端资源,承载起更多的国际交流功能,成为配套先进、布局精细的“国门”高端功能区。在目前的南中轴地区发展规划中,南中轴地区的商务、创新、服务、会展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航空运营与航空经济中衍生出来的。新机场航空港总投资达799亿元, 预计年旅客量为4500万人次,如此的规模与客流量势必会对南中轴地区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潜力。2018年底,新机场航站楼内部装修基本完成,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阶段,飞行区和场内交通市政等也已完成,外围交通主架及配套市政设施正在加快推进中,预计2019年底顺利通航。除新机场的建设外,南五环的区域产业正在加速升级,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首都商务新区等双创产业在此聚集,2018年上半年总规模达10亿元的文创基金在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商业业态的转型升级。

二、中轴线南延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轴线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中轴线南延长线应与中轴线北部的体育文化、传统中轴线的历史文化遥相呼应,共同构成能彰显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建设精髓与当代北京人文精神的历史轴、发展轴与未来轴,在现代与传统、国际与本土文化的交相辉映中,完善中轴线文化功能与空间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未来南中轴地区的发展应该以文化为基础,在文化内涵挖掘和文化价值开发的宏观目标之下,以文化功能的强化为载体,带动城市的内在发展。虽然在南中轴发展规划中,保护挖掘、阐发传承、活化利用南中轴文化,尤其是南苑皇家园林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形成北连奥森、南通南苑,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古都完美新格局是重点内容,就南中轴地区建设现状来看,团河行宫、德寿寺、昆仑石、宁佑庙碑、南红门行宫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得到妥善修复,南海子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但总体而言,南中轴地区还依然存在特色文化、本土文化挖掘不够,多维文化展示不足等等问题,南中轴的“文化名片”尚未成形,南中轴的文化职能尚未完全突显。

(二)需要加强轴线空间与轴线形象的重塑

在700多年的规划、建筑与改造历史中,传统中轴线的建筑风貌、空间格局、文化功能、政治涵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中轴线向北的延伸预示着中轴线的当代性发展,被学界视为继天安门广场扩建后,中轴线建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从永定门到奥森公园,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景观与文化节点本身就具有非常独特的形式美,共同构成一首节奏分明、高低起伏、跌宕婉转的华美乐章,可浓可淡,可轻可重,不仅有序曲,还有高潮和尾声,错落有致,余音袅袅,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空间严整清晰、开合变化的节奏感,也从人的心理感受上强化着中轴线所具有的秩序感与灵动感,在有序的轴线空间与可感的轴线形象中不断深化中轴线的轴线意义。虽然南中轴延续了中轴线一贯到底的气势,但是,不管是在轴线形象、轴线秩序,还是在文化节点、空间节奏等方面,中轴线南延长线还尚未形成严谨、整饬、鲜明的轴线空间,不能更好地传达城市轴线在轴线意义上的向南延伸,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文化节点的设置和空间秩序的重塑,形成节奏感强的南中轴文化空间。

(三)南中轴地区城市整体空间品质有待继续提升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南中轴地区需要不断加大“留白增绿”的力度,未来的南中轴地区整体上将被十几个优质生态公园所环绕,“南囿秋风”的历史景观不仅在这里得到重现,绿色生态资源也将与城市多元功能和谐相融,共同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但从南中轴地区城市空间实际形态来看,南中轴城市空间在整体上还有待提升。就人文环境而言,文化元素与文化景观的普遍缺乏,使得本该作为文化空间的轴线地区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南部城区精神文化脊梁的功能使命;空间形态方面,目前南中轴空间主体上还是由宽阔的主干道路、大尺度的街区、无特色的临街建筑、缺乏景观塑造和人性化设计的公共空间等等构成,空间整体活力不足;生活环境方面,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的建设,无法将小尺度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公园绿地和便民设施建设等融入地区环境设计与规划中,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城市设计没有在空间整合上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尤其在市民生活比较集中的南四环以内区域,地区生态品质仍然有待继续提升。

