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供给: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19-02-17 02:08东,吕
关键词:教育资源供给精准

张 东,吕 杰

(1.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2.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 400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2]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供给方式、覆盖人群和接受度均有待加强和创新。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兴起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平台和路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产品和服务、结构与模式、环境和条件将不断转型升级,大数据的多样性、精准性和时效性特征及数据化思维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改革提供技术支持,这有利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内涵意蕴

经济、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呼唤并引领教育上的改革[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满足还不平衡、不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核心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内容、模式和结构,引领和满足符合大学生多样性、多层次、多维度的实际需求,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调节、促进和发展。

(一)精准供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于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网络学习方式和个人兴趣特长等多样性需求侧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政治导向、资源和教育教学方式引领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动力;大学生的客观现实状况也推动着教育资源的优化调节、升级更新和创新供给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大数据浪潮,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以坚持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为目标,提升高校精准供给质量,改善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匮乏、供给方式单一的现状,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现实需求;优化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供给主体、供给载体、供给内容和供给环境等方面的资源配置,科学灵活地调节精准供给与多样性需求的矛盾;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素引领性、科学性、精准性的供给,满足大学生多样性、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大学生需求侧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丰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供给的信息化水平,助推高校精准供给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二)大数据技术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支撑

大数据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认知和实践变革。新时代,应以大数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造传统高校思政教学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学生的需求,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重构教学过程及组织结构,变革教学方式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精确性和高效性。高校应积极探索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大数据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资源供给方式的创新。将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数据采集技术和挖掘、预测、分析方法等实践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过程之中,尊重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积极顺应大数据给教育资源带来的变革;描绘适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学生画像”,精准供给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建设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资源供给咨询、学情质量监管和教学效果评估调整信息管理系统,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资源供给和多样性、差异化需求之间的难题,可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变革中的作用。

(三)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大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主要由心理层面的获得感、思想层面的获得感和行为层面的获得感构成[6]。“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深化变革的期望和衡量其创新的重要标准。“让大学生群体有更多的获得感”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大学生为重中之重,知晓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主观需求和客观获得,这需要从学生需求侧和高校供给侧两方面入手。大学生差异化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内在动力,首先,大学生对教学内容、载体、方式等一系列做预期估量;其次,大学生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验、自我需求获得感和满足程度;最后,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精准供给是大学生获得感生成的外在源泉,高校应首先对大学生需求、供给方式、教育效果进行推测假设;其次,在供给过程中依托大数据技术和思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后,实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所期”“所能”“所给”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所待”“所想”“所得”的供需互动、双向提升,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7]。

二、大数据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要“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8]将大数据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全过程,不仅顺应了大数据的时代潮流,而且满足了大学生的多样性学习需求,更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战略要求。根据大数据的特征,统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顶层设计,精心规划、大胆探索,将大数据打造成新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引擎。

(一)大数据的多样性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多样性

大数据多类型是指其数据来源多样、类型繁多、结构复杂、多元多变[9]。大学生思想政治数据信息资源生成的来源层面有学业生成类、实践活动类、网络社交类等。从教学环节来看,有基础类、生成类和结果类数据等;从结构化层面来看,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等;从载体层面来看,有移动终端、PC电脑和实践活动等。这些数据记录并呈现了大学生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和在场在线的思想政治学习实践、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征。针对大学生受思想品德观念、学业发展水平、学习行为习惯和教育程度等实际差异,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私人订制、因材施教和“一一供给”。大数据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性不仅要采集大学生年级、专业、学籍等基本信息,而且要搜集思想政治学习过线中学习频次、停留时间、收藏次数、评论转发等生成性数据,还要统计分析课时、中期、期末成绩和教师的生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等定量定性数据信息。以此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预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关注内容等。大数据来源及类型的多样性特点应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多样性髙度契合,通过对大学生大规模、多样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预测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关注动态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二)大数据的精确性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精准性

大数据强调数据传播的主动性和精准性。精确地描绘“学生画像”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精准性的必要前提,应重视大学生传统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应重视反映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还应关注宏观、中观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情况。要正确把握大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动态,精准性地供给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必须借助大数据进行科学精确的挖掘、分析和预测。根据大学生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数据,教育者可研判其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向,精准化地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甚至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网络学习痕迹的关联度,推送类似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对其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的状态进行正确引导。比如,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内容、学习频次、视频音频、评论质量、分享次数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情、意、志、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三)大数据的时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实效性

大数据时代,数据产生的速度更快、途径更多、传播更广,高校应对海量增长的数据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否则随着数据的动态流动,数据的价值会很快失效[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应该满足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需求,适应95后大学生易于接受网络新事物的特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和创新供给资源。随着移动客户端的不断普及,大学生对其所热衷关注的时事新闻的反馈非常快,这既反映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习惯特征,又反映出其思想政治状况、学习行为表征和学业发展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准供给就是以不断更新的学生数据为基础,推进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和个性化推送的过程。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凭借爬虫采集技术迅速搜集数据并进行筛选整理和挖掘分析,以第一时间知晓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预测分析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找准大学生的需求痛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准而及时的供给。比如: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召开之际,高校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等载体推送关于我党十九大会议的资讯,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载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方面,这调动了大学生学习十九大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高校关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供给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精准供给的模型构建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化、内容个性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美好学习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质化、网络化、共享化和精准化的不平衡不充分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校必须认识到高校供给侧与大学生需求侧之间的矛盾,它给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增加大学生获得感提出了许多难题。高校应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持续改善其供给不平衡不精确的困境,充分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更好地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改进教学效益。

(一)大数据精准供给模型的理论依据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模型的科学构建依靠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评价激励的理论等为推动高校教育供给侧的变革,尊重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在学习潜能,实现教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精准供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每个大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心理特征、思想品质、道德行为和学业状况等存在差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教育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高校精准供给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才能打动其内心,激发其兴趣,开发其潜能,引导其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空间,在此情境中,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道德认知、学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精准定位,查漏补缺、扬长避短,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现其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在大数据精准供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诉求,而且需要注重对其学习效果的评价。加强教育资源供给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引领,监测调整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不断以“正”“负”激励等手段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保证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正常运转。

(二)大数据精准供给模型的主体结构

为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稀缺、开发利用率低、供给渠道单一等现状,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多样性需求,针对其差异化学业水平、网络原住民特征等实际情况,实现大学生学习需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高校必须抓住国家实施教育大数据的战略机遇,精心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整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依托大数据技术,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构建由数据搜集(基础性数据层、过程性数据层和结果性数据层)、有序存储(大规模聚类层、多类型分析层、高速度处理层和低价值挖掘层)、画像分析(思想观念层、行为表征层)、供给咨询(锁定学生层、精选内容层和拓展载体层)、效果评估(诊断层、预测层和调节层)五大模块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结构模型。五大模块和各个模块内部诸要素统一在大数据精准供给系统中,互为前提、相互依存、渗透发展,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向前迈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助力。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精准供给实践创新

“大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它以全新的、相关性的分析模式来进行处理,使加工后的数据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供给,需要提升内容、质量和载体,从主渠道、软环境和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精细化实施[12]。依托大数据采集、分析、描绘、推送和评估等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信息系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学习发展和社交等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存储、挖掘、分析、预测、描绘、供给、反馈、评估和调整等处理加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侧的深刻变革。

(一)数据搜集

大学生数据搜集应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准供给为目的,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技术、网评网阅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智能爬虫技术等采集、记录、感知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整个过程中的数据,为数据分析、画像描绘、精准供给和教学评估提供数据保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数字基石。大学生有关思想政治学习的数据犹如一座“冰山”,其包括“冰山以上”的易搜集、易测量、易处理、易共享的显性数据,也包括“冰山以下”的难爬取、难计算、难分析、难兼容的隐性数据。能够被高校搜集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数据,只占其冰山一角。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数据资源主要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档案和终结性考试等结构化数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起,大学生的网上学习痕迹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来源之一。除结构化数据之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还包括大学生在互联网社区上的一些视频、图片、电子错题本等信息(比如:新浪爱问知识共享、腾讯教育学习档案)及地理空间信息等数据。高校需要不断地探索“冰山以下”的隐性数据,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全面搜集大学生有关思想政治学习“冰山以上”和“冰山以下”的大数据。因此,大学生数据搜集包括基础性数据层(姓名、性别、年龄、兴趣、特长、学号、专业、学分、学籍等),过程性数据层(搜索、浏览、练习、上/下载、评论、转发、学习频次、学习时段、学习载体、学习内容等)和结果性数据层(课堂成绩、网络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教师评价等),其采集了大学生线上线下、课堂内外、过程结果等整个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性隐性大数据,丰富了高校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数据资源。