(四)需要进一步加强轴线文化主题与区域空间功能之间的深度融合

从城市发展的综合视野来看,中轴线南延长线及其城市空间不仅是文化轴、文化空间,更是一条能带动南城各功能区之间协同发展,弥合南北城发展落差的功能轴、功能空间。对于南中轴地区的未来发展,应重点考虑如何以南中轴文化主题、文化功能为引领,以南中轴各功能带为节点,在进一步加强轴线文化主题与区域空间功能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将南中轴与南城东西部地区其他重要节点连接成为一个互相关联、协调共生的功能网络。目前,南中轴地区大致形成了以南苑商贸产业区、大红门服装商贸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主体的核心功能区,南中轴地区产业类型不断升级,空间功能不断完善,在促进未来产业提升、新兴产业落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空间主题文化建设、空间文化景观塑造、空间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体文化建设和区域文化主题与空间功能更新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

三、中轴线南延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中轴文化内涵与中轴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展示力度

一是需要发挥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南中轴的历史文脉、文化资源进行集中梳理与研究,并以区域空间为界,深入挖掘和提炼南中轴各区域、各空间的资源特色与文化主题,整体把握南中轴的文化构成及各个空间带的文化特色。二是深入研究南中轴地区文化资源与传统中轴线、中轴线北延长线文化资源在文化内涵、文化主题与文化特色上的延续性与差异性,在与南中轴传统文化相协调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南中轴当代文化魅力,并与北京中轴线文化构成在整体上形成一脉相承的格局。三是新一轮城南计划确立构建“一轴、两廊、两带、多点”的城市空间功能架构,一轴即南中轴生态文化发展轴,两廊即京津发展走廊和京雄发展走廊,两带即南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南段),在南城的空间布局中,南中轴是涉及更大城市空间与发展目标的文化空间,必须充分考虑南城的总体空间结构、三个文化带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与京津冀文化的协同发展,把南中轴的文化内涵挖掘与南城文化空间复兴、三个文化带文化资源整理、京津冀文化发展结合起来。

(二)重塑南中轴的空间形态,提升南中轴的轴线形象

一是需要强化南中轴的文化节点,打造节奏感强的南中轴文化空间。文化性节点可以广泛地包括城市景观节点、城市交通节点、公共文化活动节点等等,通过将这些以文化为主要标识系统的节点复合性地穿插与设置在公共空间中,在一种更具有秩序性、人性化的考量中强化轴线空间的文化可识别性与可感知性。二是对中轴线南延长线地区的建筑立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通过规范建筑外形、更新建筑立面、打造标志建筑、控制建筑形态与建筑高度,延续中轴线建筑形式美与韵律美,整体上提升南中轴的轴线形象。三是南中轴地区不仅仅是城市文化空间,同时也是居民生活空间,在突出轴线空间秩序性、文化性、景观性的同时,也要重视轴线空间人性化、人情化的彰显,加强南中轴地区文化性、场所性的同时也应加强南中轴地区的归属感与代入感。

(三)以中轴文化为主导,打造景观化、人性化、功能化的城市空间系统

一是需要以供给高品质生活服务为目标,在规划上注重不同空间尺度的设计,不仅将大尺度生态空间的打造纳入南中轴的未来规划中,同时更多地关注小尺度城市空间的设计,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充分考虑南中轴地区的宜居性,从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尺度保证南中轴各个功能区域的活力。二是南中轴地区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事业,因此南中轴地区的未来发展应以北京的国际化“南大门”,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集中展示地与传承区,对标北中轴生态建设的生态空间、优化与整合南城城市空间结构等为主要目标,紧密围绕文化、生态、现代等主题,丰富南中轴地区的现代功能,提升南中轴地区的空间品质。三是加强南中轴文化主题与南城城市空间结构的复合规划。南中轴地区的保护利用与未来发展不仅需要突显独一无二的文化品性与空间特性,而且还要加强南中轴文化与南城空间的复合性规划,促进南中轴地区的文化性、功能性、协同性、综合性治理,从而将南中轴地区建设成为北京城市空间中的特色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现代功能带和国际交流带,完善南中轴地区的空间布局,提升南中轴地区的空间功能。

猜你喜欢
中轴延长线中轴线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湾区枢纽,四心汇聚! 广州中轴之上,发现全新城市中心!
城市中轴之上,“双TOD”超级综合体塑造全新城市中心!
南京地铁二号线既有线与延长线的施工及转场组织研究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2020年本刊原创题(二)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五)
从游戏中得到的解题方法
北京中轴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