(二)有序存储

大学生数据有序存储对数据生成过程、结构化程度、来源载体等庞杂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进行甄别筛选和分类整理,它利用统计、聚类、相关性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预测。科学检测数据的效度和信度,以真实可靠的数据描绘大学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精准供给。大数据具有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如何实现大数据分析从模糊性到精准性、分类到聚类、孤立到相关呢?其中的桥梁就是大数据存储、分析工具与方法。大学生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与可视化(EXCEL、R语言等)、聚类(SPSS等)、相关性挖掘(SSAS等)、社会网络分析(UCINET等)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4V”特性的大数据进行大规模的聚类整合、多类型分析、高速度处理和低价值挖掘。统计分析与可视化是利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频次、时长、成绩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折线图、散点图、雷达图等图表进行的可视化的呈现。聚类分析是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现状、兴趣特长、学业发展水平和社会交际网等数据进行的相似性分析、聚类,它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性。相关性挖掘是利用SSAS等挖掘软件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活动过程中阅读、关注和访问的内容进行挖掘,预测大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相关内容,能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供给和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资讯。社会网络分析是利用UCINET等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之间思想政治知识交流互动的统计分析,能充分开发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数据资源,预测大学生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改革的要求。同时,可将各种大数据方法进行交叉混合分析,形成科学的数据分析合力,以此推断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倾向,预测大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行为。

(三)画像分析

大学生画像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动态、行为表征等数据为依据,从现实社会人抽象描绘出的虚拟数据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教育资源分层供给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大数据时代,高校对线上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进行全面的记录及精细的划分,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及心理状况、预测其学习行为表征,再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的供给。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13]。大学生画像包括思想观念层(思想品德、政治面貌、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就业意向等维度)和行为表征层(学业发展、学习习惯、学业负担、社会交际等维度)。大学生思想品德维度包括四部分:(1)思想品德认知:认识、判断、评价;(2)思想品德情感:爱憎、好恶、是非;(3)思想品德信念:原则、规范等;(4)思想品德意志:精神力量、道德品质等。政治面貌维度包括:群众、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等;身心健康维度包括:积极向上、身心协调、抑郁孤僻和人际交往状况等;兴趣特长维度包括:时政、党建、近代史、毛中特等;就业意向维度包括:考研、行政、创业、入职等;大学生学业发展维度包括:学习频次、网络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等;学习习惯维度包括“三微一端”学习方式、先学后教、混合式学习等;学业负担维度包括课业难度、学业繁重、教师压力和应试考试等;社会交际维度包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网上网下分享转发、交流评论等。学生画像的思想观念层与行为表征层之间相互渗透、影响、联系和促进,为高校思想政治精准供给提供了观念和行为科学依据。

(四)供给咨询

高校供给咨询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方向性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需求导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精确地描绘大学生画像,深度了解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利用各种新型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移动客户端、电子邮件、信息通知和在线交流等方式精准地供给给大学生,加强高校与学生的良性沟通,提高供给咨询的满意度。首先,锁定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学业压力、兴趣爱好、多样性需求等层面),精确的学生画像能为高校提供供给咨询的科学依据;其次,精选与学生需求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核心内容、时政内容、板块化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咨询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引领性;再次,扩展学生喜爱载体(“三微一端”、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精选适合大学生数字原住民特点的学习方式;最后,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供给。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是客观静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生成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据的堆积,而取决于高校对其进行的科学整合、分析、挖掘和运用,形成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供给咨询方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咨询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用大数据重构大学生需求、偏好、动机的全貌,精选大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并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准提供给大学生。比如: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之际,大学生利用微信载体阅读人民日报公众号的“一条微信读懂18次党代会‘极简史’”并进行留言互动、点赞转发等。因此,高校可采集有关大学生学习、阅读、观看党的十九大会议的浏览量、评论留言、学习载体和关注党的十九大的某一方面内容(如青年大学生)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向大学生精准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观的教学资源。

(五)效果评估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咨询的正常运行。因此,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主观与客观、过程性与总结性、人工与智能结合等综合评价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准供给是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和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需求、实际学业发展状况等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时代,坚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评估体系有利于处理好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高校供给效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解决教育资源供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大学生画像分析的客观性、供给咨询的精准性、评估调整的科学性。所以,大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包括诊断层(思想动态、学习效果、学业成绩等情况预警或激励)、预测层(多样性需求、精准供给的分析预测)和调节层(优化教学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精确地诊断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业的发展水平,及时向学生、教师和家长推送有关近期学业状态的预警或激励信息,使学生第一时间掌握自己学习过程的进展以及和其他同学的差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系统敏锐地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预测其多样性需求,提前准备供给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促进大学生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最后,根据大学生学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反馈的结果,不断优化、更新和调整符合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的水平和质量,以此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大数据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有诸多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例如,数据采集过程中如何保护信息隐私,数据分析如何解读大学生隐性“词义”,对学生画像如何实施品德量化分析,供给咨询如何统筹高校整体布局,以及高校思政教育数据如何与跨部门延伸数据实现有效共享等。大数据发展蒸蒸日上,高校应该与时俱进、超前布局,科学分析大数据发展近况和趋势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辩证影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资源库,深入研发大数据前沿技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存储、挖掘、分析和共享等,建设数字化和智能化高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供给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